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新闻即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干年前,我曾提出过:“新闻是‘事学’”。这只是一个论题,正如“文学是人学”一样,不是定义,而且有待商榷。但有一点十分清楚,“新闻是‘事学’”,是从“文学是人学”引发出来。我要探讨的,也仅在新闻的源流。 文学主要是写人。可以出于想象和虚构,通过概括集中,突出人物性格,使所写的“这个人”典型化。新闻有所不同,它要用事实说话,报道一桩一件的事实,通过信息的传递,使许许多多个别的事实具有新闻性。因此,新闻主要是写事,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即使是着重写人的报道,包括人物通讯,也不过是因事及人,终究离不开大量事迹。所以说,“新闻  相似文献   

2.
读者们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军报三版刊登的加框新闻,大都是一事一报式的新闻,即一篇报道只报道一件新闻事实,这种新闻写起来好写,编起来好编,安排版面也决当,可谓是一路开“绿灯”。见报后读者也喜欢看。为什么这种新闻如此受欢迎?首先,它符合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次,它篇幅短小,一事一报,一般不会超过800字;第三,它通篇都用事实说话。可是,从自然来稿情况看,这种新闻却很少见到,有些新闻虽然见报了,也是编者从众多事例中挑选出来的。一事一报写新闻,只要能把事情讲清楚就行。可为什么这样好写…  相似文献   

3.
在记者生涯中,有一件事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0年前的夏天,我采写了关于一位村支书的报道,讲的是他竞职上任后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我在村里住了一夜,与几位村干部聊天。我以为这就够“深入”了。报道见报几天后,有位当地的知情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说:“你写的报道内容没什么出入,可这只是他这个人的一个层面,也就是好的一面。你知不知道,这位村支书前不久为家里人的事与人打架,差一点就‘进去’了?”我说:“真的不知道,这个典型是乡领导推荐的,村里的干部介绍的都是正面的素材。”这位知…  相似文献   

4.
针对真实乃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的特征.认识“新闻策划”的本源二重性和策划者的两个方面.就可看出.“新闻策划”是正确反映新闻规律的必要手段。一、明确“新闻”与“策划”的含义.按新闻规律办事。“新闻”是什么?目前争议的焦点是各自的认识所站的ffJ度不同。有人认为新闻是一种文体,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久的报道。有人认为新闻是一种事业,即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有人认为新闻是一件新奇的事.即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事实;有人认为新闻是一种职业,即新闻机构从事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5.
各种名目的“评好新闻”这两年不断涌现,令人眼花。什么水利好新闻、气象好新闻、土地管理好新闻、教育好新闻……要是开列个单子,够您瞧几分钟的。各行各业都搞起好新闻评选,利乎?弊乎?各行各业重视新闻工作,岂不是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问题就来了。什么是“新闻”?什么又是“好新闻”?新闻界对此还终日争论不休,政府其他不从事新闻工作的官员们能担负起评好新闻的重任?难免让人生疑。难道真如那句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吗?有人不客气地注释:什么是“行业好新闻”?就是经常为某部门说说好话,为其扬扬知名度的就是好新闻。你写篇秕评稿试试看,即使批评到“点子”上,你的文章写得再好,恐怕也评不上好新闻。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政府部门的官员放话:“我们评×××记者的稿子为×等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常听一些编辑在评论我的稿子时说:“你的稿子写的都是好人好事,很难见报。”我不明白:为什么“好人好事”稿难以见报?(沈阳)海松海松同志:一般说来,写好人好事的稿子是难以见报的,特别是为全国全军性的大报投稿。这是为什么呢?据编辑们讲,凡写好人好事的稿件,往往有以下弱点:一是新闻事实不突出不显著。新闻媒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应当是显著的能引起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全国性的报刊、电台、电视台,要求新闻事实更重大更显赫更过硬一些。倘若是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如扶老携幼、拾金(小量的)不昧、助人为乐等…  相似文献   

7.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  相似文献   

8.
与“文学是人学”提法相映照,有的同志说:“新闻是事学”。如果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传播,那末,说新闻是事学,是事实学,是真实学,这些说法,就新闻的某一属性而言,似乎都可以“派司”。新闻应该是事实的忠实反映,这话好像接近废话。但废话重申,却是有其必  相似文献   

9.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其次,新闻与“新闻作品”不是同一概念,而是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时评”的写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评,不是四平八稳的专论,也不是自由联想的杂感、随笔、旁敲侧击的讽刺;它是面对新闻事实本身的一个毫无避让的回答:这事儿,我怎么看。它是清晰的判断形式,是针对这种判断的有效率的表达。   时评的核心是判断 时评的基本内容无非事实与道理。在时评的结构中,“事”与“理”的关系,就是判断关系。什么是判断呢?普通逻辑告诉我们:“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新闻进行认识。判断是新闻评论的核心价值。 对一件事随便说点什么是容易的,但对一件事作出判断,则是难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发现事实的报道。是否善于抓取和报道有意义的事实,是新闻成功与否的关键。 刊载在《陕西日报》1994年10月6日一版的消息《专员县长为公厕剪彩》,就是这样一则很会抓取和反映有典型意义事实的好新闻。 其一,它报道了一件不多见的事实。新闻贵新,这“新”首先是体现在所反映的事实是罕见的。我不主张说“人咬狗”式的反常事件才是新闻,但是新闻事实确应该是不多见的。“剪彩”似乎也曾形成过风,报道它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及时地予以报道,这是新闻报道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不是所有题材的新闻报道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就告知给受众呢?这样做是不是都可以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呢?换句话说,是不是抢先报道就一定比压后报道的效果好呢?在新闻采编中,如何把握抢先与压后?这里,我们首先有必要搞清有关新闻价值的几个问题。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观应当是记者判断事实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事实能够成为新闻,要看它是否具有以下因素: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震动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  相似文献   

13.
获得1991年度“北京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一亩地=9.35亩田》,它所反映的内容其实都不是新事,而是几乎一年前的旧事,可评委们一致认为它是新闻,是好新闻.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奥秘就在于消息的作者善于从旧事中找出了“新闻眼”,即“一亩地=9.35亩田”。笔者这样提出问题,丝毫不包含否定或者怀疑“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新闻定义。笔者所指的“善于从旧事中找出‘新闻眼”,是受严格  相似文献   

14.
陈立吾  胡剑 《新闻前哨》2006,(10):48-48
何为新闻,历来众说纷纭。权威的说法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又有学称,“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还有学说“新闻是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其实,不管是“发生的事”还是“发现的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看重的是生动鲜活的新闻实践,是跑新闻,抓新闻,抢新闻,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许多动人的好新闻中,常常有新鲜的主题,生动的事实,令人们读了久久不能忘怀。“梁山伯结婚了”一稿,应该说是属于这样一类的一条好新闻。上海分社同志报道“梁山伯”结婚一稿为扩大新闻报道面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这类新闻过去叫做“社会新闻”。为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闻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闻界都有一个共同的传统说法: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需要客观,不能掺入报人的主观意见。对于这一点,报人们都无异议。但同时,新闻界也自始至终有一个意见分歧的问题:判别什么是新闻的标准。有句名言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中外有许多记者、新闻工作者也就此写过不少文章,甚至书与专著。可见,虽然不能编造新闻事实(这是第一准则),但是,各位记者却都有选择新闻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实其实只是一个“载体”。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件事实而不选另一件写成报道,是因为这一事实能够“载”着记者想说明的问题、记者认为应该提出的呼吁、记者对社会的思考和认识奔向读者。如果把这些统称为记者想带给读者的“信息”的话,可以说,新闻事实作为载体,它能载的信息量越大,它的“新闻价值”就越高。我自称这一观点为“载体论”。  相似文献   

17.
1.在“新”字上下功夫。新闻要“新”,但是真正做到记者、编辑采编的每一条新闻都是新的,实际上很难。也就是:让记者采访一件新近发生的事很容易,但是在新近发生的事中发现新意并加以报道却很不易。那么怎么办?我们引导记者、编辑认识这样一个道理:要善于在重复发生的事件中发现新的变动。俗话说:变动出新闻。真正的好新闻并不是只包含“新近发生”这一个概念。它还包括:报道观点的新变动,报道角度的新变  相似文献   

18.
地方记者怎样抓住有影响的报道?我认为,这样的报道必须有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不一定都是象“为天安门事件平反”那样的重大事件。翻开这几年人选的全国好新闻,便可发现,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闻事实具体、新闻价值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能在广大读者中“行销”。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接近实际的地方记者,捕捉牵动广  相似文献   

19.
一件事成为一则新闻必须具备新闻价值。理论上讲,虽不苛求其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同时具备,但至少也应多数占有。这样的“事实”才能构成新闻。最近见诸报端的两则“道歉”的报道,我以为完全没有资格“升格”为新闻,而只能算作一般信息。  相似文献   

20.
常听一些基层通讯员抱怨:“我们那‘小天地’里新闻少,无啥可写,比不上专业记者,他们全国各地都可以采访。”这话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所以说,这些抱怨又有片面性。应该说,大部分新闻是出在基层的。关键是,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能不能把握火候,有没有新闻敏感。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报纸发了某一条新闻,自己看到了,才恍然大悟:“这件事我们这里也有啊。”于是,便后悔一番;或步人后尘,可是稿子寄出后却是石沉大海。这种现象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离开了事实就没有新闻,而事实来源于生活,事实离不开基层。这里试举一例:《河南农民报》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