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你问我答     
自“咨询平台”栏目更名为“你问我答”以来,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和关注,来信咨询的朋友也很多。在拆阅读者来信时我们发现有些朋友没有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地址或邮编。为了确保能及时收到朋友们的来信,保持和加强我们之间的联络,特提请各位读者来信时务必写明我们的地址及邮编。如需我们回信,则请注明您的通信地址和姓名。我们的地址是:四川省成都市学道街81号中电大厦8楼B座中国《高校招生》杂志社“你问我答”栏目邮编:610021E-mail:2001ccua_hwl@sina_com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基础教育课程》自第9期改版之后陆续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许多来信。在来信中,广大读者对改版后的栏目设计、文章内容等提出了诚恳的建议,同时对杂志今后的发展也寄予了厚望。在此我们感谢读者对杂志建设的热情参与和深切关注,并摘编部分内容和问卷调查结果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3.
编辑回复     
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我刊在过去的几期里进行着相关栏目的调整。栏目的调整引起了不少热心读者的关注,每天我们都会收到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有鼓励的,也有批评的。所有的鼓励和批评都让我们感动,因为只有关心我们才会鼓励或批评我们。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更加感到了工作的重要。我们惟有努力工作,组织好的稿件,编辑好我们的杂志,才能不负读者重望,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家长读者提供服务。在各位手上的这期杂志,是我们调整后的2004年的第一期。我们由衷地期待您们的来信:大家满意的地方,我们会保留和发扬;大家不满意的地方,我们…  相似文献   

4.
编读网页     
重庆读者胡强来信:我是一名初三学生,对你们的杂志有几点建议。“知识平台”这个栏目涉及的知识面有点窄,应该包括文学、艺术、音乐、体育、历史、天文、地理以及自然等方面,这样不仅能扩大读者的视野还能增加不少知识。“越洋专递”这个栏目我喜欢,它为我们结交知己提供了广阔的  相似文献   

5.
陕西延安的刘欣同学来信问: 在全国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有一篇课文是《在烈日和暴雨下》,课文注释说这篇课文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请问“祥子”为什么叫“骆驼祥子”呢, (请参与本期“这个问题我来答”栏目的读者朋友将答案在2月底前寄往编辑部的舒展同志收,同时也请刘欣同学关注本刊第四期的“这个问题我来答”。) 这个问题我来答 在本刊去年第12期“这个问题谁来答”栏目里,江苏赣榆的梁佳同学来信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在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下注释里,有一段对“白皮书”的注释,其中有…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广丰县实验中学郑丽娟同学来信说:在贵刊的陪伴下,我快乐地度过了那些令我难眠的日子,我非常希望贵刊越办越好,也很乐意提出我的意见:我希望贵刊在一些栏目里刊登有关英语的内容,如一则短英语笑话或名言警句,我还希望贵刊留有读者与编辑的更好更公开的互动平台。Re:郑丽娟的两个建议都非常好,我们增加了“编读往来”这个栏目以期与各位同学加强交流和沟通。同时欢迎大家来稿推荐英语笑话和警句。  相似文献   

7.
孔壮  朱军 《继续教育》2002,16(3):43-44
编者按自新辟《职业资格与认证培训》栏目以来,本刊陆续收到许多热心读者的来信。有针对该栏目内容进行投稿的,亦有咨询各类认证情况,提出培训需求的,还有的就目前国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市场良莠不齐,管理机制不尽规范等现象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看法。在此,本刊对广大关心栏目调整、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热心读者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期望广大读者能够踊跃投稿,以充实栏目,使该栏目能够更好地面向读者、走进生活,成为广大认证培训需求者的学习指南和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8.
本刊7~8期“课改在线”栏目,刊登了一组关于“评价改革”的稿件。稿件刊登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很多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评价改革”既是课改中的难点,也是课改中的关键点的看法,为此,广大读者希望能通过本刊进一步了解其他学校在“评价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期“课改在线”栏目特约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的校长及教师们谈谈他们对“评价改革”的看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封对本刊洋溢着爱心的来信。善意的批评与积极的建议恰恰体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对本刊一贯的关心和支持。办好刊物不仅仅是编委和几个编辑的事。读者和作者的参与程度常常决定着刊物的命运。正因为如此,我们欢迎读者继续对本刊的栏目安排、文章内容、版面设计及有关问题“品头论足”,提出意见或要求。我们将尽可能地依据读者有益的建议,积极改进,提高刊物质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刊7—8期“课改在线”栏目,刊登了一组关于“评价改革”的稿件。稿件刊登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很多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评价改革”既是课改中的难点,也是课改中的关键点的看法,为此,广大读者希望能通过本刊进一步了解其他学校在“评价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汉。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期“课改在线”栏目特约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的校长及教师们谈谈他们对“评价改革”的看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11.
来来往往     
“来来往往”这个栏目的出现并非偶然。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源源不断的来信。这些真诚的话语温暖着我们每一个编辑的心。因为这些来信让我们知道:我们不寂寞,我们很富有——有那么多读者在关心这份杂志。《当代学生》面对的读者是每一个中学生——每个人对杂志都有不尽相同的期望。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大多数人的阅读期望——你们的愿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来来往往”将会不定期地与读者见面。欢迎与我们经常“来来往往”,常过来看看,常过来侃侃。  相似文献   

12.
来来往往     
“来来往往”这个栏目的出现并非偶然。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源源不断的来信。这些真诚的话语温暖着我们每一个编辑的心。因为这些来信让我们知道:我们不寂寞,我们很富有——有那么多读者在关心这份杂志。《当代学生》面对的读者是每一个中学生——每个人对杂志都有不尽相同的期望。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大多数人的阅读期望——你们的愿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来来往往”将会不定期地与读者见面。欢迎与我们经常“来来往往”,常过来看看,常过来侃侃。  相似文献   

13.
你问我答     
新学期伊始.本刊英语学习版块增设了一个新栏目——《你问我答》。栏目将选择部分读者提出的关于初中英语知识或英语学习方法且带有普遍性、针对性的问题.特邀一些英语专家和富有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予以指导和解答.相信读者朋  相似文献   

14.
科普简讯     
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博览杯”科普竞赛你希望参加什么样的科技活动,请你设计一个40人参加的科技活动(或科普活动)方案。(另附稿纸)本刊将设立“你问我答”栏目,欢迎大家投稿。“你问我答”就是由读者提问,再由其他读者回答。本栏将刊登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刊登其他同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现在,请你先提一个问题吧。别忘了写清楚: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另附稿纸)注:①参赛回信上请注明“参赛”字样,写清学校、班级、邮编。②(一)(四)答案可以写在此页上,(二)(三)请另用稿纸,一同寄来。写题号,不抄题。③竞赛截止日期为2004年4月1…  相似文献   

15.
杂志自创办以来,不断收到广大读者热情洋溢的来信:有的谈读杂志后的感受;有的提出许多好的建议,为我们出谋划策;有的则鼓励杂志越办越好……为此,我们深受鼓舞。在此,我们选登了北航附中许杰老师的一封来信,对广大读者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我们与您的合作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6.
读者园地     
刊物是办给读者看的,为了使本刊真正成为指导全国各地积极开展课程、教材理论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园地,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本刊在一九九一年将开辟“读者园地”栏目,并陆续刊登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欢迎大家在来信中能把您对本刊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反映给我们,以便能使我们了解读者的心愿,集思广益,办好刊物。 此期“读者园地”,我们选登西安市教委教研室冯梦夫同志给本刊的来信。  相似文献   

17.
自从《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年第4期(综合版)刊登了笔者的《现行的中考理、化、生加试应停止进行》一文后,本人陆续接到许多读者的电话和来信,多数读者对本人的观点表示赞同,并对中考理、化、生实验加试(以下简称“中考实验加试”)的方法及发展方向发表了看法,也有部分读者提出了不同意见。笔者愿就“中考实验加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再次与广大读者讨论、交流。在此向关心“中考实验加试”的广大读者表示感谢,这里要特别感谢《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是这本刊物给了我们一个交流、讨论问题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主编通讯     
伴随着夏日的脚步,《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6期与读者们见面了。在此,我代表杂志全体工作人员向所有的作者、读者和关心支持《中国特殊教育》杂志的热心人士表示感谢。本期杂志同以往一样,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智力障碍研究”栏目中,吴昊雯、陈云英的文章“智力落后  相似文献   

19.
《语文月刊》历来高度重视编者、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沟通与思想交流,故设“对话”栏目,一则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广阔的交流、切磋平台,激扬文字,探讨科研,以文会友,力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充分展现广大读者朋友的思索心得及科研成果。同时,本刊也真诚期待广大读者朋友能对本刊发展建言献策、群策群力,进而共同推进语文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大繁荣。路漫漫其修远兮,本刊谨与诸君共勉。本期“对话”栏目,特精选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程颖仪与杭州第九中学王萍英的一组对话文章,围绕“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等方面,双方见仁见智,深入探讨。本刊欢迎新老作者、读者来稿、来信,展开对话,共同探索语文教育的问题,推进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收到一些读者——包括音乐爱好者和业余作者来信,问及一些音乐知识方面的问题。限于人手未能一一复信作答。现择其较有普遍性的问题,请专家或查阅有关资料在这里陆续解答,或可对提问者和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通过“编辑部热线”栏目提出你们的问题、要求、和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