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印度文化、华夏文化、西域文化装饰纹样的造型、色彩构成特征以及特定象征涵义,呈现出本土化和多元化的装饰风格.北凉、北魏作为敦煌石窟艺术的初创阶段,石窟图案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纹样造型、装饰特征和装饰风格.此期纹样图案对中国纹样装饰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纹样装饰历史研究中不容错过、忽视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传统装饰纹样一直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塑造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人们对美的丰富性的追求。在传统纹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卷草纹作为植物装饰纹样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面貌和它体现出的审美理想,呈现出艺术效果,满足着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成为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  相似文献   

3.
敦煌石窟中的华盖图像,与须弥座、伎乐飞天、菩提神树、摩尼宝珠、忍冬纹等图文意象衬托着仙佛的神威,庄严着佛国乐土的大千世界。隋代时期的华盖图像,无论是内在的构成关系,还是外在的造型特征、装饰纹样、色彩等,都是极有艺术的张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陶瓷器皿承袭于晚唐五代,造型、纹饰更加多样,植物花鸟纹是这一时期装饰的主要题材,纹样风格趋于简洁雅致。元代陶瓷纹样题材主要有动植物纹、人物故事纹等,受到阿拉伯和草原文化影响,或纹饰繁密,或疏朗奔放,精者极精,粗者甚粗。通过选取宋元时期传世陶瓷代表纹样,多角度对其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整体上来说,这一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具有构图完整、形象自然、线条有度、主次分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波状曲线为主要特征的阿拉伯装饰纹样是阿拉伯艺术的灵魂。阿拉伯艺术家们将极富装饰性和想象力的各种形态,依照一定的秩序感加以编排组合,通过连续、渐变、放射、重复、回旋等构成方式,创造了高度抽象化的几何纹、植物纹以及文字纹,这些精致华丽、纷繁复杂的装饰纹样都体现了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  相似文献   

7.
卷草纹样是一种传统的装饰纹样,它被广泛应用于一些装饰作品中,不仅表现为一些简单的个体形象,而且能够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达到整体视觉审美的艺术效果.本文以陶瓷装饰为例,主要从发展、艺术效果以及作用和意义上来说明卷草纹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折剪能制作富有变化的、有规律的图案装饰纹样。这种纹样可以作为艺术装饰,美化环境;可以培养幼儿认识图案的组织规律,促进幼儿智力和艺术兴趣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幼儿手指的小肌肉及他们的创造才能。设计折剪花纹可用阳纹、阴纹或线纹。为了便于剪贴,线条不宜过细,特别注意要有连贯性,否则便会各自散落,不能连成整体。  相似文献   

9.
汉代是我国古代瓦当发展的高峰时期。考古出土的汉代瓦当装饰纹样十分丰富,尤以动物题材的纹样居多。本文选取典型的汉代吉祥动物纹瓦当,对其纹样题材、表现形式、象征意向等进行分析,归纳其装饰艺术特征,并对其所反映的汉代美学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传统装饰纹样中运用部分艺术元素,是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章以传统装饰纹样在美育资源开发方面发挥的作用为核心,针对传统装饰纹样艺术特点及美育教育开发需求进行分析,明确新时期传统装饰纹样中美育资源开发倾向,并提出部分传统装饰纹样中美育资源运用建议。通过探究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艺术审美教育培养中发挥的作用,为未来阶段加强传统纹样在美育教育中的运用提供教育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波纹"是丝绸纹样中的一种骨架构图的名称,它也是装饰艺术中的流行纹样,盛行于南北朝至隋唐。而以"对波"形式排列的"忍冬纹",实即合抱式缠枝卷草。"对波"形式的图案,在印度早期佛塔石雕上已经出现,以后经由犍陀罗艺术的融汇和演变,然后东传。东传之后,这一类纹样的骨架及骨架内外图案的排列方式均被接受,而把骨架内外填充的诸般异域因素一步一步中土化,并且赋予纹样以新的名称。  相似文献   

12.
针对莫高窟早期忍冬纹的样式,通过两条线索来追溯其源流:一是来自西方的影响,包括古代两河流域、古希腊、犍陀罗传来的艺术样式;二是先秦两汉以来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及南北朝时期来自中原的新艺术风格。通过忍冬纹样式的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演变,可以看出西方与东方两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反映出敦煌艺术在不同文化、不同审美意识发展交融中形成的丰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汉代墓葬建筑以石头为基础材料,经工匠技巧繁复式雕刻手法刻画出内容题材丰富的汉画石。柿蒂纹起源于西汉末年,广泛用于汉代墓葬建筑装饰,是汉画像中屈指可数的植物类装饰纹样,柿蒂纹研究为数甚少,旨在从结构空间、叙事空间、心理空间三方面对汉画石柿蒂纹进行诗学性质的空间阐释,从柿蒂纹自身图式、在天地人鬼四界空间的位置等诸多方面揭示柿蒂纹物象作为汉代艺术升仙符号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纹样装饰是宋代瓷器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河南制瓷业的繁盛时期 ,诸多名窑以各具风格特点的纹样装饰赋予生活用器以美的性格。河南宋代瓷器纹样装饰方法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创造 ,丰富了中国瓷器艺术语言 ,拓展了瓷器艺术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从彝族对火的崇拜以及火纹样在服饰上的应用来阐述相关的火镰纹、太阳纹及铜鼓纹的类型,在火图纹的类型、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上探讨了彝族服饰火纹样的民族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纹饰的发展过程中,卷草纹作为植物类装饰纹样以它独特的艺术造型延用了数千年,它真实而又简炼地展现了植物的客观形态,同时又唤起人们丰富而美好的联想。整个纹饰整体感强烈,在和谐统一中富有变幻,展现了卷草纹鲜明的形式美规律。同时,它的特有的律动感、生命力又激发出人们对生活中所向往的、充满生命、欢乐的情感。这种可激发起人们联想和共鸣的纹样所体现出的审美理想,呈现出艺术效果,可以满足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7.
卷草纹是一种传统装饰纹样,应用于平面设计中不仅表现一些简单的个体形象,而且能够营造一种神秘氛围,达到整体视觉审美的艺术效果。本文以书籍封面设计和卡片设计为例,分别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卷草纹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敏 《家教指南》2011,(3):51-55,128,129
龛楣图案作为敦煌装饰图案的一个种类,虽然主要存在于北朝和隋代,但它作为一种特定的适合图案其纹样造型的组合非常巧妙和谐,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其纹样内容、图案构成形式和装饰色彩与佛龛的形制、结构乃至洞窟形制的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特定的历史时代风貌。通过对敦煌龛楣图案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认识到龛楣装饰图案的宗教性、建筑性、装饰性以及民族性特征,是宗教性、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新疆维吾尔族对首饰的审美观念受地理环境、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艺术也深深影响着维吾尔族的审美观念.本文仅从该民族的首饰装饰纹样谈起,探讨装饰纹样在新疆维吾尔族所体现出的不同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康艳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110-112
半坡型彩陶文化是仰韶文化中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器形丰富,多见圆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彩陶器的装饰纹样采用散点式构图,"鱼纹"和"人面鱼纹"以及由鱼头、鱼身演化而来的几何纹是半坡类型中最具特色的彩陶纹样。半坡型彩陶器造型规正,纹饰简洁生动,富有浓郁的原始气息,是当时经济、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同时反映了原始先民质朴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