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回鹘文《金光明经》是一部译自汉文的佛教著作。它与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并称三大回鹘文佛教译著,对我们研究古代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宗教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文是回鹘文《金光明经》第四卷第六品的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和注释。  相似文献   

2.
回鹘文是维吾尔族先民—回鹘人于公元8世纪前半叶以古代粟特人使用的草体粟特文为基础创制的音素文字。回鹘文产生后,不仅在回鹘文化历史上,而且也在北方诸民族文化历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北方的许多民族以回鹘文为基础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本文以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回鹘文研究的新成果为依据,结合汉文史籍的有关记载,初步推定从公元10世纪起至今,回鹘文一直广泛传播在西起阿尔泰山,东至辽河流域一带的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中。契丹小字,蒙古文以及后来的满文、锡伯文之创立皆受到回鹘文的影响。回鹘文、契丹小字、回鹘式蒙古文、满文和锡伯文具有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3.
试论现代维吾尔族戏剧克里木江·阿不都热依木一维吾尔族戏剧是整个维吾尔族文学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历史上,它却没有象维吾尔族诗歌那样得以较快的发展,同时取得的成就也没有那么显著。古代曾有过象《回鹘文弥勒会见记》这样的大型古典剧作问世,并在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4.
(一)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在公元十世纪末,喀喇汗王朝的萨士克·布格拉汗时期,伊斯兰教开始传入现今新疆喀什一带,然后逐渐传到和田、库车、吐鲁番等地,取代了曾经长期盛行的佛教。①随着宗教信仰的变迁,维吾尔族的文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阿拉伯字母式的文字逐渐代替了回鹘文。但这一过程是漫长的。明代的高昌、哈密地区还在使用回鹘文,《高昌馆来文》、《高昌译语》等文献仍是用回鹘文书写的。由此可见,阿拉伯字母式的文字同回鹘文在新疆各地并存的时期有四、五百年之久。维吾尔族人民使用多种文字,主要的有突厥文(又称作“突厥如尼文”或“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阿托伯字母式的文字历史最长,将近一  相似文献   

5.
西域敦煌回骼文献语言词法研究邓浩,杨富学回鹘文献语音指的是8──15世纪间通行于维吾尔族祖先──回鹘人中的用回鹘文书写的古代回鹘语言,一度通行于河西、中亚乃至西亚等地,后随着伊斯兰教的扩张和阿拉伯文字的东渐而趋衰微,17世纪以后便不复流用,文献散佚殆...  相似文献   

6.
回鹘文的字形与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古代维吾尔文化在中亚各民族文化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并且曾给其邻居民族的文化以深远的影响。回鹘文的使用与流传就是一例。据史料记载: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灭乃蛮后,曾命乃蛮部大阳汗傅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即回鹘文)书蒙古语,这是蒙古族接受回鹘  相似文献   

7.
西域是佛教的第二故乡。回鹘人(维吾尔族之古称之一)在漠北时期只信奉萨满教和摩尼教,不信佛教。唐文宋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人大规模地西迁到现在的吐鲁番盆地,因受当地宗教的感染,便逐渐转信了佛教。唐末到北宋(公元九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是佛教在回鹘人中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个用回鹘文翻译佛教典籍的高潮,涌现出了一批用回鹘文进行翻译工作的大师。他们从各种语文(主要是汉文、吐火罗文、梵文、吐蕃文)翻译了大量佛经,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我国古代的翻译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回鹘为我国汉文史籍对唐代游牧于漠北高原一带的古代维吾尔族的族称。公元744年,回鹘人曾在漠北高原建立了回鹘汗国。这时回鹘人长期过着“居无恒所,随水草流徙”的游牧生活,使用古代突厥文(又称古代突厥——如尼文或鄂尔浑——叶尼塞文)。公元840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内乱以及黠戛斯人的入侵,回鹘汗国灭亡。回鹘各部除一小部分留居原地外,大部分分三支西迁。其中重要的一支迁到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史称西州回鹘。这一支回鹘人在与当地土著居民接触、融合后形成了今日新疆的维吾尔族。另一支迁到了甘州(今甘肃张掖),史称甘州回鹘。他们是现今裕固族的祖先。还有一部分迁到了长城附近,后逐渐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9.
论回鹘文献语言的内部差异邓浩杨富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敦煌、吐鲁番、库车、哈密等地相继出土了为数相当可观的古代回鹘文文献,为我们研究与认识死亡已久的古代回鹘语文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由于回鹘文使用的时间跨度大、分布地域广,因而,回鹘文献语言的内...  相似文献   

10.
回鹘文文献是指用回鹘文写就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在综述国内外回鹘文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回鹘文历史文献的研究对象、思路、方法、观点和预期价值,旨在以此建立回鹘文历史文献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张铁山 《家教指南》2001,(2):101-106
本文在对莫高窟北区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收藏的同书残卷比较,提出:(1)该回鹘文残叶的翻译年代为元代;(2)回鹘文译本《杂阿含经》至少有卷子式和贝叶式两种版本;(3)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合经》为手稿本;(4)该回鹘文译本译自汉文,且采取摘取汉文原文中的部分词句直译而成。  相似文献   

12.
敦煌莫高窟北区B464窟出土有大量汉文、西夏文、回鹘文、藏文、蒙文、梵文文献及回鹘文木活字等,而更为重要的是,该窟中室、后室甬道和后室中写满了回鹘文经文题记。如此众多的回鹘文题记,在已发现的敦煌石窟中尚属首例。通过对回鹘文题记的释读,一方面可修正以往学界对窟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壁画内容的解读;另一方面,可推知B464窟现存壁画应出自回鹘人之手,该窟时间下限可定为元代,是元代回鹘洞窟。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出土回鹘文《七星经》回向文研究——兼论回鹘佛教之功德思想杨富学邓浩题解“功德”,回鹘文作buyan,借自梵文之puyan,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功”者,做善事也;“德”者,得福报也,谓念佛、诵经、布施等均可得到善报。慧远撰《大乘义章》卷9云...  相似文献   

14.
回鹘文买卖契约的意项分析及其与现代经济文书的比较李经纬一、回鹘文买卖契约文书资料买卖契约文书是回鹘文法律文献中最常见的契约文书之一。目前所见、经有关专家研究刊布的买卖契约文书约30件,是我们此项研究所依据的基本资料,它们是:序号文书原编号拟名1TⅢM...  相似文献   

15.
我国操突厥语的民族有七个: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和裕固。总人口约六百多万(1957年)。维吾尔族人口五百多万,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维吾尔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八世纪就有了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过的文字有突厥文、回鹘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一九五九年进行文字改革,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一九六四年国务院批准推行新维吾尔文。维吾尔语跟同语族的许多语言比  相似文献   

16.
回纥宗教艺术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现存回鹘壁画与插图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新疆维吾尔族回鹘时期宗教绘画的艺术特点,论证了其与中原、波斯、中亚等周边多元文化交流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九件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译释李经纬1993年12月,日本国大阪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小田寿典等四位学者合编的山田信夫教授的遗著《回鹘文契约文书集成》一书(以下简称《集成》),该书共三卷:第一卷收山田信夫研究回鹘文文书的论著十八篇;第二卷是121件回鹘文契约文...  相似文献   

18.
买卖是一种生在维吾尔族较早时间的经济形式。随着定居、农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在鄂尔浑回鹘汗国时期就形成了维吾尔族商贸集市(巴扎)。本文结合维吾尔族古代商业观,简要论述维吾尔族巴扎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劳心 《家教指南》2002,(1):81-88
本文试图运用敦煌文献对西州回鹘和龟兹回鹘的形成及兴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用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木杵文及汉文史料论证沙州回鹘来自甘州回鹘.  相似文献   

20.
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李经纬1986年我把自己研究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的工作做了一次阶段性小结,编成了《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选注》(以下简称《选注》)一册。为了广泛听取意见,蒙喀什师范学院科研处和该院学报的鼎力协助,自1987年初将《选注》的部分内容陆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