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吕荧的美学思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进一步发展吕荧的美学思想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 :一、从客观对象与人的现实联系上确定审美价值 ,使美所反映的内容落在实处 ;二、从实践与人本质的联系上确定审美实践 ,使审美价值问题获得科学具体理解 ;三、以审美价值为基础 ,从审美体验与审美评价的辩证统一关系上认识人类的审美欣赏 ;四、以审美价值作为逻辑起点 ,建构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审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和美学领域,审美主义是基于人的审美感性对艺术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性思考;在文学史上,审美主义所代表的是以艺术实践主体性与艺术自由化原则相标榜的文学认识和实践行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审美理想主义作为的启蒙浪漫主义的逻辑延续,包含了消极价值倾向和积极价值倾向两种不同生存形态,在审美主义意义上通过确立审美结构与知识学结构互补的思想结构态势,并在对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理解中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格的中国审美主义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3.
从美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思想观念对美学规律和美学原则的影响,提出了美学应该在遵循思想决定行为法则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审美过程;思想性体现美学意义上的理性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认为社会主体的美的升华与思想性的现实体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妙悟”是一个极具东方魅力的美学范畴,它揭示了艺术与灵感的联系,把审美的最高境界定义在欣赏与创作的心领神会上。起初它是针对书画艺术的审美而产生的;唐宋时禅宗和老庄学说结合,提倡“以禅喻诗,讲究悟人”;真正把这一命题完善起来的是宋人严羽,他在自己的诗论《沧浪诗话》中系统阐述了妙悟的美学内涵,使之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最具价值的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作为颇具争议的美学家,吕荧的美学思想一度饱受质疑与批判。厘清时代的理论误读和思想成见,理性探讨吕荧美学思想中的美感论、本质论乃至对艺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现代价值,进而还原吕荧美学的真实面目,对重新评价吕荧美学思想的学术价值,乃至对现代美学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席勒的美学思想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审美与自由联系起来思考这一思想线索,这些思想在理论层面上是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美学是以一定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对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作出分析和解释的理论,审美关系的价值表现即审美意识形态,与一般意识形态相比较,两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人科学领域的重要话题逐步从认识论领域转移向美学领域,而美学理论和美学思维对于思考和解决现代社会人类所面临的严重危机可以提供积极而建设性的意见,因此,美学在现代人科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德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美学中心的代表,曾经在审美精神领域携手走在世界的前列。可是在近现代,中国逐渐失去了这种精神,目前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奉行的实用理性和工具理性原则又使人们的审美精神几乎推向灭绝。席勒、尼采等人的哲学、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德国文化美学之特点,文章试图从文化的层面上,借对他们哲学、美学中的审美思想的深入分析与反思批判,找出应对我们目前局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朝闻一生致力于美学研究,他从艺术实践、艺术欣赏出发,探讨审美规律,并将之与人的审美生存紧密联系起来,加速了当代美学研究的深化,切入到美学与人的生存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在审美关系研究、审美研究对象开拓、审美特性确立、当代生活艺术化尺度等美学问题上都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徐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147-149
以美的观点来审视和观照编辑实践,“美”存在于编辑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可谓编辑活动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活动;因此客观上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并应用于编辑实践的审美创造中,为社会提供具有审美价值和意义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学从“类神学”到“精神哲学”、“心理学”直至“艺术生理学”、“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历史演化过程,身体从传统美学视野里理念、精神的附庸成为自身拥有独立价值,并且肉体与心理或灵魂深度交融的“未被撕碎的身心统一体”。作为审美客体,随着对身体耻感的剥离,人类基于身体自我欣赏的自恋得到正名;作为审美体验者,身体从形而上美学谱系中精神往下流溢、理念获得分享的“美的末端”,被理解成审美体验活动的“第一入口”;作为审美创造者,身体也走出了传统美学中的缺席状态,身体的活力被视为审美创造的“第一推动力”,创造者的“身体状态”同时也被视为“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心理学美学、生命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对于美学思维路径的开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身体的境遇,并且为身体美学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和与逍遥——论阮籍的美学思想及其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魏晋易代的历史背景和玄学思潮的演进中,全面考察阮籍的美学思想。认为:“和”与“逍遥”是阮籍美学思想的内核,阮籍引老入儒,以自然之道作为乐之和谐的终极依据,将乐的审美价值归结于实现个体心灵的和谐,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阮籍以庄学逍遥游放的自由精神铸就其具魏晋风度的人格理想与人格范型,扬弈论为末流的儒家名教,由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从“和”到“逍遥”,反映了沅籍美学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实践美学论争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学学科的发展既表现在其思维方式的变更上,也表现在其学科基本范畴和概念的推进上。新世纪美学基本理论的建设既要面对变化了的审美文化现象,又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给予现代人的生存以意义的阐释系统。从现代性的学科建设角度来看,新实践美学只是传统实践美学观的系统化,对于美学学科建设而言没有提供新的思想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在价值层面、功能层面以及实践层面高度契合。美学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创设审美心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境界的升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驱动实践需构建审美诱导机制、健全情感激励机制、形成创造性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汉斯力克之前,受情感论体系的影响,音乐美学界一直侧重于从人绝对主观的情感角度出发,来审视音乐,从而忽略了对音乐自身音响价值与意义的关注.汉斯力克的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正是将人们的目光从以人为中心、过度关注音乐本身以外的情感作为审美对象,直接拉回到对音乐内部的审美研究,使音乐审美研究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文化崛起,平民意识呼声正旺的今天,大众审美需要被提到重要的地位.艺术由象牙塔走入日常生活,然而大众审美需要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成为王朝闻关学思想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甚至最终形成王朝闻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事实上王朝闻谈的大众审美需要与今天的审美大众化有一定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王朝闻美学中的大众审美需要到底是怎样被论述的,它在王朝闻美学思想中起着什么作用。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这正是本文探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美学自1750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事实上只是一种以欧洲审美文化为依托的美学理论。尽管它有无可争辩的优点,但是由于它完全撇开了东方古老而灿烂的审美思想而无法使自身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著名美学家托马斯&;#183;门罗说过:东方艺术包含了西方艺术所没有的重要价值,这就可能在东方美学中发现可适用于任何地方的艺术与审美经验的重要悟性。事实确实如此,东方美学与艺术是不同于西方美学与艺术的另一种美学理论和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8.
杜夫海纳现象学对审美经验的极具价值的研究为美学研究拓展了新的生存空间,在更广和更深的层面上将审美对象与知觉主体联系在一起,打破了以前片面的研究模式,为审美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深度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就着重探讨杜夫海纳美学中深度的意义及其在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中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旧实践派美学,还是各式各样的新实践美学,他们把美学的逻辑起点看做实践,实践恰恰不应该是美学的逻辑起点,因为实践只是主体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美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存在,即我和世界的共在。基于实践概念,实践美学家们注定把审美与主体联系在一起,把审美看成是主体的自我欣赏或自我升华,相反,审美是存在的回归,从残缺的现实生存达到本源存在的唯一途径。另外,实践美学往往注重审美的证明,却缺乏审美的发现,发现和证明二者缺一不可,审美的发现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性的发现和体验活动。现象与表象的关系上,实践美学往往把审美当成主体性的一种表象,而主体性表象只是主体思维的一种表达,根本触及不了审美的本质,相反,审美的本质是一种现象,即一种呈现,这种呈现基于主体和世界的双向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美学的劳动范围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概念-增加财富的生产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个劳动范畴的内涵包括人的一切感性,对象性活动。马克思美学认为劳动的本质在于人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同时,生成创造了人自身,审美感官与审美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和全部人类劳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