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勇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些可贵的品质。其一是合作精神。在娃娃家的角色已有人选的情况下,小勇没有去抢角色,而是当上了娃娃家的“狗”,既满足了参加游戏的愿望,同时又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这说明他具有善于合作的品质。其二是正确的价值观和多元的  相似文献   

2.
娃娃家的狗     
角色游戏开始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有人选了。小勇说:“我就当娃娃家的狗吧!”于是,小勇找来了头饰和尾巴,戴在自己的头上、挂在身上,并和主人一起用积木筑了个“狗窝”,就两手半握着拳撑在地上,两腿蹲着,仰起头,在狗窝里帮主人看家。后来,主人帮他洗澡,还带他到“医院”去打防疫针。这时小勇便手膝着地爬  相似文献   

3.
想想我们班平时的娃娃家游戏,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角色,小朋友都抢着去当,而小勇的想法多么独特、新颖,很值得别的小朋友学习。一天中午,我将小勇的做法讲给班上的孩子听,并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你喜欢小勇吗?为什么?小勇哪些做得非常好?哪些做得不太好?假如你是小勇,你会怎样做?孩子们非常热  相似文献   

4.
小勇提出当娃娃家的“狗”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这充分体现出小勇的聪慧、机灵,体现出小勇创造性反映现实的一种强烈意识。这种潜在的创新意识特别需要老师去精心呵护。我会在一旁细细观其行、察其色,不去干扰,善始善终当一回实实在在的旁观者、记录者、分析者。我会把重点放在游戏的评价上,把这次的新问题摆出来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先请小勇讲讲是怎么想起当娃  相似文献   

5.
阅罢话题内容,我真想对小勇说:“你真棒!”他在娃娃家游戏已有情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扮演“狗”这一新角色,并且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始终按自己扮演的角色要求去行动,使这次游戏达到了一个小高潮。然而,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有三  相似文献   

6.
算命     
放学后,小勇回到家没看到奶奶。妈妈说她在小军家看人算命。并叫小勇喊她回来吃饭。  相似文献   

7.
家访滋味     
学生小勇也许进入成熟朦胧期,近日作业不能完成,上课还看言情小说。我担心他再走下坡路,晚饭后到小勇家家访。敲开小勇的家门,有一股难言的感受。小勇父亲正与三位大汉在搓麻将,满屋是烟。房子很挤,里外两间只一个门帘布挂着,小勇盘腿坐在床上。当我拿出小勇上课看的小说交给他父  相似文献   

8.
800米的距离     
小勇因为考试不及格、和朋友发生矛盾等一系列事情的打击,开始变得消沉。班主任听说了,邀请他和自己一起步行去家里坐坐。小勇一听,傻了眼,从学校到老师家有足足5公里呀!老师却不以为然,跟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有关散居儿童的教养问题,我们招收了一批孩子随班活动。“娃娃家”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区域。在两个“娃娃家”里,孩子们互不认识,相互之间基本没有交往。由于操便相应减少了。这样的安排带来了一些问题:孩子们为了一只碗、一把勺子而争抢,他们互不相让,都想喂娃娃吃饭,可又都不愿意跑到另一个“娃娃家”去玩,“娃娃家”里因而常常传出哭闹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及时作了调整,把两个“娃娃家”合并成一个大“娃娃家”。这下,“家”变宽敞了,操作材料丰富了,孩子们在这个新的“娃娃家”里玩得更尽兴了,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游戏情节…  相似文献   

10.
娃娃家是角色游戏里的经典内容,每个孩子都喜欢,然而在环境创设上存在布局和材料单一的问题,经常是一个娃娃、一张小床、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再加点餐具,就组成了一个娃娃家。这显然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因为他们的家庭生活经验远比这些要丰富。久而久之,娃娃家便失去了吸引力。为了让娃娃家游戏重现魅力,我们注意观  相似文献   

11.
《幼儿教育》2012,(Z1):60
吃过早餐后,小班幼儿纷纷进入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娃娃家等区域活动。刚开始,慧慧选的是建构区,但不一会儿,她就转身离开建构区走向娃娃家。我见状马上提醒她回到建构区去。她停下脚步,好像迟疑了起来,但等我一走开,她又悄悄地溜进了娃娃家。班上好几个孩子来"告状",说慧慧又跑到娃娃家去玩了。  相似文献   

12.
吃过早餐后,小班幼儿纷纷进入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娃娃家等区域活动。刚开始,慧慧选的是建构区,但不一会儿,她就转身离开建构区走向娃娃家。我见状马上提醒她回到建构区去。她停下脚步,好像迟疑了起来,但等我一走开,她又悄悄地溜进了娃娃家。班上好几个孩子来告状,说慧慧又跑到娃娃家去玩了。  相似文献   

13.
场景一 :班上有五个“娃娃家” ,两个分别在活动室拐角的城堡里 ,另三个在阳台上 ,五个“娃娃家”的玩具、材料都一样 ,但教师发现孩子每次最先选择的总是城堡中的“娃娃家” ,然后才去选择阳台上的。场景二 :活动室里有三个“娃娃家”。第一家放了一张床及一排封闭的柜子 ;第二家有独立的、仿真的粉红色娃娃家灶台 ,可以同时供两个孩子游戏 ;第三家设在一座塑料仿真小屋里 ,里面有灶台和灶具 ,窗外放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在整个游戏过程中 ,第一、二家几乎无人问津 ,而第三家则热闹非凡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告诉了我们…  相似文献   

14.
赵晓青 《新课程研究》2012,(12):155+171
观察目的:娃娃家角色的分配观察对象:第三组玩"娃娃家"的五位幼儿小萌、姜文煦、谢雨、王梓彦、程传捷观察时间:2012年3月14日8:30——8:50区域活动时间观察地点:小一班教室——"娃娃家"区域观察实录:今天是第三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五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才不想当奶奶了",原来是小萌和姜文煦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了,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戴好了角色牌,睁  相似文献   

15.
老师和家长都说小勇因坐不住,影响了学习,导致成绩差。自从老师让小勇下课时到操场上跑跳玩耍后,在家父母为小勇选了独轮车活动调剂学习后,运动型的小勇变了——坐得住了,于是成绩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情景一:"娃娃家"的场景:一张床,床上有一个布娃娃,有一张小桌子,两张小凳子,桌子上有缩小版的燃气灶、碗、盘、勺子、奶瓶以及各种塑料蔬果等。还有用纸箱或纸板制作的一些诸如微波炉、电视机、冰箱之类的家用电器。"娃娃家"的活动:可可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乐乐今天是娃娃家的妈妈,爸爸可可从医院拿了药片回来往桌子上一放...  相似文献   

17.
刘剑莺 《山东教育》2012,(12):33-34
"娃娃家"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孩子们在"娃娃家"的环境、情境中通过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使用游戏材料进行角色互动,展开一系列的游戏情节,角色、材料、动作和情境是"娃娃家"游戏的基本要素。"娃娃家"游戏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生活,如做饭、吃饭、照顾小宝宝、整理房间、洗  相似文献   

18.
一次晨间分区活动中,我发觉一向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的路捷小朋友,手里抱着娃娃,低着头,两眼噙着泪花,一声不吭地呆坐着。我见状吓坏了,以为她生病了。我正要问她时,她突然开口了:“老师,我不玩‘娃娃家’游戏了。‘娃娃家’的‘娃娃’都有爸爸,而我没有。”说着竞大声地哭起来,哭得  相似文献   

19.
张萍 《幼儿教育》2012,(13):38-39
一次,娃娃家人数已满,我班的天天很想玩娃娃家,不愿意到别的区去。我走过去轻轻地对他说:"你看,娃娃家已经满了,你去‘超市’买点东西或去‘小吃店’里吃点东西,明天再来玩娃娃家,好吗?"可天天不肯走,我只好半推半拉地把他拉到比较空的"小吃店",许诺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娃娃家"游戏在开展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幼儿园"娃娃家"游戏的组织教育,但是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幼儿园"娃娃家"游戏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教育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改进,以实现幼儿园"娃娃家"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