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婧 《考试周刊》2009,(4):28-28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本文从他的自然观入手,分析他的名作《丁登寺》,来了解华兹华斯的诗歌取材和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丁登寺》探讨了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首预先宣示和充分体现华兹华斯浪漫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诗歌,无愧于华兹华斯代表性佳作之一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倡导者,威廉.华兹华斯在诗歌理论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诗歌理论及诗作一直是文学研究者的焦点。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华兹华斯代表作《咏水仙》的赏析,探讨了华兹华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实施其创作理论,如何利用自己飞扬的想象力实现自然情境与诗人情感的完美融合,赋予诗歌无限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批评家列文森对于华兹华斯《丁登寺》一诗的批评入手,借助詹明信的历史“缺场”观点来理解华兹华斯在这首诗中所反映的历史,同时借助解构主义文评家保罗.德.曼的寓言理论来分析该诗所呈现的自然。詹明信的历史“缺场”思想是建立在将历史视为寓言的基础上的,这就为将历史的寓言和自然的寓言在《丁登寺》中做整体的分析提供了可能。这样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丁登寺》一诗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丁登寺杂咏>是华兹华斯的一首杰作,诗人通过他对记忆的阐释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大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此诗表明人类如何在大自然的美丽中寻找慰藉并把这种愉快传递给他人.对于华兹华斯来说,由丁登寺来象征的大自然对他的人性是一种向导,自然使人深思,使人能更好的理解生活,给生活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2)的诗歌理论和他的诗歌一样,曾被一些人完全否定。有的苏联文学史家说:华兹华斯为《抒情歌谣集》所写的序言,是“英国文学上反动浪漫主义的宣言”,有的文学史家说:华兹华斯提出写普通人和日常事的文学主张“是有其极为反动的意义的”,他关于想象的理论,也是“唯心透顶”的等等。应该如何实事求是评价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看来是一个很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孤独的刈麦女》中刈麦女的孤独、其歌声反映出的忧伤以及歌声引起过路者的共鸣等三方面,同时,结合华兹华斯的生活经历和诗歌理论探寻了这种忧郁情感产生的根源,并指出诗中反映的诗人在其长诗《丁登寺》中所提及的“聆听宁静的人性之悲曲”的忧郁情感。  相似文献   

8.
诗贵在简洁.然而在诗歌语言中,词语的重复并不少见.词语的每一次重复都会产生新的联想意义.运用词语的重复能够弥补诗歌语言的不充足性,表达言语无法充分表达的强烈情感.华兹华斯在<丁登寺旁>中成功地运用大量的词语重复,把重访怀河的这个重复事件重新体验一次,向读者传达了自然美景时他心灵的巨大影响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神秘体验和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9.
华兹华斯作为开一代诗风的浪漫主义诗人,不仅创立了浪漫主义新诗理论,而且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读者通过对其诗作<丁登寺旁>的审美欣赏,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华兹华斯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特质除了丰富的想象和饱满的情感,他的诗还有一种对自然的美的深思以及宁静的吸收,继而生发为理性思辩的哲思.读者与诗人的审美心理越是相融相通,就越是能丰富和深化这一审美欣赏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华兹华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理念,其中"情感与想象"是这些创作理念的核心,因为诗歌本身就是静谧回忆中产生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想象力则是诗歌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与想象"将决定着诗歌创作和欣赏的其它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根据接受美学的"召唤结构"理论,在诗歌鉴赏中分别运用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2.
时曼丽 《海外英语》2014,(14):206-207
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先驱,并因其在诗歌中对大自然的大量描绘而被成为"自然诗人"。他的很多诗歌都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态度。《我们是七个》便是其中的一首,该诗借助"我"与一位八岁小女孩之间的对话,反映其自然观。该文将通过介绍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形成,以卞之琳先生的翻译为中文蓝本,进而探究《我们是七个》中诗人所追求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华兹华斯的《丁登寺》,比较诗的并同,探讨诗人自然观之不同,指出,这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对社会的失望,和返归自然的喜悦,但陶渊明是在天人舍一中感悟自由,诗人强调的是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华兹华斯则是在自然中净化心灵,体悟自我,诗人推崇的是主体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运用Paul Fussell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华兹华斯的诗论对《伦敦,1802》从韵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讨诗歌韵律与诗歌主题语言之间的关系,内容与形式完美有机的统一,解读诗人对韵律、语言和主题恰到好处的把握、运用和处理。力图展现华兹华斯诗歌创作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诗人个性追求的新视角、新技巧。  相似文献   

15.
华兹华斯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湖畔诗人"的美称。他一生创作了《抒情歌谣集》(1798、1800,与柯勒律治合作)、《序曲》(1805)等优秀的诗集,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在他的诗歌中,诗人把歌颂大自然作为核心,大自然与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杰出代表诗人之一,他提出的诗歌理论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想象是雪莱诗歌理论的核心,历来为评论家关注。然综观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对雪莱诗论想象的研究,或者只是对其进行单纯地理论解读,全面却难免晦涩;或者结合实例指涉阐释其某一方面,具体却不够系统。本文结合雪莱的具体诗歌,试从想象与诗歌相辅相成的关系、想象丰富诗歌语言的表现力以及想象赋予灵感创造力量三方面进行阐释说明,由此得出结论:雪莱之所以推崇想象,既是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需要,以驱散古典主义后期的消极影响,也希望借此激发英国人民对自由与民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作为19世纪初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对英国乃至世界浪漫主义运动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选取其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水仙》,从诗歌节奏与韵律方面加以分析,并结合诗歌内容阐释华兹华斯对自然及人物真实情感的推崇,正是通过这些技巧,华兹华斯实现了诗歌表现中"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可是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却往往仅局限于对主题、思想内容的分析和对字词的解释,忽略了以想象为重点的艺术分析。现行中学课本在《谈谈诗歌》一文中,也忽视了诗歌这个突出特点,更是不应有的疏漏。我们认为,惟有结合诗歌本身的艺术特点进行诗歌教学,才能其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本文仅就自己近年来的诗歌教学和写作体会,谈谈诗歌的想象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他是继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和诗歌理论一直都受到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华兹华斯曾被雪莱冠以"自然诗人"的美誉,但实际上他是一位关注人性的诗人。本文将在诗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华兹华斯诗歌中闪烁的人性光芒。  相似文献   

20.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湖畔诗人"的领袖。《露西组诗》是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品,通过对"露西"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大自然和女性的讴歌。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对《露西组诗中》"露西"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讨华兹华斯诗歌中所体现的自然与女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