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粱传》。  相似文献   

2.
“传”和“记”都属记叙文体。“传”以写人物为中心,“记”以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传”一般记载人的生平及主要事迹,侧重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如《童区寄传》、《大铁椎传》等。与“传”相类的还有“行状”,如《段太尉逸事状》的“逸事状”即为“行状”的变体。  相似文献   

3.
《古文体教学小札》刊发之后(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3.5),许多同行和同学纷纷来函,又提出了一些饶有趣昧且忽视不得的问题,为此补记如下: 一、几种名同实异的古文体 传《曹刿论战》、《殽之战》都选自于《左传》,《史记》中又列有“列传”一目,这两种“传”是名同实异的两种文体。《左传》之“传”,是左丘明对《春秋》所作的解释。注释。汉王充《论衡·正说》:“圣人作其经,贤人作其传。”刘勰《文心雕龙·电传》:“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援于后。”如果再解释“传”,则称为“笺”。而人物传之传,乃史学体裁之一,用于记载人物事迹。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字书云:‘传者,传也;纪载事迹以传于后世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创为‘列传’以记一人之始终,而后世史家卒莫能易。”如教材中的《张衡传》等。  相似文献   

4.
陶潜“不为五斗米拆腰”的故事大家甚为熟悉。这个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沈约《宋书·陶潜传》,其后梁昭明太子萧统作《陶渊明传》,唐初宫修《晋书·陶潜传》及李延寿《南史·陶潜传》中都载此事。宋人韩子苍怀疑这个故事的可靠性,学术界不同意这种怀疑,但对这个故事中言及的“五斗米”的理解却存有分歧。  相似文献   

5.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东汉班氏三兄妹:班固、班超、班昭。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即苏氏三父  相似文献   

6.
高僧传是为高僧立传,立传的编撰者对众多僧人进行选择,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定的选录标准,选录标准的优良与否,关系到僧传的流传与影响。由对"三朝高僧传"①的选录标准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自从释慧皎《梁传》始,确立了以功德为先、德行和学识为次、神异为辅的选录标准,《唐传》《宋传》在继承基础上根据佛教发展状况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所作“传”“赞”“述”,传于世者凡四,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并赞》、《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其中《五柳先生传》,最为人所熟知与喜爱,亦不妨日最为重要.此传,笔者认为笼罩迷雾,后世似未见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8.
《醒世姻缘传》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是一部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品。其回目之前的“得胜头回”与作者在叙述中心故事过程中插入的一些五光十色的小故事一起,组成了一幅广阔的生活画卷,扩大了小说的描写领域,从而形成了《醒世姻缘传》开放性的结构特色。另外,《醒世姻缘传》对其后的《红楼梦》等世情小说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些小说中甚至有抄袭《醒世姻缘传》情节的文字。可见,《醒世姻缘传》在乾嘉时已十分流行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叶永烈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长篇传记文学作品。其中,近150万字的《“四人帮”兴衰》经重新修订后,分成《王洪文传》、《张春桥传》、《江青传》、《姚文元传》四卷本分别出版,加上第五本《陈伯达传》,构成了他自称的“黑色系列”文学传记。这是近年来传记文学从“五四”以来从“现代性”倾向向“后现代”的稗史化与世俗化的倾向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的意义,不仅表现在他所谓的“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上,而且在创作主题和创作方法上对传记文学  相似文献   

10.
“任遇”一词《汉语大词典》:“指地位和待遇。《晋书·缪播传》:‘以播为给事黄门侍郎。俄转侍中,徙中书令,任遇日隆,专管诏命。’《未书·范晔传》:‘比年以来,意态转见,倾动险忌,富贵情深,自谓任遇未高,遂生怨望。’信任重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和分析《穆天子传》所记载的穆天子西行路线和里程,以及长度单位"里"的换算规律后,对《穆天子传》中一些主要地名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全新的探讨,提出《穆天子传》所记载的西王母之邦的地理位置是在今甘肃省酒泉一带。  相似文献   

12.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东汉班氏三兄妹:班固、班超、班昭。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即苏氏三父子。中国现代文学三巨匠:鲁迅、茅盾、郭沫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的《柳敬亭传》(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有节录)中所记述的柳敬亭,是明末一个有气节的著名的说书艺人。除黄宗羲外,在明末清初的作家中,吴伟业也写过一篇《柳敬亭传》,对柳敬亭作了更多的表扬;又有一篇《楚两生行》,所写的“两生”就是苏崑生和柳敬亭。还有钱谦  相似文献   

14.
从"三传一反"课程教学背景出发,针对"三传一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提出将《化学反应工程》和《化工传递》两门课程进行一体式教学。为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和实施方法上对"三传一反"提出了一体式教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当今介绍训诂学的一些著作,在解释“训诂”这一名称的由来和意义时,往往把它和《毛诗故训传》书名中的“故训”二字完全等同起来.因为“故”与“诂”古字通用,汉人著述中“训诂”一语多作“训故”,而《毛诗故训传》书名的“故训传”三字又或作“诂训传”,于是便把“训诂”或“训故”看成是“故训”或“诂训”的同义倒文,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又因为《尔雅》篇名有《释诂》、《释训》,孔颖达曾解释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诂训’者,通  相似文献   

16.
朱熹把“文体”与传统的“音韵”、“训诂”注《诗》重点并置,充分体现了他自觉的文体意识。《诗集传》对《诗经》文势相贯特点的重视,是对毛诗《传》《笺》《正义》的继承;而对《诗经》辞气的整体把握、对“温柔敦厚”的伦理意识所形成的含蓄文体风格的提倡,则是重涵养功夫的理学视野为朱熹带来的对前人的突破。有关体裁分类的辨析,朱熹引当时诗学已普遍使用的“体格”观念入《诗经》学,认为大小《雅》是对固有音乐典范的再创作,并将风雅正变与文体风格的正变关联起来。朱熹有关《诗经》的文体批评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十三经”     
“十三经”即十三种书,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尊崇为经典的“必修读物”。它是由“六经”、“五经”、“九经”和“十二经”逐步增加而成的。孔子删定的“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秦始皇焚书后,到汉朝收拾残余,亡佚了《乐经》,从此就只有“五经”。《礼》自汉代以后、所传凡三书,即《周礼》、《仪礼》和《礼记》;《春秋经》也有秦以前三个人所作的“传”留下来,即《左氏传》、《公羊传》、《谷  相似文献   

18.
汉代训诂专著应当首推《毛诗诂训传》。据《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四十卷》云:“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然但称毛公,不著其名。《后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是为毛诗。其字不从艸。《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于是诗  相似文献   

19.
在对《春秋》三传的比较研究中,苏轼表现出了尚《左氏》而抑《公》、《谷》的思想倾向性,苏轼的文学家气质和求实的学风以及《左传》自身的特点是苏轼推崇《左传》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史“西域传”从严格意义上说始于班固的《汉书》。“西域传”按“国”立传、记述诸国之先后取决于各国在交通线上的位置的体例均由班固开创,而为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遵循。出于唐人之手的《晋书》、《周书》、《梁书》和《隋书》等,则不再沿袭此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