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快迅值班制度,作为新闻改革的产物,已经被现今许多的新闻单位奉行着。一部小小的电话机,将编辑部的“触角”从大本营伸向四面八方,使之成为新闻单位组织指挥新闻报道的“前沿阵地”。但是,不知我们一些报社、电台或电视台的老总们是否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某些人为的因素,快讯值班  相似文献   

2.
“人口新闻”有风险,是新闻同行所公认的;人口新闻难写也是业界同仁所达成了共识的。记得刚到《深圳商报》时,有位老总给我们讲课时,就提醒我们,写计划生育新闻,可千万要小心,因为那里有不少的“雷区”。也正是因为这位老总的提醒,使我能够时时小心,处处留意,自1999年开始接触人口与计划生育新闻以来,我做到了没有出任何“人口新闻”报道方面的差错,而且发稿数量和质量都较以前有增加和提高,有的“人口新闻稿件”发到了深圳商报的头条位置,实现了这类新闻上头条的零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9日,全国十余家省级都市报老总齐聚广西南宁,共同探讨虚假报道的应对之道.在这次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与《中国记者》杂志联合主办、《南国早报》承办的研讨会上,与会都市报老总们以及来自中央媒体驻广西同行、新闻专业期刊负责人共同分享了与虚假新闻"作战"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如火如荼,一些颇育眼光的报社老总们为抢占市场,争夺更多的读者,纷纷在竞争中尝试各种办法,屡出奇招,有的报纸响亮地提出了“报纸要有卖点新闻”这一口号。这对新时期的编辑、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编任何新闻,都要与这些要求联系在一起,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卖点新闻”意识。认识丁卖点新闻在新闻竞争  相似文献   

5.
在抓新闻上,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爱跑新闻发布会,爱抓大事要事,抓政治新闻;有的人爱“找领导,听汇报”,从领导的意图中找新闻;有的爱抓经济新闻,工作新闻等。上述这些是必要的,作为记者是应该抓好的,但是作为以写新闻为主的记者来说,应该把抓新闻始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1990年8月,以重视新闻摄影地位和作用,提高新闻摄影作品质量为内容的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银川隆重召开.在新闻摄影界,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会上,穆青提出文字报道与新闻照片要“两翼齐飞”,蒋齐生强调新闻报道要“图文并重”.这一办报的新思路、新观念得到与会老总的普遍响应.继这次会议后,1991年4月,全国地市州盟报总编辑又汇集在云南玉溪举行新闻摄影研讨会.参加会议的老总不仅带笔,而且带着照相机,既讨论又实践.一些老总公开解剖自己,承认自己对形象报道新闻规律知之甚浅,指挥不力,造成报纸文字报道一翼强,摄影报道一翼弱的现象.地州盟报总编们认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领导是关键.一个好的总编辑必须具有现代报纸意识和调度指挥文图两翼的能力.这两次会议之后,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又召开了两次.与会代表反映,老总们重视新闻摄影的程度正在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正如《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所言,银川、韶关会议后,我国报纸的新闻摄影有了不小的进步,随着“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深入人心,报纸对新闻摄影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报纸上的新闻摄影作品普遍用得多了,用得大了,报道领域更宽、更深入、更贴近生活了.但是,新闻摄影工作还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质量上,具体  相似文献   

7.
张严平 《新闻传播》2007,(6):17-18,20
新闻从业人员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时间久了,有的人觉得新闻资源匮乏,无新闻可写,有的记者却佳作频出;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有的报道平淡无奇,有的人却从中挖出了“金矿”“富矿”,甚至写出了传世之作……如何挖掘和提升事实的新闻价值,这是每一位记者始终都在面对和苦苦探求的问题。本刊特邀请了几位在新闻采写实践上有着较高成就的记者就此话题谈心得体会,希望通过他们的新闻实践,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可供借鉴的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简称“东广”),没有要国家投资,由局里贷款100万元,经过3个月的筹备,去年10月28日正式开播。全台在编工作人员52名,平均年龄35岁,全天播音24个小时,开播以来受到社会的关注,有的“老总”说,中国的新闻改革是从东广开始的,还有著名新闻工作者、上海广播界前辈认为,东广开拓了中国广播的新纪元。作为主管东力电台新闻的副台长,我并不认为我们是在搞新闻改革,如果说现在这些小小的变动也算是新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电视同行中,有的同志对如何拍好新闻专题片常感到迷茫与困惑,有的同志则另辟蹊径,热衷追求所谓新闻向文艺靠拢、新闻与文艺“结缘”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0.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新闻摄影,又是一项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劳动,它所生产的“产品”,也应该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得不常常感叹,新闻照片为什么总是出现雷同、重复的东西?比如,在军事新闻摄影报道中,从老总到夜班值班主任,再到各版面编辑和图片编辑,  相似文献   

11.
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向来不愿出书”,却应新闻界同行的要求,于今年初出版了一本《总编辑手记》。写值班手记是《人民日报》的传统,凡值班的老总和总编室负责人都要认真写值班手记。范敬宜于1993年秋到任接过这本手记后,在原有基础上扩充了很多内容。一是增加了对当天报纸内容和版面的评点,有表扬有批评;二是借题发挥,阐述对新闻宣传业务的意见、主张;三是对前一阶段的宣传报道作一些小结,对下一阶段的直传作出部署、安排。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基本上每天坚持写这本值班手记,不知不觉写了三四十万字。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2.
“入门新人谈新闻入门”,顾名思义,就是刚踏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同志,提笔撰文谈自己在新闻业务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近年来,随着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各新闻单位吸收了不少新生力量,有的是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有的是因工作需要从其他战线调进的。这些同志进入新闻单位后,经过本身的刻苦努力和老同志的热情指导,大都在较短时间里熟悉了新闻业务,达到了“入门”的要求。有的还写出了优秀的新闻作品。事实说明,“有志者事竟成”,入门不难,成功也是可以办得到的。我们希望“入门新人”积极为本刊这个栏目撰稿,总结自己达到“新闻入门”的经验,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3.
镜头一、老总不“当家” 往年订货会的第一天,出版社社长大都会在自己的展位上“督阵”,所以记者们都很容易采访到各社的老总。但这次会上,采访这些老总,成了记者们难以完成的任务。原因是,老总们都去参观同行的展位去了。几家社的发行业务人员反映,社领导并没有看重自己社订货的码洋数,反而叫他们多了解些兄弟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总编辑对出版社的出书质量影响极大。许多总编辑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本刊特设“总编辑笔谈”栏目愿与各位“老总”一起来总结和传播这方面的经验。《灯下杂俎》一文,重点介绍了提高图书质量的心得,耐人寻味。欢迎各位“老总”踊跃奉献自己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新闻实践的重要时期,也是毛泽东新闻思想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领导的新闻实践工作给身处绝境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党积累了丰富的新闻传播历史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在今天看来对我国新闻战线正在广泛进行的“走转改”活动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新闻摄影,又是一项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劳动,它所生产的“产品”,也应该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得不常常感叹,新闻照片为什么总是出现雷同、重复的东西?比如,在军事新闻摄影报道中,从老总到夜班值班主任,再到各版面编辑和图片编辑,都在感叹来稿中“围一圈人”、“举拳宣誓”、“黑板报前”、“敲锣打鼓”类的照片那么多,而且是那么惊人地相似。什么原因使得基层部队大量的新闻图片来稿都往这几条窄路上拥挤?  相似文献   

17.
谈起新闻写作,有的同志说,写新闻,不像写小说,把一件事情告诉读者就够了,不必讲究写出什么形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是叙述事实,有些新闻可以这样写,但是要把它写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做不到了。有的同行又说,“新闻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千姿百态的。要把这个千姿百态夏映出来。真是难上加难啊!”当然,也有的同行掌握了一套“看家”的本事:写戏剧演出是“婉转动人,妙不可言”;写音乐演奏是“美妙的乐章。动人的旋律”;写现场又是“场面极为壮观,实属罕见”……这些形容词虽然是前人创造的结晶,但毕竟没有具体描写出报道对象的形象,而且用得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记者,大都有自己所负责的报道领域,俗称跑线。许多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在谈到跑线的体会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有的是刚跑线时,迟迟进入不了角色,很难接上头;有的隔一些时间不去线上的单位跑,就断了线,通讯员有好的线索不通知记者;有的则是常常被同行“抢线”,也经常因此与同事发生一些小磨擦,甚至需要主任或老总出面协调。 凡此种种,我以为首先是记者自己跑线没有到位,或者换句话说.没有经历跑线的“三种”境界。结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记者跑线跑得好,是要经历“守得住、放得开、收得拢”这三种境界的。 …  相似文献   

19.
“金丝猴”杯《新闻知识》优秀文章评选于1992年12月23日揭晓。评出佳作奖16篇,鼓励奖20篇,编辑作品奖3篇。《让历史告诉未来》(时统宇)、《劣质“老总”面面观》(肖峰)获一等奖;《第二种“翻译”》(詹国枢)、《学习·深入·自律》(任中南)、《周未版“冲击波”》(唐小可)、《中南海里抢新闻》(李秉胜)、《浅议战役性经济报道的追踪决策》(范长敏)获二等奖(获奖作品篇目另发)。这些获奖作品,有的题材、观点新鲜,有的善于触及新闻改革、新闻报道和新闻界的热门话题,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沪上一家刊物的老总约我采写京城一起著名的新闻官司,末了嘱咐一句:“不论是调解结案,还是判决,一定要给我提供一份法律文书副本,这是我的基本要求。”我在频频点头之余,不禁为这老总丰富的办刊经验和鲜明的现代意识所感动。因为,一份法律文书在手,不仅可以保证他的刊物所报道的案件准确合法,不出纰漏,也表明了老总对法律的严肃态度和对法庭的尊重。记得有篇文章说:现代人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法制观念,二是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使用水平。细想起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两点真是不可或缺。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