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但在不同国家的语言下,就会产生不同的发声方法和风格。自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以来,在西方美声传统剧目的基础上,诞生出我国的美声唱法及作品。随着美声唱法在中国的近百年发展,作品演唱上也形成了多种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美声唱法中比较注重吐字上的清晰与准确,所以运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作品就成为了声乐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美声唱法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时间,但是在演唱中国作品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就要从科学训练上入手,提高演唱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运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作品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声唱法在我国已有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西方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领域,已经涌现了一批跨入国际水平的中国歌唱家。当前西方音乐的发展空间相对饱和,国际的文化融合使音乐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东方特点。中国的声乐艺术家可以借助美声唱法这一共同的"桥梁",把我国更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精粹向全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4.
美声女高音对京剧青衣之中国声乐语言表达上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声唱法女高音在唱中国歌时,由于语音上存在的差异使女高音的演唱在对中国语言的表达方面存在着不足。青衣是我国京剧艺术旦角中的主要行当,与关声女高音同属女声,在戏剧人物的表演类型上又角色相似,在具体的演唱上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美声女高音通过借鉴京剧青衣唱法,能使其在演唱中国作品时字更正、腔更圆,对于声乐语言的表达将更具民族性从而解决美声女高音在中国歌曲演唱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下音乐界对声乐理论与发声技巧的研究和见解有很多种说法,只是所涉及的方面并不全,侧重的角度各有差异,大多数是关注了咬字和吐字的情况,对于这两项的重要性,许多研究理论都会有所涉及,但是能深入了解美声唱法中,中国声乐作品发声吐字问题的研究仍很有限,只能查到很少的研究结果,并且研究结果尚且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在少量的研究文本上出发,去探析美声演唱中咬字的重要性,以及当下歌者在演唱过程中咬字时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声乐作为一种歌唱的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诞生的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今天,声乐艺术已发展成一门科学。由于训练得法,古今中外出现了许多声乐家。他(她)们在声乐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声乐艺术的包容很广,所有以人声演唱的音乐都涵盖其中,除按照演唱作品的不同类型分类以外,在我国还按用声的不同分为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四种唱法。本文就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做一比较,或许对声乐界同行有所裨益。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概念比较美声一词源自意大利文Belcanto,意思是美妙的歌唱。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声唱法是  相似文献   

7.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植根于不同的土壤,服务于不同的观众群。随着国际间的交流加强和信息的一体化,声乐的歌唱方法也随之变化融合发展。不但是在歌曲的演唱方法上民族唱法需要借鉴美声唱法的技巧,在曲目的演唱选择上也不能只局限于民族唱法的歌手才可以演唱中国民族的声乐曲目。美声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民族艺术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美声唱法传到中国对我们来说是推动了我国声乐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在美声唱法中探索借鉴发扬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更多的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科学的发声体系。那么在这种科学的发声体系下我们又该怎样更好的演唱中国作品呢,艺术歌曲《问云儿》是一首能体现中国本民族音乐特点和西方艺术歌曲技法完美结合的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本文就以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体系对歌曲《问云儿》的演唱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的不断完善,用意大利语唱作品成为美声教学中的重要演唱方式,而正确发音又是重要的演唱环节,因此,必须强化美声教学中意大利语语音的发音,并通过多元化的训练,加强意大利语语音学习和标准发音,使意大利语言充分发挥情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歌曲演唱方法包括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对于歌者的歌唱技巧提出较高的要求,而最佳的歌唱表达就是融合声音和情感。美术唱法要求声情并茂,但是这也是美声唱法的难点不仅需要把握美声歌唱技巧,还要深入的理解歌曲内容和歌曲情感,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歌曲演唱,实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1.
沈佳文 《考试周刊》2015,(13):31-32
艺术歌曲是一种西方的声乐体裁。上世纪二十年代,这种演唱形式传入中国。此后,在中国出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独特的声乐作品形式。艺术歌曲演唱的基本方式是美声唱法。欧洲各国的歌唱家在演唱艺术歌曲时,都会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融入本国的民族演唱审美习惯,形成各具特色的演唱风格。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演唱等艺术形式的借鉴参照,结合对前辈声乐艺术家的演唱实践的分析,探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润腔处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美声唱法兴起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并且很快便在歌唱领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美声唱法拥有着一套完整的发生训练系统,这是它能够在众多演唱方法中独树一帜的重要根源所在。美声唱法与中国作品结合在一起,是近些年中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演绎方式,也成为了听众最喜欢的音乐形式之一。本文将就美声唱法与中国作品的结合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3.
马克 《文教资料》2005,(29):152-153
本文阐述了美声唱法的起源和特点;指出了咬字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比较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咬字吐字方面的不同;分析了用西洋唱法演唱我国的声乐作品,尤其在演唱我国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中会出现咬字吐字不清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正名曰“美声歌曲”既非约定俗成,亦非科学界定,适于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叫做“通俗歌曲”,适于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叫做“民族歌曲”,偏偏适于美声唱法演唱的歌曲不叫“美声歌曲”却称为“艺术歌曲”。这就带来了许多误解,似乎只有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逐渐被置于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不同文化交流日渐密切之后,人们也愈加追求多元化生活,像美声唱法在中国新民歌演唱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我国新民歌演唱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对美声唱法在中国新民歌演唱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指出美声唱法在中国新民歌演唱教学中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单描述了国内外声乐作品的不同特色。我国声乐的发展,民族唱法和声乐美声唱法的由来,结合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带来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声乐和美声唱法在结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将我国的声乐艺术以更好的姿态呈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17.
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是在中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大量西洋美声唱法中的科学演唱因素所形成的.主要有腹式呼吸因素、母声发声训练因素、依腔行字因素、混合共鸣因素、低喉位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18.
美声演唱可以表现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世界,反应社会的意识和文化,美声演唱中的情感作为作品的语言与人声之间的链接桥梁,直接影响着演唱者水平的发挥。美声演唱需要通过情感因素的变化,来体现声音的变化,演唱与情感相结合提供给欣赏着美的感受,进而让欣赏者从情感的角度去对美声演唱进行审美。美声演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活动,对于每一首声乐作品的诠释,演唱者通常在每一个音符中都凝聚着强烈的情感因素,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不仅仅是气息、发生和吐字的结合,演唱者还要注意借助歌词语言和音乐曲调来掌握音乐作品的具体内容与情感因素的细微变化。演唱者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好声、用好情,以此来达到声与情的高度统一,还要做到读准字,做到字正腔圆。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音乐与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语言是声乐艺术的创造基础,它对歌唱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美声演唱中不同风格的语言可以给观众塑造不同的歌剧形象,语言浸化在音乐中,音乐也消融在语言的魅力里。本文旨在结合笔者的学习经验,介绍和比较部分民族美声歌唱语言的异同,从而理解美声唱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随《一杯美酒》是新疆维吾尔地区的民歌,艾克拜尔吾拉木作词,周湘林谱曲。《一杯美酒》有众多的演唱版本,其中以迪里拜尔、吴碧霞两人演唱的版本最具有代表性。美声唱法首推迪里拜尔的版本,她的演唱风味浓郁,华丽大气;民族唱法则是吴碧霞版最优,她的演唱清脆明亮,扣人心弦。不同的演唱版本在演唱风格、演唱技巧、编曲配器、情感把握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