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既吸纳了马克思主义产生时代的西方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又根据当时的文艺实践而总结产生.它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三个30年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1920-1949年,特点是从部分观点的介绍到走向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并逐步与中国文艺实践的经验相结合,高峰是产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第二个阶段是1949-1978年,特点是在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突出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宣传和普及,并开始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科书;第三个阶段是1978-2009年,特点是高举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旗帜.批判了左倾错误路线,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做了更深入全面的工作,为建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作出新的努力.这期间受到过左倾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和干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涵极其丰富,可分为本质论、创作论、功能论、生态论、批评论等方面,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为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今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及其实践;二是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传媒包括网络文学的发展和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历史条件的变化,都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必须面对并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2.
话语理论隐涵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应该首先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论,话语理论已经成为后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后马克思主义应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解构马克思的总体性、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论话语;用话语理论的分析方法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分析方法,用话语建构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根据他们的话语理论,所有的社会实在都是一种话语建构,这表明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特征,强调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在话语之外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酝酿与初步形成于“五四”时期,它的奠基人就是李大钊(守常)。李大钊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尽管没有为我们留下美学、文艺学方面系统的理论专著,然而,从散见于他的论文、杂感、散文、诗歌和通信里的一些文艺见解,已涉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一些根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初步形成。这是李大钊对我国文艺理论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美学身份话语的视角开展"审美人类学"学科属性探索与多元美学身份话语的分析,分别从民族民间话语、经典马克思美学话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和后现代美学话语四个方面诠释审美人类学作为复合式学科、多元美学话语交叉叠合认同的学科理念,彰显了美学的跨学科整合趋势与当代美学理论转型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内在包含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性地运用两种话语体系,解决中国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主题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着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体系转换。话语体系转换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艺术发展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美学的基本思想.在艺术发展论中,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的命题,引起了学术界长期广泛的争论.如何对这一命题作出正确的科学的解答和阐释,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著名的命题,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的政治场中进行美学和文艺学思维,把文化问题凸现于革命的前台,从审美中寻求社会解放的道路,确是一种特殊的文艺政治学。这种极其政治化的美学和文艺学,在马克思早已超越了席勒美学神话的地方又退到席勒,把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乌托邦化。终因对现实的改造无能为力而走向幻灭。在中国当前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可以从建立科学的文艺政治学、重视大众文化和通俗文艺、加强文艺需要和功能研究等方面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从文艺美学学科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要求来分析这个学科在上世纪80年代的应运而生,指出它的形成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同时认为,文艺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还有它的民族性基础和历史性基础: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表述方式,是中国传统文艺实践的评价准则。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理论的学科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上、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的方法上以及研究所用的学科话语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艺理论深受康德以来的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这不利于文论的建设与发展。在形而下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审美人类学,以日常生活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研究广大民众的审美需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有可能超越浪漫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既是实践的也是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实践论与马克思存在论的结合,建立实践存在论美学有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美学应该是物质实在性与精神实践性的统一,而又以精神实践性为其本质特征.艺术和审美就是一种精神实践.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就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的传统出发,而不是从主义出发或从本本出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不同路径和方式继承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其中本雅明技术决定的艺术生产论改变了文学艺术的构成方式及其与大众的关系,为现代艺术发展指明了一个目标,即如何处理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论体现出对文化现实和政治处境的关注,预示着有界的文学向无边的文化推进。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生产"到文化的"政治实践"变迁所引起的文学媒介化与文学边界的移动反映了传统文学的惯例、规则遭遇的解构。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理论界一直试图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学科体系却收效不大。原因首先在于马恩等代表人物没有建立文艺学学科体系,其次该学科本身缺乏严谨的学理基础,第三是学科建设没有形成通约性的学术观点。所以,构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学科体系的条件尚不成熟。当下的首要问题是,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经典文本为立足点,以古今中外,尤其是当下中国的文艺实践为出发点,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解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面临的诸多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把自然科学原理或旧唯物主义哲学等用于解释分析文艺现象和本质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都可以被称为泛科学主义文论。以摹仿说为核心的古、近代科学主义关于文艺本质论、典型论和文艺真实论启示并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观。西方近、现代科学主义文论实际上是古典科学主义文论的延续和变异。随着文艺创作的发展和对文艺认识的深入。科学主义文论的局限性也应正视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应该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思考的立场上来看待古代文论,会觉得古代文论大有升值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以真正的当代思维、当代视域看待古代文论。当代艺术许多种类都是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古代文论的底蕴是时时闪烁其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流变性和贯通性,是当代文艺学吸纳古代文论以建构新框架的重要条件。古代文论的精髓,更多地内在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原型,潜移默化地在艺术家的头脑和艺术语言中存在并且不断地生发出来。古代文论并非与当代的文学艺术隔绝,确乎是活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之中的。  相似文献   

15.
李家骧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1):36-40,45
劳动说一如前此的文艺起源论,并无特别,基本是偏颇谬误的.普列汉诺夫之说取材全以西方视野,只字未提东方的资料,根本是道地的西方中心文化论.即以我国诸多古籍对文艺起源的叙论就可驳斥其说.其说的种种主要理由诸如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之说、出土文物之事、鲁迅之语等等都不足为据.它看不到艺术是主客体的融和统一,只见文艺起源的外因而不见内因,是机械反映论.按理而论,文艺起源只能出自多种社会实践,而绝非单纯的原由,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流派之一在当时影响巨大,它所提出的理论也引起了广泛的思考。法兰克福学派与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论虽然都冠有马克思主义的名号,但它们在文学领域的观点还是有所不同的。文章主要从文学艺术的本质、功能、形式及语言四个方面来初步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和传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考察马克思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和思想发展历程,我们会看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贯穿着浪漫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马克思古希腊艺术批评文本中就是存在着唯物史观和浪漫主义两种批评视野的交织,这两种视野构成我们理解马克思希腊艺术批评文本的双重维度。正视马克思希腊艺术批评文本视野的双重维度,特别是浪漫主义维度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范式的内在本质特征,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多维文化内涵,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体系的时代创新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艺的特性是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文艺创作的规律,所以也关系到文艺写作的成败。是否能自觉地掌握文艺特性,对作品的艺术性之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提高创作的艺术质量,本文对文艺特性问题作一个尽可能科学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美学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学批评价值思想最集中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学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将“美学的标准”放在第一位,科学地确立了学批评是学艺术美的守护神地位。“历史的标准”必然地生发出学批评社会功利的价值取向,从而构成马克思恩格斯学批评以实现无产阶级解放为目标的革命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人关怀是马克思恩格斯学批评终极性的价值取向,在对人类自由自觉本质全面解放的追求中,“美学”与“历史”达到了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湘鄂赣根据地党的文艺工作与政策是共产党直接领导文艺工作的可贵尝试,思想上的高度重视、组织管理上的强化、对民间艺术形式的利用等是党在根据地文艺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