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发表至今已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曹禺剧作演出不衰,其价值愈来愈引起中国和世界的重视。本文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角度、从戏剧文学的要求、从舞台演出、从中外学者对曹剧的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为曹禺是把中国话剧文学引向成熟的作家,是把话剧艺术推向高峰的作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者之一;曹禺对世界戏剧亦有着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曹禺的一篇书评为研究对象,发现曹禺“抵抗”思想的谱系,讨论其如何发生、怎样建构、生产出何种意义诸问题,进而探究这些问题与曹禺的文学实践的互动关系,以此为据,重建抗战时期曹禺的文学与政治实践的历史图景,也指出了“俄苏”及其书写之于中国抗战文化史、文学史的隐而不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活动中,一批志士仁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杨深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在其壮烈牺牲后的近百年间却一直遭受着故里后人的唾弃和污辱;同样是历史名人,湖北籍作家曹禺却在故乡潜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2010年秋,作为曹禺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重头戏的“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将在曹禺故里如期举办,湖北曹禺文化现象是值得关注的文学盛事。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人物及事件,深刻启迪人们所应有的文化态度和文学自省,感叹之中也激发着人们自觉投身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4.
曹禺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老舍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统领着中国话剧的不同时代,成就了中国话剧的辉煌。曹禺和老舍的话剧由于成长背景、文化积淀以及处理文学与政治问题的不同方式,形成了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通过二者话剧艺术风格的比较,可以为当下中国剧坛提供可资鉴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巴金、曹禺、沈从文、周作人、张爱玲、穆旦等在写作上都是非常复杂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内涵丰富,缺乏明晰性,甚至于具有内在的紧张和矛盾。所以,近来,随着文学观念的变化和文学研究方法的改进,对这些作家及其作品都有新有看法和重新研究。但相比较鲁迅等人的研究来说,当代曹禺研究一直比较陈旧,总体上还停留在传统的社会、阶级分析的模式之中。而宋剑华先生的《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引文均出自此书,只注明页码)从基督精神及其教义的角度重新解读曹禺及其戏剧,既…  相似文献   

6.
目前,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在杭州颁奖,8部作品获曹禺剧本奖。其中,曹禺的女儿万方创作的话剧剧本《有一种毒药》,获得曹禺剧本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代表我国戏剧创作的最高水平。获奖后的万方十分激动。事后,她表示:“其实父亲当初并不希望我成为一名剧作家,认为创作太痛苦,他很希望我从事自然科学的职业。然而在后面的发展中,由于从小耳濡目染,我还是走上了从小喜欢的文学道路。当我手中握着刻有父亲曹禺肖像的奖杯时,我甚至和他说话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概括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曹禺笔下的蘩漪、陈白露、思懿及瑞贞等女性形象系列,在新旧蜕变交替的历史时期所表现出的正常人性的扭曲、变异与复归,不仅使她们在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散发出奇特的光彩,也正好以文学的形式验证了马克思论断的科学性,同时体现了曹禺作为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深刻的思想认识和卓越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曹禺作品与现代主义的关系,曹禺作品中表现的对人生的困惑和命运的恐惧,与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人生的迷惘,宇宙的神秘,生命的冲动及对理性的质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戏剧文学大师曹禺,于1996年12月去世,文学界为之哀恸。曹禺毕生从事戏剧文学创作,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我们刊登此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0.
曹禺在"当代"时代语境中的艺术生命历程与命运,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遭遇,而是具有普遍性本质意味的"曹禺现象".本文对解放后曹禺在迷失主体、失落艺术的文学历程上的思想、活动、成果进行具有历史现场感与现象还原感的分析, 揭示构成"曹禺现象"的内涵及原因,阐发其所拥有的反思"当代"文学理论与创作及文学史意义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20世纪中国文学造成深远影响。《圣经》中的内在结构“原罪与救赎”是西方文学的经典的叙述模式,同时也对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造成深刻启示。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分析曹禺的《雷雨》与北村的《施洗的河》。  相似文献   

12.
文明对愚昧、民主对封建专制的强行撞击是本世、纪初撼动人心的大事。继鲁迅、郭沫若而起的一代文学新人以令人注目的文学成就,在“人的文学”领域中开拓了一个又一个自由的艺术空间、思想空间和文化空间,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的不断成熟与壮大。这其中也有驰名于三、四十年代中国剧坛的剧作家——曹禺。他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以其持久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世难以超越的话剧文学范本。曹禺的成功得益于他对女性群象的构画与塑造,如果说他的剧本的成功是美丽的花环,那么女性形象则是这花环中煜煜闪光的明珠。 遗憾的是曹禺在《北京人》之后创作水准便趋  相似文献   

13.
小桂 《中文自修》2003,(9):20-21
曹禺这位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剧作家,23岁时因为写了四幕剧《雷雨》一炮走红,这个出生在天津的腼腆男生,当初也许不过是因为对自己的大家庭深有所感,却不期从此走上了文学大师之路。曹禺本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祖籍湖北潜江,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曹禺小时候接受的还是私塾教育,天天在家诵经读史,而酷爱戏剧的继母,却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  相似文献   

14.
曹禺深受西方戏剧的影响,尤其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最为深刻,他的《雷雨》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雷雨》中反映的命运现念及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均有古希腊悲剧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中国现代小说是从鲁迅开始又在鲁迅那里成熟的话 ,那么 ,中国现代多幕话剧也完全可以说是从曹禺开始又在曹禺这里成熟的。现代多幕话剧作为综合性艺术 ,当然文学剧本最为重要 ,但衡量剧本是否成功 ,演出效果 ,包括社会价值和票房价值的综合效果是重要标志。曹禺的主要剧作如《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作品 ,一开始演出就反响热烈 ,后又长期反复演出 ,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正是这种综合效果的表现 ,我在这里说的多幕剧的“开始”和“成熟” ,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曹禺成为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艺术大师 ,也表…  相似文献   

16.
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曹禺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作的出版和演出虽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和禁止,但对曹禺本人却竭力拉拢.然而,曹禺最终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感到彻底失望,选择了认同共产党的主张.考察曹禺及其戏剧与国民党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曹禺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在1940年代所做出的政治选择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曹禺是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 ,对于中国戏剧的发展 ,做出过卓越贡献。曹禺原名万家宝 ,1 91 0年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耳闻目睹了旧家庭的种种罪恶 ,使他从小就对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厌恶和反感。他自幼就喜爱文学、戏剧。后来在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读书时 ,他系统地研读了中外戏剧大师的作品 ,同时也养成了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人物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1 933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写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从此便正式走上戏剧创作的道路 ,写下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优秀剧作。《雷雨》是曹禺构思 5年之久的精心之作最初…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雷雨》在中国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突破了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戏剧模式 ,而且完全超越了“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三种模式 ,独创了“生存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话剧从春柳社的生硬移植到左联话剧的粗糙雷同,走过了一条艰难跋涉的探索之路。经过二十多年的披荆斩棘,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终于出现了曹禺这样大师级的剧作家,为中国话剧的成熟,矗立起一块高大的纪念碑。曹禺对中国话剧的建树及意义表现在:首先,伦理批判与精神反叛的思想体系;其次,卓越的悲剧美学价值;第三,话剧文学样式的杰出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晓英 《教育》2007,(14)
早在58年前,著名文学艺术家老舍、曹禺就说过:“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谤,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伯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