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物发生碰撞时必须满足:1、碰前、碰后动量守恒;2、碰后动能不能增加--这是中学物理解题的常用判据.其实,两物在同线的对心碰撞中,还满足"碰前相对'接近速度'不小于碰后相对'分离速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碰撞问题是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假定碰撞满足合外力为零的条件,因此动量守恒,但碰撞中可能有能量损失,所以一般在光滑水平面上碰撞时,动能并不守恒。 设光滑水平面上两个小球,质量为m_1、m_2,碰前速度分别为υ_1和υ_2,碰后的速度分别为υ′_1和υ′_2,则动量变化满足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会遇到讨论两小球碰撞后的可能性的问题,目前大多数老师和参考资料都采用的是验证法,验证碰撞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碰后能量是否小于等于碰前能量、碰后速度是否满足不再发生二次碰撞等,此法运算量太大,且答案不一定完备。结合碰撞的本质介绍一种完备的解法。  相似文献   

4.
对牛顿碰撞定律认识的一种误解沈娴碰撞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通常表述为:对于两个给定的物体.碰撞后的相对分离速度《V’,一V’)与碰撞前的相对接近速度(V一V,)成正比,即卜’一h比例常数e称恢复系数,它反映物体碰撞后形变恢复的程度、由材料的弹性...  相似文献   

5.
吴东峰 《物理教师》2009,30(11):39-40
200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一第21题属于碰撞问题。解决此类问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动量守恒;(2)碰前总动能大于等于碰后总动能;(3)碰前二者速度应满足能够发生碰撞;(4)碰后二者若同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条件是否成立,第一:是否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第二:是否符合物理情景,例如,在追撞问题中,被碰小球速度必增大,碰前追击小球速度必大于被碰小球速度,碰后追击小球速度可能小于被碰小球速度,也可能速度相反;第三:碰撞前后总动能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7.
碰撞模型的特征: (1)系统动量守恒;(2)系统动能不增;(3)情景可行.如甲物体追乙物体并发生碰撞,碰前甲的速度必须大于乙的速度;碰后甲的速度比碰前速度小,而乙的速度比碰前速度大;碰后甲物体的速度小于或等于乙物体的速度或甲反向运动.  相似文献   

8.
司德平 《物理教师》2010,31(2):32-33
在如图1所示的牛顿摆实验中,当小球A以某一速度弹性碰撞质量相等的静止小球B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后两球交换速度,即碰后小球A静止,小球B以小球A碰前的速度向前运动.两球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不仅动量和能量发生了转移,而且动量和能量守恒.  相似文献   

9.
所谓碰撞,是指两个物体经过极短时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各自的动量发生明显的变化.而正碰即对心碰撞,碰撞前后若无机械能损失则为弹性碰撞.我们先看看弹性正碰的基本规律.设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碰前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后速度分别为v′1  相似文献   

10.
结论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 证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碰前的速度分别是v10,v20,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碰撞分离后的速度分别是v1,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相似文献   

11.
对于碰撞问题在只给出碰前动量,不给出具体速度与质量及碰撞性质的情况下,要对碰撞后的结果(碰后动量或动量增量)进行可能性判断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这类问题,在地方会考、模拟高考和高  相似文献   

12.
1.建立模型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物体以初速度υ1去碰撞静止的物体m2,碰后两物体粘在一起具有共同的速度,这种碰撞称为“一动一静”完全非弹性碰撞. (1)基本特征碰后两物体速度相等,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相似文献   

13.
[实验目的]验证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实验原理]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滚下来,跟放在斜槽前边小支柱上另一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后两小球都作平抛运动.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这样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因此,只要分别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_1、m_2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_1,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_1和s’_2若m_1s_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与m_1s’_1 m_2s’_2相等,就验证了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4.
追体碰撞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给出追体碰撞前两物体的动量值,要求判定碰后两物体的动量或动量变化的可能值.由于碰撞性质不知道,因而在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动能不一定守恒.如图1,设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_1和m_2的物块1和物块2同向运动,物块1追上物块2并发生碰撞.设碰撞前后物块1和物块2的动量分别为P_1、P_2和P_1′、P_2′,动能分别、  相似文献   

15.
两物体发生碰撞,如果碰撞中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恢复,碰后两者合为一体,以同一速度运动,则称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此类碰撞物体  相似文献   

16.
第 2 0届全国物理竞赛复赛试卷第七大题原题是 :如图 1所示将一铁饼状小物块在离地面高为h处沿水平方向以初速v0 抛出 .已知物块碰地弹起时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的大小与碰撞前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的之比为e(e <1 ) .又知沿水平方向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μ≠ 0 ) ;每次碰撞过程的时间都非常短 ,而且都是“饼面”着地 .求物块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最远距离 .   图 1图 2  原题提供的参考解答 :如图 2所示 ,设物块在A1点第一次与地面碰撞 ,碰撞前水平速度仍为v0 ,竖直速度为 :u0 =2 gh. (1 )碰撞后物块的竖直速度变为u1,根据题意 ,…  相似文献   

17.
分析碰撞后的可能,要紧扣三个原则: (1)动量守恒的原则; (2)动能不增加的原则; (3)不可穿越的原则. 1.可能的速度例1 质量为2m的小物块A沿x轴正方向运动,与静止在工轴上的质量为m的小物块月发生碰撞.碰撞前物块A的速度为V0.已知碰撞后,两物块都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则碰撞后,小物块B可能的速度为( )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若碰后粘在一起以共同速度运动,那么小球系统的动能损失将为最大,这种碰撞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19.
一、电场中的动量问题例1如图所示,长为2L、板面光滑且不导电的平板小车C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右端有块挡板,车的质量mC=4m,绝缘物块B的质量mB=2m.若B以一定速度沿平板向C车的挡板前进并与挡板相碰,碰后小车的速度总等于碰前物块B速度的一半.今在静止的平板车的左端放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A=m的金属块A.将物块B放在平板车的中央,在整个空间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时,金属块A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当A以速度v0与B发生碰撞后,A以14v0的速度反弹回去,B向右运动(A、B均可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1)求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2)A第二…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Ⅱ第24题涉及恢复系数,恢复系数在力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按定义,牛顿碰撞公式中的恢复系数是某材料做成的两个球发生碰撞时,碰后的"分离速度"与碰前的"接近速度"之比值.恢复系数的测量需要速度的测量,而速度的准确测量一般比较困难.在物理实验中,常常将直接物理量的测量转变为间接物理量的测量,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此高考题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巧妙地用水平位移代替了水平速度,是以学生实验为基础,验证新的物理量,要求考生对原有实验过程以及测量的物量量的理解,是实验命题的一种创新和尝试.该实验题的考查不落俗套,脱离了常规题的窠臼,是一道值得称赞的好题.但是,对于"恢复系数",平常的计算和讨论并不像上述那么粗糙地处理.下面,笔者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