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是齐齐哈尔日报社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成立六十周年,追根溯源,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和齐齐哈尔日报社有着共同的源头,更在工作中建立起默契配合关系。60年来,齐齐哈尔日报社和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在供稿、报道、经营等多项工作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今年以来,我们两家率先开展"新华社发布"党政企客户端和"中国农讯"客户端的合作,开启了传统媒体联手进  相似文献   

2.
在2012年冬北方多地暴雨雪灾报道中,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吉林分社、黑龙江分社一些文字记者在各自当时所处的地区拍摄的图片,极大地丰富了相关报道的内容,还被新华社总编室评为每周表扬稿.可见,在突发事件、特别是突发自然灾害报道中,因所涉范围较广,摄影记者忙不过来,分布在各地的文字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拍摄图片显得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慎海雄,1989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在新华社浙江分社长期从事农村报道。现任浙江分社党组成员、采编室主任。1994年被评为新华社首届“十佳”记者,1997年破格晋升为新华社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记者,200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连续三届被评  相似文献   

4.
杨皓 《中国记者》2022,(12):119-121
<正>今年3月初,我从新华社总社来到新疆分社挂职副总编辑,有幸作为分社一员,参与文化报道,感受到新疆分社记者“心怀家国、人民至上”的情怀、“国之大者、使命必达”的境界和“并肩作战、乐观向上”的团队精神,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新疆文化报道也有了一些新体会、新感悟和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非洲游记     
周确,新华社高级记者,现任黑龙江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省新闻摄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总编室编委等职。他于1990年三赴柬埔寨;2004至2006年,他曾三进三出西半球国家海地维和,并赴南美战乱国家哥伦比亚采风。他连续参加三届亚冬会摄影报道。1992年,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于8月中旬在哈尔滨召开了首届短新闻研讨会。为期5天的研讨会开得别开生面: ——会议开幕式是和新华社77名中青年记者合写的《短新闻选萃》一书的首发式同时进行的,显示了倡导短新闻的决心; ——来自总社和国内各分社的与会人员,都宣读了各自的短新闻论文,每篇不超过3000字。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也不例外,他的论文题目是《短新闻的两重境界》; ——与会的部分年轻记者身体力行,利用会议间隙深入街头巷尾,竞相采写现场短新闻。《哈尔滨日报》为此开辟了“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哈尔滨”专栏;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前的春天(一九六五年二月),我由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调到甘肃分社工作。从松花江畔来到西北高原,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感。比如说,人们用“又干又酥”四个字来形容甘肃的干旱,“干”是指雨量稀少,气候干燥;“酥”是指农村用小石子铺成的砂田,这种砂田可以保墒抗旱,是西北  相似文献   

8.
参加本期“笔谈”的三位作者是:新华社江苏分社代社长周昭先、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徐光春、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康国志。  相似文献   

9.
熊争艳 《中国记者》2023,(11):109-112
<正>调查研究是新华社的看家本领,是新华人的传家宝。10年前,新华社国内部设立重大报道策划中心,目的就是更好地发挥国内部“接天线”和国内分社“接地气”的优势,形成加强调研报道的合力。重大报道策划中心围绕国计民生的重大主题展开调研,先后推出扶贫调查、解码系列、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和医疗、教育、电商、外资、房地产、  相似文献   

10.
钮迎莹 《青年记者》2021,(23):28-30
刘荒,1965年出生,新华社高级记者,高级信息分析师,现任《新华每日电讯》特稿部主任。自1992年加入新华社以来,曾长期在黑龙江分社从事经济报道工作,多年深耕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老工业基地改造、重点国有林区停伐和国有企业改革等领域,采写了一批围绕东北经济振兴题材的重点报道。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予。驻扎在美国纽约的新华社联合国分社正式开始向北京新华总社传送制作精良的金融视频报道,这一业务的实现,标志新华社的海外视频报道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新华社联合国分社已经可以每天在当地股市收盘后的两个小时之内,将“每日纽约股市收盘综述”的视频节目制作完成并传回北京总}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09,(1):51-51
新华网报道,由安徽中科邦略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为新华社量身设计、制造的国内首辆“无线数字多媒体移动转播车”的交接仪式,于2008年12月15日在新华社安徽分社举行。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最近在哈尔滨召开的短新闻研讨会,就短新闻在新闻中的地位、短新闻采写的基本经验、短新闻与改进文风和作风的关系、短新闻对新闻改革的意义等作了探索。与会者通过探索有了一个共识:时代呼唤短新闻,读者需要短新闻,新闻工作者要多写短新闻,写好短新闻。这次研讨会是新华社一些青年记者倡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和黑龙江分社主持的。到会的有国内21个分社和总社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体育部、新华出版社等33人。总编辑南振中参加了研讨会并作了发言。会上,25位同志宣读了论文,并围绕着短新闻问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为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新华社开始在海外建立分社组织。从1947年5月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华社陆续在境外创建了香港、伦敦、布拉格、平壤4个分社,其中平壤分社是新中国成立前建立的最后一个境外分社。1949年9月16目,中共中央宣传部致电东北局:“派丁雪松同志为新华社特派员,刘桂梁同志为记者,前往朝鲜工作。”5天后,新华社平壤分社成立。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信息     
新华社江苏分社连云港采访站成立新华社江苏分社在江苏省辖市设立的第一个采访机构——连云港采访站于1月21日成立。这是新华社江苏分社与地方共同搞好新闻报道所采取的一个措施。采访站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报道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情况,为新华社提供信息、组织稿件,协助江苏分社做好连云港地区的新闻采访和其他业务工作。连云港采访站实行市委、新华  相似文献   

16.
从新闻线人看媒体新闻源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拉克人贾迈勒,这位让新华社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中领先全球10秒的新闻线人,不久前来京接受了新华社颁发的最高奖——社长总编辑奖。新华社运用“线人”模式让中国媒体首次实现了世界领先。现在,不仅是新华社驻外分社开始在当地培养新闻线人,国内其他媒体也在四处网罗线人,打造自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新闻线人,已成为媒体新闻源竞争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新华社记者?!”我脱口而出这样发问,并非以前未曾听说过新华社是什么单位,新华社记者是干什么的,而是因为碰到了一个关系我今后“入门”新的职业问题而下意识流露出的惊诧。 那是1974年11月14日上午刚上班,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政治部干部组张秉田同志的办公室。他通知我:11月15日前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报到,工作时间为半年。看到我如此惊诧,他便拿出一份传真电报给我看。那是内蒙古党委转发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一个报告,中心内容是为适应报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新华社记者郭超人,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自觉走“在西部跋山涉水的路”,先后在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工作27年,从一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热血青年成长为著名记者,进而成为新闻战线优秀的领导干部、在国际新闻界有影响的世界性通讯社负责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记者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刘江,1985年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毕业后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历任欧美编辑室副主任,国际部发稿中心副主任、主任,国际部副主任,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副社长、华盛顿分社社长,现为新华社副总编辑。1995年破格晋升为高级编辑。刘江1991年因成功组织海湾战争对外报道,受到新华社表彰;1993年在索马里战地采访时遭枪击负伤,受到新华社通令嘉奖;1994年荣获新华社首届国际“十佳”记者称号。他的作品曾多次获中国国际新闻奖和新华社优秀新闻奖。  相似文献   

20.
四月四日和四月九日人民日报登载的《传“绝招”》、《两粒滚珠》两篇千把字的短稿,引起读者热烈的反响。《传“绝招”》是新华社辽宁分社记者史越峨写的。这篇短通讯发表十几天之内,新华社、人民日报连续收到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十九个省市写来的九十八封读者来信。所有来信都热情地赞扬了老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