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所谓大师者,非仅有博学深思之谓也,有大爱大智之谓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情怀就没有优秀的教师,这正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许多人对爱之于教育的重大意义、如何理解和实施爱的教育等,仍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是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建和谐学校和构建和谐教育乃至和谐社会的前提。教育有两个伟大目标,一是让人聪慧,一是使人高尚。这两个目标是…  相似文献   

2.
大学与大爱     
对于大学这一高等教育机构本身的发展来说,大爱是灵魂、是领航标,引导着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大爱是一种与大学的大楼、大师互为交融的一种精神存在,大学的使命是大爱之根本,大学的文化是大爱之依托,大学的机制是大爱之保障,大学的关怀是大爱之践行。大学之大爱尊重人作为一种物质与精神存在的价值,不但强调人之理性,也强调人之超越性,为大学追求卓越提供了深层的思想基础和土壤。  相似文献   

3.
陈蓉 《教书育人》2010,(7):82-84
“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一所没有大爱的大学是难以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作为大学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大爱育人理念,积极实践和贯彻人本主义教育观,这对于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教授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谓有大爱之谓也”。的确,因为有爱,教育才精彩;因为有爱,教师这个职业才变得生动而鲜活……  相似文献   

5.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高于母爱,高于友爱,是无疆的大爱,是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04,(6):2-3
杨福家说,大学要有“大爱”。“大爱”就是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有了大爱,就能请得来、留得住大师。”“而要把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不只需要技术训练,更需要爱。”杨福家教授的观点令人动容。《大学之大在于“大爱”》书院大致指定几类书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用爱去召唤     
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正因为有了爱,一个个教育的神话才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也正是“爱”赋予了我们教师人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但要有大楼和大师,还要有大爱。所谓大爱,  相似文献   

9.
大爱精神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灵魂什么是大爱?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教授认为":大爱,其实是说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1]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认为"大爱,是指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大学的气度,鼓励追求真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2]大爱精神,即无私的爱。爱是真正教育的依据,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  相似文献   

10.
大爱育人与高职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生的真谛,“爱”是和谐的基础,“爱”是教育的永恒。近年来,我院以大爱育人理念为指导,创新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平台,以素质拓展教育为载体,以职业市场认同为标准,融思想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基于大爱育人的高职素质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个庄严的字眼,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这是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有很多人说:"爱是一种奉献。"它如一股甘泉,一股热流,穿透人的心田。其实爱除了是一种奉献以外,它还是一种责任,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幼儿,改变观念,注重表达方式,升华师德,提高自身素质去热爱幼儿,强化职业情感,去爱幼儿,对幼儿负责,让爱与责任成为幼儿教师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2.
办好现代大学必须加强大楼、大师、大爱三个方面的建设。拥有一流硬件设施的大楼是物质基础和学校发展的硬件系统;拥有一流大师是大学发展的师资力量,是大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而大爱则是当代大学发展的精神和价值追求,是一流大学发展的软件。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这三个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温荣 《教书育人》2008,(5):83-84
大爱精神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灵魂 什么是大爱?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教授认为:“大爱,其实是说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1]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认为“大爱,是指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大学的气度,鼓励追求真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2]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爱,多种多样。有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爱"的表达方式、表现程度有不尽相同。爱国爱民,这是大爱;爱生爱子,这是小爱。所谓大爱无私,小爱不断。"雪中送炭"让人感激涕零;"滴水之恩"让人涌泉相报"公平公正"让人终生难忘。因此,"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老师的无私,感受到集体的和谐。这,也是一种爱。  相似文献   

15.
孙超 《教学随笔》2016,(3):152-152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理念是爱的教育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够助力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并使学生在乐学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个性,为创造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贯彻“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无限赏识、关爱、尊重与信任,用大爱的情怀去进行教学工作,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主题就是“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学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陈芸 《考试周刊》2012,(39):190-191
一位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交往中。只要有真诚的爱,就能打开学生封闭的心,就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尊重。那么什么才是真诚的“爱”呢?那就是“大爱”。何为“大爱”?“大爱”=严父的“严爱”+母亲的“慈爱”+知己的“友爱”。  相似文献   

19.
大爱无痕     
“教师必须有一个浸满着人间大爱的灵魂,这样的一个人,才会生长出最人性的枝蔓,才会漫溢出爱的芳香。”班里有个叫小平的男孩儿,他是个出了名的性格怪异的孩子。一次美术公开课上,老师让孩子们用轻松活泼的线条作一幅有趣的想像画。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画出了各种美丽的图  相似文献   

20.
没有阳光,万物无法生长;没有爱,孩子的精神人格无法发育成长。从古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到现在的“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可以看出,有一颗善良友爱的心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爱心”教育则是一个小学班主任教书育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