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高中语文第三册,选自《二心集》)是鲁迅先生三十年代批驳买办资产阶级文人梁实秋时写的一篇杂文。杂文者,从文章的大类看,属于议论文体。从思维方法看,议论文运用的主要是逻辑思维,即通过逻辑推理来论证和揭示其思想观点。分析议论文的论证,应该以它的逻辑特征为出发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论证线索,理清文章论证的层次和特点。 这篇杂文的题目比较特殊。它表示的文章完整的论题乃是: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但它却省略了判断的主项(梁实秋)和联项(是),实际上只标出了论题…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这篇杂文里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深刻而生动地分析了梁实秋这条“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丑恶嘴脸,痛斥了他污蔑陷害革命作家的卑劣伎俩,从而打击了为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打头阵的“新月派”。这是反文化“围剿”斗争中的一篇战斗檄文。文章的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一个省略了主项和联项的A判断,即“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为了充分揭示谓项概念的内涵,在“走狗”前面连用了三个限制词,使概念十分明确,显得判断精  相似文献   

3.
如何加强语文课的词语教学,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仅就教学实践中接触的一些问题谈谈心得体会.围绕主题 有的放矢在进行词语教学的时候,有些课文难度比较大,如果教师忙于释疑、疏通,就会影响课文分析的完整性、系统性.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是要围绕主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同语教学.试以《“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为例.鲁迅从“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三个方面着笔,运用了一系列极其准确、生动的词语,深刻地揭露了以梁实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御用文人的反动本质,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文章的题目正是主题的形象概括.我在分析课文时,紧紧扣住了题目里的三个限制词进行  相似文献   

4.
我们分析一个句子,不仅要从语法上弄清它的句子结构,而且还要揭示句子的深刻含义。鲁迅先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中,有两个极为复杂而精彩的句子,它们都居于同一个中心段,论述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梁实秋不仅是“丧家的”资本家的忠实走狗,而且是一个无能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现在分别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几乎象加按语一样的不费笔墨,便使梁实秋的反动面目暴于光天化日之下,可说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我们常说鲁迅的杂文象匕首。这篇文章是相当典型的。文章可分三段:开头到“我可怎么能知道呢?……”为第一段;之后到“称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为第二段;余下为第三段。第一段主要是引述梁实秋的反扑辩白,以为反面材料。文章开门见山,简明地交代了梁实秋的文章的由来后,即用“先据……再下……于是……”这一长句迅速地摘引了梁实秋的自云“我不生气”的文章的原文,重在摆出他的所谓“疑问”。这个“疑问”总起来说有两个意思:一是作一番狡辩,否认他是“资本家的走狗”;二是从“我还不知  相似文献   

6.
释题五法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接触到的就是题目。题目是文章的传神之目。在阅读教学中,解释课题具有特殊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主题,内容重点与结构,对于丰富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和培养审题、标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五种解题方法。一、抓字面意思释题这是最常用、最普遍的解题方法,先讲题目中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解说。如《观潮》、《古井》、《三味书屋》等课题可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发挥课文的作用,将阅读和写作的知识落到实处,做到教那一方面的知识就让学生练那一方面的技能,使他们在写作时,有所依托,有所仿效,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逐步达到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呢?我们认为有效方法是:在读中指导学生写,在写中引导学生读。 一、抓住课文重点读,在读中指导写 1.把解释文章题目与练习审题紧密联系 古人把诗文标题喻为“龙眼”,画龙关键在于点睛。“睛”点得好,能使文章精警得神,发人深思,足见文章标题举足轻重。因此,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题目,从而使他们深刻认识课题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自己作文审题的能力。在讲《手术台就是阵地》时,首先引导学生从内容分析入手认识这一课  相似文献   

8.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战斗檄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学习它紧扣题目,抓住要害,逐层深入地对敌论进行批驳的写法,同时要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的风格特色.教学内容与步骤:一、预习(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结合课文,阅读注释,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赏赉劣败者以济其……之穷(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相似文献   

9.
五、递进展开。文章思路展开的过程,往往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思索过程、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这一过程反映在议论文章里,就是一个递进展开思路的过程。教学鲁迅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之前,我们先印发了梁实秋的文章《资本家的走狗》,介绍当年鲁迅与梁实秋论战的背景,让学生写作批驳文章。学生的文章一般只能肯定梁实秋是资本家的走狗,不能再作深入一步的剖析。于是我们指导学生学习鲁迅杂文《“丧家的”“资本家  相似文献   

10.
学生作文,常常离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审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解题。我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挥课文标题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读课文,往往不大留意课题。我告诉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眼神里看出来,一篇文章的内容、主题、体裁等等,也常常可以从题目里看出来。每读一篇课文,先在标题上多琢磨琢磨,可以唤起我们读文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讲读《将相和》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将”是武将,课文讲的是古代赵国的廉  相似文献   

11.
张霞光 《高中生》2008,(1):62-63
层进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其特点是析理如剥笋,一层又一层,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直至精华毕露。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堪称层进式结构之典范。文章先论证对方是资本家的走狗,再论证对方是"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接着又引用大量事实证明对方不仅是"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而且是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师院学报》1981年第6期对《“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的两个复句的分析,我以为是值得商榷的。其一是; 他终于不讲“文学是有阶级性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审题就是市清题意,其一是弄清题目内容的事理,其二是理解题目涉及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审题往往是“走过场”,没有做到“认真”和“审”的要求。所以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较差,甚至看见稍复杂的应用题就不知所措,无从着手。对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认真读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我对学生审题的要求是:读题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通顺;先看有无不认识的字,有无不理解的词,有无…  相似文献   

14.
审题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拥有良好的审题能力,能够充分把握审题的关键,获取题目的关键解题信息,从而完成题目运算,甚至还有能力还原问题的本质.基于此,文章从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展开剖析,深入探究数学教学中如何以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精进,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看到文章的大概。在小学高段教学中《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作文教学本身不是孤立的,与阅读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时,每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搞清楚题目的含义,从“眼睛”入手把握文章的“灵魂”。一、课前分析抓住中心,理清线索,总结分析进行验证。对于标题的分析,能够弄清题目与内容的内在关系。课前利用几分钟对标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词,对抓住中心,理清线索,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如《董存瑞舍…  相似文献   

16.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第四段第三句是个结构复杂、含意深刻的长句。这个长句,从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上来分析,我认为是个长复句。它由两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不长,第二个分句很长,结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一篇据实言理的文章,全篇抓住要害,层层剥脱,推理严密,勾画出“新月派”反动文人梁实秋的“狗”的本相。在文章里,鲁迅首先简洁地陈叙了梁实秋进行自辩的《资本家的走狗》一文的行文脉络,清晰地揭示了他的推理程式: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尚处在培养初期的二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认真读题特别重要。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审题时做到以下几点:一、认真读题,看清题意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  相似文献   

19.
刘刚 《湖北教育》2023,(2):75-76
<正>审题作为解题的基础,对于读懂题意、理清数量关系、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十分重要。本文以审题技巧切入,结合具体数学题目,分析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一、精读分析,抓住题目细节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应坚持“细微之处见真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审题时应抓住题目的细节、读懂题目的意思。尤其是问题解决类的题目,其呈现形式多样,往往集文字、图片、图表等于一体,唯有认真阅读题目,捕捉关键细节,才能全面理解题意,发现解题关键。  相似文献   

20.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和综合等,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做题时要坚持先认真审题,积极思考,注意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提高审题的能力.一、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意义许多解题者不习惯审题后再解题,不舍得在审题上下工夫,常常就会因对题目信息感知不足、理解不透,而导致解题思路混乱无序,解题过程障碍重重,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