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2001年1月1日,即新世纪的第一天,我们国家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这在我们国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对我们语言工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能够立法,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反映。立法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标志着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的轨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陈亚丽 《新闻窗》2008,(1):35-36
近年来,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在各上星电视台和城市电视台保持较高而稳定的收视率,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各方褒贬不一。怎样看待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首先要明确,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坚持推广普通话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明确规定:在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方言的,可以允许使用方言。因此,对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认识,不能笼统地认为它是低俗献媚、格调低下,应该看到方言类电视文艺节目,是观众乐于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极具地域文化个性,极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魏志刚  王兵 《新闻前哨》2013,(12):110-112
信息爆炸时代,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迅猛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语言文字的应用,尤其是媒体语言文字的应用与研究,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传媒担负着向大众传播知识、报道新闻的任务,人们的新思维、新发现、新人新事物等等,无一不是通过传播媒介得到最大范围的扩散。而且,就是语言文字本身,它的应用研究知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字规范,如果缺少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语言,那么就无法实现世界的联通,无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现代传媒中语言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凸显了大量的语言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确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也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优秀文化的传播,甚至关乎国家的对外形象。当今信息时代,某些不规范词语之所以大行其道,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新闻媒体应该率先垂范,模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作者要加强语言文字修养,编辑更要严格把关,少出差错,引领整个社会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的产生虽然晚于报纸、广播新闻,却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现代社会传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位于电视业发展的前沿,站在电视业改革的潮头,自觉不自觉地置身于一种飞速发展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新闻受众市场上,报纸、广播、电视三方基本上是三分天下。到了1999年,电视赢得的市场份额上升到近一半,独领传媒风骚。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复关尘埃落定,网络媒体诞生,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迅速发展全面挑战着电视新闻媒体,与电视争夺着观众。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信息高度聚积,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不断增…  相似文献   

7.
许新霞 《中国广播》2007,(12):48-49
“官话一共四大片,吴粤湘赣紧相联。客家还有平和晋,闽话要分北和南。”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各种各样的方言是一大语言景观。然而,正是这一景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媒,尤其是广播这种线型媒体传播和收听上的困难。如何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笔者通过新闻实践认为,广播跟进式采访是一种较好地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曾说:“广播、电视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随即引发舆论的质疑,并且要求不应任意取消方言新闻。王登峰说,近年采用方言的广播电视节目确实越来越多,有些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约束。中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播音有严格要求,如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方言节目播出时间、时长和占节目总数比例也都有严格要求。王登峰表示,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国策,是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意志,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但在国家规定使用通用语言的地方,应坚决执行规定。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讲普通话。新闻媒体要用普通话传递信息。国家语委的强势态度,随即引发议论。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对社会具有深刻影响,传媒上的语言文字对社会用语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然而,实际传播媒体中语言文字经常出现不规范的现象。本文选取网络语言、方言、文言、外来词等特色鲜明的语言现象,探讨其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传媒呈现出多极化的局面: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都在施展自己的解数,以求在众多竞争中立足,并求得发展。广播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特别重视的媒体,广播在我国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得到空前推广的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水准的提高以及广播、电视等有声传媒的普及.时下主持人的语言总体上较为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能不引起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媒介融合"作为一个流行词汇在传媒行业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现象日益广泛。对于广播媒体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鉴于此,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融合的模式探讨进行了探讨。80年代后期,电视的出现和普及使其成为传媒领域的明星,并迅速取代了广播的传媒优势地位,广播媒体成为弱势媒体。自此以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纷纷出现,迅速占领传媒市场,这些新媒体传播及时、覆盖面广,而且收听方便、与受众互动性比较强,打破了媒介传媒的神秘性,人人都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无论是广播媒体,还是电视媒体,或是网络媒体,都还不能声称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传媒。这也是在一定时期当中各种媒体能够并存的理由。但生存的危机使各种媒体始终都没有停止过彼此间的竞争,有的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面对网络等媒体的新闻竞争强势,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媒体要稳住脚跟,只有采取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的策略,才能巩固电视媒体已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李朋 《中国编辑》2007,(2):48-48,4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都在抢夺客户,很多企业在设计、制作广告时也想方设法高人一筹。但有的媒体在审查广告时不够严格,往往导致一些广告在内容和形式上出现问题。它们主要表现为品位不高,语言文字不规范,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违反广告法等法律法规,有的还涉及政治问题等。因此,在广告经营和广告编辑制作中,编辑应坚持高品位原则,严把质量关,以防止广告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风.是媒体语言文字所体现出的作风和风格。从媒体属性看,电视是声画合一的艺术.相对于平面媒体主要以文字和图片构成新闻作品.画面是除语言和文字外构成电视媒体文风的重要组成因素。因而本文认为。电视节目的文风.主要是指通过电视节目内容选题、画面语言、语境语态所体现出的作风和风格.它是电视媒体属性的综合体现。电视节目改进文风。与报纸、网络等媒体有着不完全相同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广播传媒的生存、发展通常要面对着三重竞争:一是多种传媒在争夺受众注意力这一紧缺资源;二是传播技术高速更新和进步带来的新媒体、新样式(如互联网等媒体不断裂变出所谓的各种媒体形式和内容);三是同类传媒在有限的地域空间合纵连横、短兵相接。这三者都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即传媒靠什么做强、做优?怎么做强、做优?怎样实现注意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有机结合和融通?新闻传媒做强、做优的支点在于品牌经营。在这方面,广西交通广播做出了成功的探索。他们以品牌塑造为主干、以个性和品位为两翼的三角构架,构建了传媒良性经营和快速发展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7.
张英溪 《新闻窗》2007,(4):55-56
在传媒市场化运作之中,新闻的可读性是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诸如报纸的发行量,广播的收听率,电视的收视率都与之密切相关。文摘报作为纸质媒体的一种类型,要想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可读性是唯一的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广播、电视和报纸几大主流媒体中,广播显得有些薄弱。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广播新闻节目要在新闻内容和新闻形式上与之相协调,以满足听众的不同口味。如果在这方面处理不好,就会失去阵地,失去听众。但广播弱势不等于劣势,只有在竞争中谋求发展,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潮流中,江泽民以“稳定、改革、发展”为主题,把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推向前进。他关于新时期新闻工作论述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坚持为杜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江泽民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又说明了它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因为新闻传媒如此重要,它们就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 第二,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江泽民强调,坚持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这是因为,新…  相似文献   

20.
一、狼来了?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阶段性的概念,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又是新媒体,互联网和手机电视的出现又使上述三种媒介在一夜之间都成为传统媒体,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媒体与媒体之间的更替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