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霖 《采.写.编》2023,(12):20-21
针对经济类内参常用“小切口”表达手法中易出现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即:要切中大主题,在“准”字上下功夫;要注重时效性,在“早”字上下功夫;要把握普遍性,在“深”字上下功夫;对策要切实可行,在“实”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甄莉 《新闻世界》2010,(7):33-34
随着信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日益凸显,受众对经济新闻的需求不断加大,从而使经济新闻在新闻领域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广播媒体做好经济新闻报道,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受众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二要以创新为抓手,提高权威性和专业性;三要"因媒制宜",在"快"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闻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呢?我认为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必须按照新闻的规律办事,进一步拓宽视野,把报道的触角延伸到人们关注的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时俱进,掌握方针政策,才能写出新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条新闻,必须要快,否则,就失去了新闻价值。但光具备了“快”字,而不注意在“精”字上下功夫,也不会收到好的宣传效果。俗话说,“剜到筐里的不全是菜。”然而,不少通讯员却常常把剜到筐里的“菜”,全部塞  相似文献   

5.
王甚恺 《新闻世界》2013,(10):78-79
让经济报道成为地方党报的主打产品,就要整合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引导;要围绕中心大局,在经济新闻深度上下功夫;要关注百姓,贴近生活实际,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要直面经济热点,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经济新闻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闻照片──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宜宾日报》朱陶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全国新闻界同行的重视。原来“图文并茂,美化版面”的传统观念,已升华到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崭新观念。这一“茂”一“重”的一字之改,使新闻事业的改...  相似文献   

7.
重大典型报道关键是切中时代脉搏,反映时代声音;要跳出现成材料和框框,在采访上下功夫,在选材上下功夫,在语言组织上下功夫;要精准到每一句话,每个词,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在精准选题和展示内容的基础上,用工匠精神去完成新闻产品。新闻不是易碎的,新闻同样可以做出有生命力的精品。  相似文献   

8.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宣传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头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报道至关重要。做好县域经济报道,需要把拐点讲清,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平常的心态;需要把亮点讲足,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发展的信心;需要把亮点讲通,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坚定的决心。在具体实践上,县域经济报道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在"专"字上下功夫;要"内行愿看、外行乐看",在"新"字上下功夫;要"高端集成、低位运用",在"特"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文章之妙,无过曲折”,这是历代文人的一贯主张。文章要吸引读者,必须在“曲折”二字上下功夫,文字有曲折能紧紧抓住读者心理,引人入胜,令人回味。现在不少新闻  相似文献   

10.
李瑞环同志讲:“如果不下功夫提高宣传艺术,不增强新闻对人们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一句空话。”这就是说,新闻言论也要在入脑、入耳、入心上下功夫。怎样使新闻言论成为读者喜爱的一种新闻文体?依笔者体会,新闻言论要有“粘”的功能,必须着力于“情”字。新闻言论不同于报告和文件,不能把某个观点强加于人。离开了“情”的新闻言论,就没有存在的地位和价值。新闻言论的力量来自于理,而理又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是形象的新闻报道,摄影报道和文字新闻、口语广播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是通过可视形象传递新闻影响读者的。那么,如何突出形象、增加新闻照片的形象语言呢? 诗人是要在用字上下功夫;歌唱家每天要练嗓子,要在唱腔上下功夫;书法家要在挥毫上下功夫。摄影记者在采访中则要在形象上下功夫,要善于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形象观察,研究形象的表现力。运用形象思维,就是要“用形象来思想”,“凭借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专业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专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也应该在“特”字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服务。以中国地质图书馆的实践为例,提出了专业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和服务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多年的经验告诉笔者,新闻行业要求记者既要博学、又要杂学。新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要求新闻记者要具有方方面面的知识,从业者要把新闻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因此,记者光有广博的知识还不够,还要在新闻报道理念和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让受众换口味,才能让受众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14.
顾雷鸣 《新闻战线》2023,(23):26-28
新华日报立足“一带一路”交汇点这个独特的省情,突出“国之大者”与地方作为的交汇,注重宏大叙事与“小而美”故事的交汇,强化优质内容与创新表达的交汇,抓好对内宣传和对外传播的交汇,着力在“融”字上下功夫,在“汇”字上创特色,以“交汇”思维讲好“交汇点”故事,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生动深入的全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新闻媒介的竞争中,电视的直观性显示出强大威力,广播必须在“听”字上下功夫.龙岩人民广播电台着力“走转改”,跳出篱笆井底,走到基层,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说百姓关心的事,立足本地,致力民生,本着不断强化其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导向和介入功能,全方位扩展民生新闻的题材范围,使广播的民生新闻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荆州日报社围绕打造全省报业一流品牌的奋斗目标,从创新新闻理念、改进办报方式、完善管理体制入手,紧紧把握“三贴近”原则,在体现新闻宣传三特性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的成  相似文献   

17.
一篇好的新闻,不仅要立意鲜明,内容充实,逻辑性强,语言生动,还要有一个好的标题。 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眼睛亮起来呢?这就要使新闻标题真正起到“点睛”、“传神”的作用,必须在“准”、“新”、“活”、“短”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要准确贴切。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标题的生命。新闻标题是从属于新闻的,是新闻的浓缩和结晶。它依托新闻而存在,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因此,新闻标题首要的是准确贴切。也就是说,必须严格以新闻事实依据来命题,要题文相符,绝不能超出事实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庭以来,“热点”二字很兴时。矛盾集中或突出的问题,叫“热点”问题;运用信息手段反映这些问题,叫触及“热点”问题;信息发表在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叫“热点”新闻。这些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往往引起“轰动”效应,最近的不少新闻学术刊物上也提出了“热点”新闻之说。从实际来讲,“热点”新闻已经是新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了。但是,什么是“热点”新闻,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  相似文献   

19.
通常说,经济新闻要在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上下功夫。这无疑是对的。但读者是个广义的概念。因为性别、年龄、职业等等的不同,各种读者对新闻感受的程度,或者说“口味”吧,是各不相同的。厂长作为读者的一部分,对于经济新闻的要求自然不同于一般读者。  相似文献   

20.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6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谈新闻采访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其经验。因为,写好消息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第三部分,主要收入作者采写首都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的种种心得作品。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