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雪梅 《教师》2019,(14):127-128
中职学生的身体健康需要合理的膳食和有效的健康管理来保证,这关乎中职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中职院校应积极参与到学生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中去,以引导中职学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中职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提高中职学生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认识,并对中职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加以引导极为重要。文章采取抽样随机调查的方式,以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在了解中职学生膳食营养与健康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问题,并且针对当前中职学生膳食不营养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郑州大学本科生对通识课程《营养与健康》选课情况和对教学的建议,了解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基于学生对课程需要的改进方案,为今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连续4年对选课的学生(总计1340人)进行课程认知与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将学生按照性别、专业大类分组,问卷调查结果录入数据库,以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对选课原因以及课程模式选项进行χ2检验;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不同性别间用Mann-Whithey U检验;不同专业学生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检验水准α=0.05。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收回问卷1205(回收率90%),其中女生占55.4%,人文社科和理工类专业学生占88.4%。因为关注健康和对课程感兴趣而选课者分别占27.4%和57.3%;81.6%的学生能接受32学时安排;51.5%的学生主张以实践课形式教学、52.4%的学生希望使用开放式方法进行成绩考核;93.2%的学生愿意通过网络浏览课件等课程相关信息。结论:本组调查的大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度较高,希望借助网络学习的比例较高,为大学生开设营养与健康的通识课程很有必要,授课形式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探讨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护理专业学生420人,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后,进行针对性营养宣教,比较前后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大学生对营养与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形成正确营养态度,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中专女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河南护理职业学院的大专女生和中专女生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专女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评价明显高于大专女生,但健身意识和行为明显低于大专女生,大专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中专女生,违反交通规则的大中专女生高达74.61%。结论:大中专女生都部分存在着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校教职工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合理依据。对2006年教职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1229名健康体检者中,检出异常者723例,占58.8%,前四位疾病顺序是: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以生活方式性疾病为主。在超重人群中,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应对高校教职工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教职工自觉地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省几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调查,认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增强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是一个极其重要和关键的环节.转变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刚入学时在健康意识方面的劣势,发展其体质方面的优势,从而带动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对构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适应和推进未来社会前进的健全人才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在治疗中作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研究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间肺结核出院后复查的患者84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在对84例出院后复查的患者进行调查后分析得出,服药依从性高的患者为37例(占44.0%);服药依从性中等的患者为29例(占34.5%);服药依从性低的患者为18例(占21.4%)。护理对策:加强疾病的健康教育;重视药物治疗的护理;加强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做好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8.
对智力残疾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表明,由研究者对健康教育课的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是解决智力残疾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种可行的方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提高智力残疾学生选择健康行为的主动性;基本卫生行为的训练易在低年级进行;对"晚上刷牙"行为的形成及"咬指甲"等不良行为的消除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借助家庭这一支持系统的力量,能使健康教育的效果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师范类院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大学生是减肥的主力军。通过开设健康与减肥课,减轻盲目减肥对大学生身体带来的伤害。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550名进行调查。结果:75.4%的学生有减肥需求,身高是影响女大学生减肥的主要因素。认为体重超标使自尊心明显受到伤害的占减肥动机的26.2%,认为减肥可以找到好工作占减肥动机的21.4%。调查中发现56.2%的大学生单纯通过饮食减肥,占据减肥人数比例最高;18.1%的大学生靠药物和辅助的减肥茶,15.9%的大学生靠运动减肥,运动减肥的同学也存在误区。结论:师范学院很多女大学生都存在盲目减肥或者减肥误区,建议开设大学生减肥与健康教育课,实现对在校大学生减肥的正确指导,掌握安全、健康的减肥方法,有效控制肥胖率,并使得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8,(59):4-5
目的:了解苏州市高职学生健康素养的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编制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苏州某高职院校抽取的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高职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0.84%,具备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的比例分别为1.39%、13.37%和73.12%。不同专业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子女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不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苏州高职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偏低,特别是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学校相关部门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目的是评价卫校学生钙缺乏症健康知识教育效果,为开展相关教育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是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无记名选择式答卷方式,对梧州市卫生学校428名学生钙缺乏症健康知识教育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是卫校学生在钙缺乏症健康知识教育后,对15项钙缺乏症相关知识知晓率由59.9%上升到85.2%,有显著差异。结论是钙缺乏的因素、如何补钙、如何防治钙缺乏症是钙缺乏症健康知识教育的重点内容;健康教育后学生对钙缺乏症的自我保健能力总体上有提高,学生认为时机合适会向周围的人进行钙缺乏症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如包括学生补钙行为的督促,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意识、行为变化,为高校制定科学精准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方式对江西省某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接受有关人口学信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行为的持有情况以及继续开展新冠疫情防控的健康教育态度评估。采用问卷星制作并发放电子问卷,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该校学生防疫知识知晓率较高,医学生知晓率高于非医学生(P<0.05);多数学生有坚持防疫的良好习惯,女生防控行为持有率及正确率均高于男生(P<0.05)。该校学生主要通过官方新闻(95.2%)和新媒体(75.3%)获取疫情防控信息,其中女生占比明显高于男生(P<0.05)。结论: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及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防护意识差异较大,该高校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优化后疫情时代下各项防控工作的开展,以保证校园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早发现影响其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策略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为此,利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HLQ)》作为调查工具,对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研究中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自身具有许多特点,他们大部分在十五六岁的年纪人生第一次离开家开始独立生活,他们本身是未成年人。自制力及行为上不够成熟,又离开家长过集体生活,极易形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对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小学每学期6课时,初中和高中每周0.5课时,这是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对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提出的要求。以此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朱薇  朱应明 《考试周刊》2010,(54):176-178
本文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南通市区部分初中生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目前中学生健康意识与行为的状况。结果表明南通地区大部分中学生对健康的内涵有正确认识,一部分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健康意识,但缺乏自我保健知识、体育卫生知识,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普遍存在认知水平与参与的不一致性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念与健康     
张其纲 《老年教育》2006,(11):52-52
退休之后,许多疾病趁机偷袭,健康每况愈下,去了几家医院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我发现,这些疾病竟然源于空虚与无聊,失去精神支柱所致。退休前我是教师,笔墨支撑着自己的人生,退休后弃笔赋闲,疾病乘虚而入。我决定,在遵医嘱治疗的同时,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退休之后,许多疾病趁机偷袭,健康每况愈下,去了几家医院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我发现,这些疾病竟然源于空虚与无聊,失去精神支柱所致。退休前我是教师,笔墨支撑着自己的人生,退休后弃笔赋闲,疾病乘虚而入。我决定,在遵医嘱治疗的同时,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相似文献   

18.
相关研究显示,国内外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核心因素是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针对行为和生活方式问题,近年来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迅速。本文从健康管理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国外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管理的现状,并对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管理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COVID-19疫情期间农村、乡镇及城市的六年级、初三、高三毕业班特殊群体心理状态、健康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各年龄段毕业班97.37%学生接受线上教学,86.6%学生同时接受校外辅导班各种线上教学;43.89%学生每天线上教学时间大于4 h.随着居家时间的加长,亲子关系也是引发学生心理压力的诱因,69.67%的学生因学习问题在此期间与家长发生过冲突(争吵、冷战、动手).在居家停学期间心理状态调查中发现“严重级”前三是享受、担心、焦虑;“无”此状态前三是恐惧、愤怒、担心;在享受、焦虑、烦躁、愤怒、恐惧、担心、无所谓选项中程度评价最高的排名依次是中度、轻度、轻度、无、无、轻度、中度,性别、区域、年级段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学生在排解不良情绪的时候会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且运动后情感获得性较强;学生运动项目受锻炼空间的影响,多选择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练习,同时对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项目进行改创.结论:女生自我意识明显优于男生,初三毕业班学生心理状态与其他两个毕业班具有显著性差异;低年级毕业班学生在健康意识、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影视作品揭示日本幼儿健康教育中健康行为方面的特点,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一部日本儿童影片中幼儿健康行为进行取样并编码,并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的处理。日本幼儿健康行为中积极行为(76.69%)、指向他人行为(57.14%)、心理健康行为(48.50%)与安全生活行为(35.71%)等发生频率较高;日常健康行为、饮食健康行为、安全生活行为、身体锻炼行为、心理健康行为、关于身体疾病行为等六个方面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本幼儿健康行为成绩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日幼儿健康行为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日本幼儿健康教育某些内容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