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贯彻落实,广大幼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幼儿园游戏的开展更加受到重视,一度受幼儿园冷落的角色游戏重新回归幼儿的常规生活中。前不久,笔者在幼儿园调研中看到了幼儿享受角色游戏带来的愉悦,也看到了教师在组织与指导过程中的几个“求真”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一家提供“钟点托幼”业务的幼儿服务公司最近亮相蓉城。该业务是专为那些节假日期间或者临时需要托护孩子的家长们设立的,按钟点收费,因此它又被称为“钟点幼儿园”。据悉,托护幼儿实行钟点制,目前在全国这还是第一家。 记者在位于“家乐福”附近的“钟点幼儿园”看到,里面安放着各种幼儿玩耍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教幼儿学说角色的对话,注意发准字音,如:幼儿园、老师早。教育幼儿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并学会有礼貌地说:早、再见。教学准备:桌上背景画一幅,画面是幼儿园的大门口,并可以看到园内有小朋友在玩滑梯等;用玩具娃娃装扮“妈妈”、“小红”、“老师”各一个。教学过程: 1.组织幼儿坐好后,揭示桌上背景画,提问:小朋友,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指着图中的滑梯、小朋友等,提示幼儿讲出“幼儿园”,并让幼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严重影响幼儿乃至整个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重要文件的引领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已逐渐成为各类幼儿园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经常能看到幼儿专注于游戏、快乐于游戏、成长于游戏的动人场景,这一场景也体现了反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这些场景背后,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些幼儿园以开展“游戏”为名,却仍然行“小学化”教学之实,幼儿游戏中的“小学化”现象比比皆是,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想象力依旧受到很大的压制与禁锢,这引发了笔者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第三章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保证供给幼儿饮水,为幼儿饮水提供便利条件。”可见幼儿的饮水问题在幼儿园保健工作中的重要性。然而,这一规定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次我去一所幼儿园,正好听到一个小朋友在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喝水。”“没得水了。”老师答道。看到孩子渴望喝水而不得的失望的神情,我于心不忍,便问:“厨房里还有没有开水?”回答是:“没了!厨居忙不过来,一天只能供应两次开水。”事后了解,这样的情况并不是  相似文献   

6.
郭文婧 《湖北教育》2009,(11):52-52
在开学的前几天,安徽省教育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该省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等变相教材,并强调:严格按照幼儿身心成长规律开展保育教育工作,严禁“小学化”教学。在出台“禁书令”的同时,通知还要求各幼儿园的“班级活动室里必须具备图书角,要让孩子看到书,能去感受书”。  相似文献   

7.
到农村幼儿园调研时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为了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活动前花费大量精力搜集材料、制作玩具,营造某种能让幼儿探究的“环境”,活动后又因收拾整理而满头大汗。这一情景常常发人深思:在农村幼儿园,有些“人造环境”是否需要?“舍简就繁”值不值得?片段一:杨老师事先从幼儿园旁边的小河边收集了一大袋鹅卵石,她将鹅卵石平铺在活动室地上,上面覆盖一层布,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便造好了。老师带领幼儿赤着脚一个接一个从小路上走过。老师问:“猜一猜,刚才我们走过的小路下面藏着什么?”幼儿答:“石头。”这时,老师就请每个幼儿从…  相似文献   

8.
编辑张婴音孙智正纲要点击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案例一1.某幼儿园老师正在召开家长会,会上征求家长意见、建议,可家长们纷纷表示:“我们没意见,你们是幼教专家,我们听你们的。”2.有些家长认为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孩子就是幼儿园的事了,不应再让家长带这带那。甚至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调皮捣蛋、没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通常情况下,走进一所幼儿园,首先会看到幼儿园每周更换一次的“幼儿园一周食谱”。最关心食谱的首先是幼儿的家长。幼儿园向家长公开每周的食谱很有必要,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在每周公布食谱的同时,增加了一项“评价与建议”,即对一周的食谱作简要的评价,并对家长提出一些建议。例: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先生曾明确地提出“幼儿园应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国必先强身,要强身应注意幼年的儿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因此,“健康第一”是幼儿园首要任务。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的各类游戏蕴藏着发展和教育的契机。在体育游戏中,  相似文献   

11.
赵慧 《河南教育》2004,(9):38-38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自发的一种教育活动,是童年生活的核心内容。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将幼儿自发的游戏经验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中,视幼儿为学习的中心,在幼儿园建构一个能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游戏环境。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游戏的时间是没有保证的。虽然有些幼儿园在搞一些“游戏课程”,但是具体活动的设计并没有体现应有的教育理念,仍然重知识、轻情感,教师处于控制地位,而且活动的目标、过程都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得不提到Lasy玩具。Lasy玩具在教育部“开发儿童潜能”重点课题的研究中被选作载体。它颜色鲜艳、使…  相似文献   

12.
<正>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他们往往因不适应幼儿园这一陌生环境而产生厌食、哭闹、内向等入园焦虑情绪。幼儿园应高度重视焦虑情绪对幼儿的负面影响,采取多种有效策略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使他们“爱上”幼儿园。一、开展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爱上”幼儿园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并对幼儿园建立信任。小班幼儿离开家长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停留较长时间,难免会产生分离焦虑,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使自己成为“爸爸或妈妈”或让幼儿自己做“爸爸或妈妈”,  相似文献   

13.
郭姗 《学前教育》2024,(1):8-11
<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由此,幼儿园的“一对一倾听”便势如破竹,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看到,在一些幼儿园,幼儿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被倾听,而老师低头不语,奋笔疾书地记录着,“倾听”仿佛变成了另一种形式化的任务。老师们不禁感到疑惑:倾听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倾听呢?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教育爱” ,我们立刻会联想到教师对幼儿“像妈妈一样的关怀” ,和蔼可亲地对待幼儿。其实 ,教育意义上的爱不等同于一般的情感呵护 ,教育爱在本质上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幼儿以母爱为起点的“投入式理解”。一、教育爱的内涵1 .教育爱的发生 :日常生活马丁·布伯 (MartinBuber)说过 ,教师与全班同学见了面 ,“他的眼神 ,教育者的眼神 ,拥抱了他们所有的人 ,并把他们看到眼里。”在这个眼神里 ,包含了教育者对孩子们的教育爱 ,而这是教育发生的先决条件。这点在幼儿园教师身上更加明显。教师与幼儿在幼儿园里相遇 ,与幼儿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一些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非常突出。家长也“望子成龙”心切,孩子回到家就要求写字、读书、做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负担。 在幼儿教育中为什么会出现“小学化”的倾向呢?一是受一年级招生的影响。在很多学校一年级招生要看孩子会写多少字、识多少字、会做什么样的计算题;二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知识,只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多写字、多识字、会做计算题,就认为教师的水平高、教得好,认为这样的幼儿园教学质量高,教出的幼儿聪明,为此千方百计让自己孩子进这类幼儿园。  相似文献   

16.
周云 《学前教育》2014,(6):27-27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园整齐划一的排队等候现象,当教师以统一的“量尺”要求所有的幼儿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情,又担心孩子因为拥挤产生安全隐患,所以案例中的“开火车”就应运而生。结合我市今年的研究课题“幼儿园生活环节教育化”,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只注重强调示范动作要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统一机械的模仿、枯燥的练习。在这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在活动中体现趣味性,从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笔者谈谈对幼儿小足球游戏中如何体现趣味性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本人观摩了一些教学活动,感到幼儿园的教学效率存在一些问题,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 教学内容不适合大多数幼儿的水平,导致低水平重复或产生“对牛弹琴”现象。一方面,教师低估了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重复着那些幼儿已经知道或理解了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又高估了幼儿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学内容“/j、学化”。教学导入因“虚构兴趣”,导致拐弯抹角现象。导入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导入阶段注意吸引幼儿的注意,这是必要的。但是,综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环节,我们看到,许多“兴趣”都是虚构的,是远离幼儿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都认为正确的睡姿应该是朝右侧睡或朝天睡。因为朝右睡,不会压迫心脏,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朝天睡,则不会压迫身体的任何部位。因此,在幼儿园内,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保教人员在组织幼儿午睡时常这么要求孩子:“转过来,朝天睡。”“快,朝里面(右边)睡吧。”此外,我们也发现,不少幼儿园的《幼儿午睡常规》规定:“幼儿有正确的睡姿,正确率达95%。”  相似文献   

20.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样生我的?”幼儿常常会向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幼儿对两性的差异也充满了好奇。女孩想知道为什么男孩可以站着撒尿,男孩想知道为什么邻居家小妹妹为什么身上总比自己少了点什么。幼儿园老师有时会看到幼儿有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