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教世界》2008,(1):51-51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2.
<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不到黄河心不死: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相似文献   

3.
<正>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他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  相似文献   

4.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  相似文献   

5.
常言“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用了不知多少年 ,竟以为是“卑贱者最聪明”的理论依据 ,或者说是“集思广益出智慧”的箴言 ,就连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也是这样解释的。无事静思的时候 ,总觉得有些不对头 ,那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 ,单就“连弩”、“木牛流马”两项军事科技的发明 ,就可知诸葛亮绝非臭皮匠可比 ,不管是三个 ,还是三十个。从《辞海》里查到了“裨将”两字 ,“裨”是辅佐之意 ,即“副”或“偏” ,“裨将”古代指副将。“三个臭裨将 ,顶个诸葛亮” ,三个长期在诸葛亮身边工作 ,与之合作共事的…  相似文献   

6.
《家教世界》2014,(1):48
正"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是一句广为人知的民间谚语,形容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但谚语中的"皮匠"原本是"裨将"。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演变才变成了"皮匠"。在古代,制鞋或修补鞋的工匠称"补鞋匠",也被俗称为"皮匠"。清代梁章钜《称谓录·百工》:"徐博世为皮匠,能为一缝裘。"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则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满腹谋略被后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     
日本相传有一句谚语,说“三个人凑在一起,聪明智慧就抵一个文殊菩萨。”在中国,我们说“三个皮匠抵一个诸葛亮”。日本把以智慧著名的文殊菩萨作为聪明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国,聪明智慧的象征是诸葛亮。  相似文献   

8.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多少年来,几乎没有人怀疑过这句俗语的正确性。 然而,上中学的儿子对此提出怀疑了。 他说,诸葛亮仰知天文,俯察地理,明阴阳,晓八卦,知奇门,懂遁甲;兵书战策无所不知,消息埋伏无所不晓。《隆中对》中说:“亮每自比作管仲乐毅”,这样一个大学问家三个臭皮匠怎么顶得了,纯粹拿诸葛亮当成傻瓜儿了。 我说,这只不过是比喻而已,比喻都是蹩脚的。儿子说,比喻虽然都是鳖脚的,但必须是贴切的。假如刘备当初请的不是诸葛亮,而是三个,或者几十、几百个皮匠,人倒是多了,开个修鞋的集团公  相似文献   

9.
<正>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懂得思考了,才能够懂得怎样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懂得思考了,才能够懂得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面,应该如何选择;懂得思考了,才能够懂得什么是错误的决定,什么是正确的决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是众人的智慧比个人的多,即便是身份卑微的"臭皮匠",合起来出个主意,也能顶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臭皮匠"必须是会思考的"臭皮匠"。如果不会思考,不想思考,或者根本就不敢思考,那么别说是三个"臭皮匠",就是30个,300个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1,(Z1):51
luyy□□□□abc@126.com:"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大家都这么说。姐姐,三个臭皮匠真的能顶一个诸葛亮吗?这句话说的是集体智慧用处很大。不过,如果那些臭皮匠足智多谋,估计一个就能对付诸葛亮;如果那些臭皮匠都是些没什么想法的人,估计三百个也别在诸葛亮面前站。其实这句话属于讹传,并非什么臭皮匠与诸葛亮有瓜葛,二者是八竿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启蒙》2011,(Z1):62
课堂上,李老师说到"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俗语,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句俗语的意思。大伟站起来说:"意思是说男子汉要坚强,不能轻易掉眼泪。""回答得非常正确。"李老师笑了笑,接着说,"但是男子汉在悲伤  相似文献   

12.
上小学的时候,我常听大人们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人们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众人的智慧合起来赶得上诸葛亮的才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佩服诸葛亮。众人的智慧真是厉害呀!这里的“臭”是技艺不高的意思。小孩儿不求甚解,就这样囫囵吞枣地记住了,还经常拿出来用。  相似文献   

13.
诸葛战皮匠     
诸葛亮的几项法令下达后,惹怒了三个人,谁呀?就是合在一起能顶一个诸葛亮的那三个臭皮匠。诸葛的法令使皮匠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于是,三人召集三十万人马,讨伐诸葛亮。哪知道,大诸葛亮略施小计,就把三  相似文献   

14.
傅明乔 《教师博览》2006,(11):43-43
谐音流变1.一推六二五。本是一句珠算斤两法口诀。十六除一是0.0625,借用做推卸干净的意思。“退”是“推”的谐音,有时就说成“推”。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本是一句歇后语,跳进了黄河——洗不清。因为黄河水十分浑浊。不知道为什么会讹变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实在令人费解。3.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作“舍不得鞋子打不到狼”,意思是说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子。讹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让人觉得有点触目惊心,而且与原义大相径庭。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其实是长期以来的误传,原文应该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  相似文献   

15.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初探——兼评’97高考作文试题浙江/陈玲我曾经做过一次试验。事先准备了一组材料,是两则俗语:俗语①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②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第一堂课我把俗语①提供给甲班,俗语...  相似文献   

16.
一、镜头扫描“皮匠”家族第N代贤孙丹丹向您致敬。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作为“皮匠”家族的后代,对于自己的祖先能和大名鼎鼎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我们感到非常自豪。但是对于祖先们是怎么和诸葛亮联系在一起的这个问题,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后代们都不得而知。今天,我受“皮匠”家族的委托,穿越时空隧道,踏上了寻根之旅。二、时空回放时空回放到三国时期的某一天,小“皮匠”丹丹正在采访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爷爷。老爷爷告诉她:“孩子,我就是和诸葛亮同时代的‘皮匠’家族的祖先。孩子,欢迎你来到这里。说到我们‘皮匠’家族和蜀国…  相似文献   

17.
共享智慧     
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个人奋斗,更需要与他人共享智慧,因为共享智慧往往成为我们思想的源泉,成功的保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俗语,它很好地向我们阐释了共享智慧的重要性。相传,诸葛亮出使东吴,他深知东吴人向来不团结,而且少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18.
传说有三个皮匠结伴而行,途中遇雨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庙中有三个和尚。三个和尚看到三个皮匠,顿时无名火起,粗暴地质问:“凭什么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喝’?”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还是坚持要“讨回公道”。于是。官司打到了上帝的殿前。  相似文献   

19.
“八字”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生辰八字”中的“八字”,指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正好八个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八字没一撇”的“八字”指“八”这个字仅有左撇右捺两笔,这句俗语是说“八字”连第一笔还没有写,以此来代指事情还没有眉目。  相似文献   

20.
《科学启蒙》2011,(3):62-62
课堂上,李老师说到“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俗语,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句俗语的意思。大伟站起来说:“意思是说男子汉要坚强,不能轻易掉眼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