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军  吕国祥  陈超 《内江科技》2011,32(5):19+31-19,31
页岩气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如缺少明显盖层和圈闭,无清晰气水界面,极低的基岩渗透率等。要经济开采页岩气区域必须考虑相关地质参数,如合适的页岩类型、有机质含量、成熟度、孔隙度、含气饱和度、裂缝发育程度等,同时还依赖完美钻采技术。其中裂缝发育程度好坏极大的影响着页岩气的可采储量,研究页岩气裂缝的发育对今后开采页岩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的构造作用所产生的裂缝具有不同的裂缝密度和空间分布,因此影响裂缝发育因素是很复杂的,它包括岩层的力学性质、湿度、构造变形因素、溶蚀和充填作用、岩层受力环境、埋藏深度等等。  相似文献   

2.
岩心观察、裂缝统计、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电镜扫描分析等技术,研究了边台变质岩储层的储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混合花岗岩是最主要的储集岩,裂缝发育;其次是片麻岩,裂缝较发育;辉绿岩和蚀变黄斑岩为非储集岩。储集空间主要是宏观裂缝、微裂缝和碎裂粒间孔,其中网状裂缝最发育,其次是高角度裂缝。影响研究区储集空间的因素有岩性、构造、动力变质和混合岩化、古风化溶蚀、充填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裂缝发育程度是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评价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评价常规纵波与三分量数据对于裂缝预测的能力,以塔河油田沙48井区常规三维纵波地震数据与三分量多波地震数据为例,运用常规纵波曲率与相干、转换横波分裂分析技术对该井区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纵波的曲率和相干分析等裂缝预测方法而言,对于碳酸盐岩储层,基于三分量数据的横波分裂分析是一种更有效的裂缝预测方法;多分量地震不仅可以预测裂缝发育有利区带,还能预测发育的方位,而且裂缝预测结果精度更高,值得开展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频繁互层型砂泥岩地层为研究对象,利用Hoek-Brown准则确定了砂泥岩样品的GSI,利用Biot相恰理论确定了各样品裂隙密度,探讨了GSI、裂隙密度ε及品质因子Q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GSI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岩体强度及宏观裂缝的发育程度,与裂隙密度ε具有一定负相关性。随着GSI增加,裂隙密度ε降低,品质因子升高。不同岩性GSI与力学参数如杨氏模量及三轴强度间相关性明显好于GSI与裂缝参数如裂隙密度ε及品质因子间相关性。表明对于砂泥岩频繁互层型地层而言,其中裂隙分布特征及声波衰减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在具体力学及裂缝交会图方面研究中,应区分岩性分别进行拟合。该研究揭示了不同尺度条件下岩石裂缝特征的异同,及利用力学和声学方法研究岩石裂缝特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野外剖面、岩心、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川中射洪~西充地区大安寨段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为低孔低渗裂缝性储层,储层岩性主要为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洞以及裂缝,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裂缝的发育极大的增加了储层渗流能力;通过地震、测井及录井响应,定性分析裂缝带主要分布在文12井区~充西区块以及明月~一立场区块;油气富集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作用最大,高产井主要受构造应力的控制,构造运动的强弱控制着油气的分布,裂缝发育是高产的前提;最终确定了研究区下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军  张庆  宋有裕 《内江科技》2014,35(10):46-47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及岩心裂缝特征描述,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古地磁裂缝定向等测试技术,对甘谷驿油田顾屯探区长6储层裂缝发育形态及裂缝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谷驿油田顾屯探区长6露头裂缝发育,方位以东西向为主,薄层状地层中裂缝发育程度高,岩心上以水平裂缝为主,可见部分高角度裂缝,裂缝宽度2 220~60μm,面密度为0.1~0.3 cm/cm,平均0.2 cm/cm。古地磁定向结果表明,高角度裂缝的走向以北东—南西向及近东西向为主,裂缝缝面充填程度低,裂缝有效性好;结合人工压裂裂缝与北东向天然裂缝方向基本一致,建议采用矩形井网线状注水方式进行开发,利用裂缝优势,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7.
李丽君  王明星 《内江科技》2011,32(3):131-132
通过近两年的勘探研究,发现陈官庄地区在沙四段沉积晚期,该区发育大量的碳酸盐岩油气藏,有必要加大该区各层系油气成藏规律以及控制因素的研究,形成产量规模。本文从研究区地质综合研究入手,对该区沙四段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总结该区沙四段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及分布规律以及油藏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8.
魏肃东 《内江科技》2013,(9):112-113
大芦湖油田樊15块具有油层厚度大、裂缝发育、渗透率低等特点,在开发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选取樊15块的主力油层沙三中4、5、6、7组作为研究对象,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开展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收集整理地层分层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分别整理建立地质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建立了三维油藏断层模型、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和裂缝模型。同时,根据大芦湖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成果,考虑各个砂层的不同特点,经多次研究与协调分析,分别提出了调整方案,并采用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大芦湖油田调整方案开发效果的预测与分析,为大芦湖油田的开发调整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准噶尔盆地南缘中生界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裂缝研究越来越重要,裂缝作为油气储层中的重要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影响着油气藏的产能和分布。文章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石梯子、雀儿沟、塔西河和呼图壁河剖面为对象,基于岩石声发射实验,解析裂缝形成期次。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中生界大量发育构造裂缝,研究区裂缝指示近SN向、NE向2期应力,受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控制。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地下储层裂缝分布预测,服务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
李宗学  万丛礼 《今日科苑》2009,(18):285-285
渤南洼陷孤西地区沙河街组发育泥岩裂缝油气藏,但成因和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岩心观察和化学分析发现,裂缝发育段泥岩热变质强烈及成熟度非常高。地质和分析证实,研究区在中生代-第三纪发生过三次强烈的岩浆侵入活动。分析认为,这些泥岩裂缝是晚第三纪石英正长岩之构造挤压作用、水热增压作用和生烃(及二氧化碳)增压作用造成的,泥岩裂缝围绕石英正长岩体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11.
侯爽 《内江科技》2015,(2):88-89
X区块裂缝比较发育,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暴性水淹、油水井井数比高、多向水驱控制程度低等问题,其中,裂缝是制约X区块开发的关键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该区块剩余油分布的类型,对该井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探索进一步改善该井区的注水开发效果和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断裂、微裂隙等是地下岩层中常见的现象,在煤储层中裂缝不仅可以作为重要的煤层气储集空间,还可以是渗流通道,控制着煤层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利用蚂蚁算法自动追踪地震剖面中的断层与裂隙,对煤储层裂缝进行识别和判断,通过剖面和切片定量的确定裂缝的倾角、方位角和相对密度大小,进而对裂缝发育有更进一步认识。分析得出该区域裂缝倾角大分布在75°-90°之间,裂缝主体发育表现为高角度、近平行分布特征,方位大多数以NS-NNE方向。结合成像测井成果,区分出天然裂缝和诱导缝,较为准确得描述煤储层中裂缝发育情况,两者结论相互验证。获得煤储层中裂隙特征,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沙四段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东部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陈官庄地区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本文通过对该区沙四段砂岩储层分布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研究区构造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和输导体系研究,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油源是砂岩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朱定蓉 《内江科技》2010,31(3):65-65,153
四扣洼陷沙四段灰岩较发育,主要分为灰礁、灰滩和灰泥3个亚相。通过对该区沙四段沉积亚相的分析,分别圈定了其平面分布范围;利用正演模型、吸收系数等特殊处理方法,总结出了四扣洼陷沙四段有利灰岩储层发育区的地震识别与预测技术,在义东邵4断阶、鄂家南坡及罗家鼻状构造等区带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5.
董宁芳 《内江科技》2013,(2):159-160,139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构造等易发现的油气藏数量逐渐减少,隐蔽油气藏在油气勘探、储量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发育了多种类型丰富的隐蔽油气藏,且不断发现新的含油区块,所以沙四上亚段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文在对渤南洼陷沉积相、压力场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渤南洼陷"相-势"耦合控藏特征系统研究,认为沙四上亚段发育异常高压,并且结合沉积体系分布规律,总结了不同物源体系、不同类型储集体的"相"、"势"控藏特征,建立了各成藏体系的相势控藏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对于加快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河盆地荣兴屯油田西北部斜坡带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具有一定增储潜力。为进一步扩大评价增储领域,对该区沙一段、东营组进行重点研究。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荣西斜坡带东营组至沙一段储层的沉积、岩性、物性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区沙一段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性以细砂岩和中粗砂岩为主,为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分布受沉积控制,荣66井区至荣72井区砂岩最为发育。在明确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控藏因素研究,指导了下一步的勘探评价部署。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三维区典型断层发育史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区地震资料解释和断裂特征分析,总结出该区新近系和古近系两套地层断裂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和断裂发育特征。古近系断裂,可以划分为控凹断层和断块控制断层两类,断层走向大多为EW向,断块控制断层呈雁行式排列。新近系断裂可以划分为新生类断层和继承性断层两类。继承性断层是对早期断层的延续,具有断距大、延伸长、控凹作用明显的特征。新生类断层则具有规模小、延伸短、数量多、NwW向雁行排列、近EW向带状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天杰  刘新菊  陈雷  孟越 《今日科苑》2013,(16):121-121
坪桥特低渗区天然裂缝发育且存在人工裂缝,寻找与该区储层发育特征相适应的井网形式,探索其合理、经济的井排距,对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情字井油田黑98区块储层孔渗低及东西向裂缝发育的地质特征,通过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为研究区油藏开发提供挖潜及调整的方向。在对研究区油层和储层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研究区以往的勘探和生产资料,以石油地质学、油藏工程、油田开发地质学、渗流力学及油层物理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根据模拟成果,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对剩余油挖潜价值进行分区,作为油藏调整注水开发方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16)
本文是研究TH油田3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发育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对该地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