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校长,管好了教师,也就管好了学校。长期以来,我国在管理教师方面是以刚性管理见长的,是以“严厉、规矩、纪律”作保证的。所谓刚性管理,又称硬管理,理性管理,是指学校领导者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需要教师遵守,教师的各类活动必须要合乎规范,严厉奖惩,纪律面前一律平等,没有弹性。对一个刚刚起步的学校来说,为使学校的一切工作迅速步入正轨,刚性管理是必要的。而当学校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后,刚性管理就显得缺乏人情味,不够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要把人管死,而是要管活,管是为了不管。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刚性管理和柔性管…  相似文献   

2.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学校是典型的依靠人、培养人的阵地,因此管理学校更应该体现这一新的理念。学校管理工作应建立和运用学校“人本化”管理机制,把“制度化”管理与“人本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学校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人本化”管理呢?  相似文献   

3.
公物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公物管理既存在“管”的一面,通过“管”使学校的财产免受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持全值;又存在“育”的一面,在管好物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学校在公物管理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最终达到管好物育好人的目的。 一、合理创设育人环境.发挥直观教育的作用 常言道,环境既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改变人。给学生创设一个富有启发、有利于公物管理的育人环境,对强化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在清新幽雅、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深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某些管理环节越来越显示出与新课改的不适应性.以人为本,要求管理者在认清工作特殊性的前提下,树立一切以人为中心,把人视作能动性的主体,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动力作为最高宗旨和终极目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中应确立以调动发挥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互补性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坚持把人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把关心人、满足人、发展人、完善人作为管理的主要目的。学校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这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更是一个实践模式。抓好学校文化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作用,调动学校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王志 《新疆教育》2013,(9):124-124
学校管理是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符合管理的一般规律,又有自己的管理特点。学校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是以脑力劳动者为主要对象,以教学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学校管理是通过胁调学校人的活动实现学校目标的过程。学校是一个综合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很多性质不同的予系统交叉结合构成的。首先它是一个教学系统,也是一个教育系统、教研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相关的系统。因此,作为一个校长,要想管好学校,就要熟悉学校的各个系统。分别采用不同的办法去管理这些系统。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大到学校的办学方向目标,小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属学校管理范畴,那么作为一校之长,如何管理好学校?从实践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千管万管,关键是管好人“心”。  相似文献   

8.
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坚持.把人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把关心人、满足人、发展人、完善人作为管理的主要目的.学校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这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更是一个实践模式.抓好学校文化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作用,调动学校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9.
教师管理要"因人而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学校人、财、物、时、空诸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要素。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故学校管理应把教师管理摆在首位。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教师跟学生一样,也存在着能力、性格、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管理应该尊重、理解教师的这种独特性。关注教师的个体心理,因人而异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崇高情感,  相似文献   

10.
肖锋 《湖北教育》2009,(11):48-49
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发挥和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陛和创造性。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如何走近教师的心灵,了解教师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洼,是学校管理者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所谓“人和”,系指民心所向,上下团结。一所学校,如果领导班子成员间不团结,教职工间将会矛盾重重,工作将无法开展,只有调整。如果领导治校有方,同志间同心同德,班子成员间协调一致,就会使学校发生积极变化。两者管理结果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前者“失道”,后者“人和”学校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人和”是至关重要的。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不占“人和”就会四分五裂。同样,一个学校如果不占有“人和”,也不会出现新格局。学校领导天天和师生打交道,不研究“人和”,就无法探索学校管理的路子。一、学校管理“人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学校管理伦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关于当代学校组织的伦理批判和重建的研究很多。本文从学校组织与管理的伦理研究、关于把学校构建为各种共同体的研究、关于公共教育的同化功能的批评与维护、关于学校组织与管理中的价值问题的研究、把学校作为规训组织的批判教育研究这五个方面对其作了综述与简评。  相似文献   

13.
学校管理,重点在于管制还是激励?在很多人的眼里,管理的内涵就是"管",就是管制,就是约束,就是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被管理者进行管理和约束。比如对学生的管理,就是让他们在学校各项制度的范围内活动,将他们身上的顽劣性去除,从而培养他们身上的优点、优势。换句话说,就是多一点规范,少一点自由。学校管理,从理论上说,就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人、财、物三者中,人是最根本的,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他的两个因素,都是在人的支配之下才起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管好了人,就等于管好了学校。  相似文献   

14.
李彬 《湖北教育》2010,(2):36-36
如今。学校工作总结日渐沦为“鸡肋”。究其原因就是总结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学校领导只是把它当成学校管理餐桌上的最后一道菜,认为宴席散去。一年的工作也就圆满结束。其实,学校工作总结会不是一年“最后的晚餐”,而应该是学校管理辞旧迎新的一道“套餐”。近几年。笔者在年终总结会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将总结会的形式做了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这就是说,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一校之长。那么,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如何才能把一所学校管理好呢?我认为应从“善”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学校管理者挖掘学校内诸要素的潜力以实现学校管理目标所进行的职能活动。在管理的诸要素中,人是核心要素,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核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是管理的人本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学校管理中,  相似文献   

17.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校长自身素质、管理理念、工作技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质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万人的学业;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职业校长的理念深入人心."职业校长要具有管理、经营、科研三大技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校长的管理能力应具有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上,管理不再是单一的取向,而是既尊重教育规律,又尊重经济规律,把向管理要质量同向管理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1]因此,现代校长学会"一分钟管理"这种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意义重大,将有助于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学校的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8.
邓其彦 《生活教育》2014,(22):17-18
要管好一所学校,必须有一班默默奉献的园丁去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呢?归根结底,就是要努力使学校管理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与核心也是人,学校管理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人和事业旺"、"家和万事兴".  相似文献   

20.
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其工作对办好学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仅就职业学校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明确重点,把握方向,管好应管的工作职业学校的管理,包括教育、教学、科研、生产、后勤以及人财物等诸多方面。作为一校之长,无疑要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负责。但工作中必须把握重点,管好自己应管的工作。何谓校长的工作重点?笔者以为,无外乎决策、用人、育人和筹款四方面。决策,即把握办学方向,决定发展思路和行动方略,及时提出学校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