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愈来愈引起各界关注,对学术诚信制度的规范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在学术诚信制度建设方面,麻省理工学院有一套完整的政策程序做保障,对教员及学生的行为进行规约和监督。文章通过解读和评析麻省理工学院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政策文本.得出对我国高校学术诚信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高校学术规范普遍欠缺阶段性程序规定。应借鉴美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建立我国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举报、受理、质询、调查和处罚阶段性程序。这是实现主体权限划分和权力相互制约、审查程序和决定程序互相分离的基础。建构学术机构和行政机构、学术权与行政权基本分开的体制机制,详细设计由秘书长、质询委员会、调查委员会进行审查和科研处副处长、科研处处长、副校长和校长做出决定的分离程序,具体描绘保护被举报人和举报人程序权利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英国高校遏制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主要包括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分类以及处理、申诉、预防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等方面的规定,认为这些制度具有界定清晰、预防得当、调查规范、效果显著等特征,对我国高校遏制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制度文本分析法及德尔菲专家问卷法调查全国15所有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实施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情况。结果发现: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存在问责主体职责未得到确证,问责客体间的连带责任追究不详,问责目标尚存错位,责任追究模糊、方式单一,问责程序尚不健全等问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学、深化学术治理的关键期,健全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主客体体系,明晰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目标,厘清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程序以及划清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责任类型,将成为提升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效力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的规定>的比较发现,北京大学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文本没有对相关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二、将调查的权力下放到院系学术委员会不利于调查的开展;三、质询和调查两个重要程序宽泛笼统,不易操作等.而乔治·华盛顿大学比较妥善地解决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学术规范制度建设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当前,以抄袭、剽窃为代表的学术不端行为在包括一些名校在内的高校中频频出现,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重任的高校,已经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多发地、重灾区。高校的"学术不端"行为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于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也更具有一般性价值。本文通过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表征的深入分析和界定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时应当区分开的几个相似概念入手,初步构建了认定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标准,并提出应当从量化上进一步明确衡量"学术不端"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内大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外高校的学术不端预防和处理方面的制度文本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国内外高校学术不端预防和处理制度在制定的政策依据、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调查处理机制、救济措施、对预防和教育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内高校要完善学术不端预防和处理制度,加强对学术不端问题的相关立法,明确科学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判断标准,细化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措施,健全学术不端处理的救济条款,完善学术不端预防教育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研诚信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和作风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围绕高校学术不端的纠纷经常诉诸法律,司法裁判已经成为解决高校学术不端纠纷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中国裁判文书网30份判决文书为样本,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涉案类型主要为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涉案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学校,起诉原因主要涉及合法权益纠纷和学位纠纷,且形式多样,涉事人员覆盖范围广,案件纠纷比较复杂等.高校学术不端的治理面临诸多困境:法制环境建设不足,主动治理环境建设不足,主体对学术不端认识不足,举报人员隐私权益保障缺失.因而,需要重视高校法制环境建设,强化各主体主动治理意识,重视主体对学术不端的认识,构建举报人保护机制,以解决高校学术不端的治理困境,进而构建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体系,加快提升高校学术治理能力,推动高校科研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和各高校出台了一些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为防止研究生学位论文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绝大多数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前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经过大量调研,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思考,从研究生科研素质、导师职责和管理监督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高校开展此项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有效预防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有序发展,探寻其成因,并探究监督查处机制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学术监督机制弱化、学术查处机制虚化是当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制度原因,同时从名利诱惑、成本博弈及道德缺失等学术主体的三个角度论证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原因,以期加强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研究,促进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几年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相继曝光,防治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不同的群体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从不同群体的角度对高校管理层、研究生导师和广大研究生在防治学术不端行为中的各自职责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高校的学术不端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常春藤联盟高校严惩的本科生学术不诚信主要包括与考试和作业相关的各类不端行为.学术诚信治理呈现出校级行政规诫模式、学生群体自律模式、院级教师群体监察模式和多元主体共治模式这四种模式.常春藤联盟高校注重增强学生对学术诚信原则的认识及对学术规范的掌握,强化教师引导、预防和处理不诚信行为的职责,坚持严肃和公正原则,注意保障学生权益.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20,(3):132-135
当前国内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严重、学术伦理现状不容乐观。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败坏了学术界声誉,阻碍学术进步,也严重影响了"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本文基于"双一流"建设视角,探讨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总结出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有: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浮躁的学术风气诱导,不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不严格的惩罚制度;提出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措施有: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制定可操作的学术规范,制定严格的惩戒制度,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希望通过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净化高校学术环境,提高高校科研质量,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术不端成因及其治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何晓聪 《高教论坛》2007,(1):137-139
学术不端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本文将从社会环境、制度环境和自身素质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学术不端行为内涵的分析,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应从学术研究主体的行为表现、学术研究成果的客体呈现和学术评价的行为表征等三个维度来进行考察。针对当前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要重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术期刊协会组织的"他律"制约,要强化自身的"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警示作用,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来,以便更好的防范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6.
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规范以及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等概念进行界定,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学术道德规范构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广东省内各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失去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应制定《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并对其中一些制度进行实质性修改;同时,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协在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时,科协领导透露,学术不端教育将纳入高校课程体系。“高校里的学术不端教育,将以本科生为主体、以研究生为重点,目前,在清华大学等开展试点。”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说,针对请“枪手”代写论文、网上成段复制他人图文资料等“见怪不怪”的行为,杜院士说,在高校开展学术不端教育,一是明确地告诫学生,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研究》2009,(3):18-18
教育部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明确高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并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通知指出,高校对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学术不端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学术不端产生的深层原因和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建议,有助于我们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防范机制,为高校科研制度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由近年来的学术造假、剽窃等行为引发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简单概述,并对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客观成因作了初步探究,进而从思想道德、法制建设、行政管理、舆论监督等方面阐述了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