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乏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相似文献   

2.
原词迈陂塘元好问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夭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相似文献   

3.
正材与不材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①,①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日:"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②得终其天年③。"夫子④出于山,舍于故人⑤之家。故人喜,命竖子⑥杀雁⑦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⑧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⑨?"庄子笑曰:"周⑩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相似文献   

4.
古之善赏者     
程广耀 《当代学生》2011,(Z2):44-45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  相似文献   

5.
说"雁"     
雁,会意兼形声字,<说文·隹部>:"雁,雁鸟也.从隹,从人,厂(hàn)声."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雁,善于游泳和飞行.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嘴宽而厚,雌雄羽色相似,多数种类以淡紫褐色为主,并布有斑纹,因而"从隹(隹是短尾鸟)",表雁属于鸟类,好理解.那为什么又"从人"呢?原来,雁是古代相亲、大夫相见所用的礼物.<礼记·士昏第二>载:结婚之礼,男家遣使者到女家提亲,女家许亲后,男家"纳采用雁",即男家遣使者到女家去行纳采礼,使者用雁做见面礼.  相似文献   

6.
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相似文献   

7.
泽人网雁     
宋濂 《阅读与鉴赏》2010,(3):26-27,56
具区之泽,百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也,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泽人熟其故,爇(ruo)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dai)己,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字形入手,分析"野"字的繁体──"壄"之从"矛"当为"予"字之讹。甲骨文、金文形体均为从"林",从"土","土"亦声,战国文字形体则叠加"予"声。"矛"、"予"二字古文字形体相去甚远,但已有相混之例。而"矛"、"予"二字之今体仅一撇之差,故易混,传抄古文及石碑、墓志铭、敦煌俗字中多有例证。文章亦提及"野"之本义。  相似文献   

9.
文言故事     
.....画竹①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逐,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②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  相似文献   

10.
滕飞 《数学小灵通》2010,(12):33-34
题目1: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凫雁俱起。问何日相逢。  相似文献   

11.
<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这首词《摸鱼儿》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婉约凄恻,表达了他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情"字之于生命,就像人体内的血液一样珍贵。无情之人是不讲恩义的;多情之人是不讲真诚的;乱情之人是不讲道德的……如此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论坛》2013,(Z1):141-141
<正>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  相似文献   

13.
正二〇一八年四月十六日,李生观影有感,遂作文以记之。习公近平曰:"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此言俱实。今吾国,今非昔比也,世界羡之,赞之。今中国,乃创新之大国,亦创新之强国,启创新驱动战略,捍华夏之威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予观夫五湖四海,大河莽  相似文献   

14.
《同学少年》2013,(6):52
现在,成语"沉鱼落雁"被用来形容女子容貌出众,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常与"闭月羞花"连用。但它的原义并非如此。"沉鱼落雁"语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意思是:毛嫱和西施是人们认为的绝色  相似文献   

15.
令尊烧了     
一师好昼寝。东家忧之。一日,书斋闲坐,问师曰:“学生今学何书?”对曰:“《论语》。”东家曰:“授以‘宰予昼寝一章,何如?”师明其意,曰:“其意甚浅,毋庸讲解。宰者,杀也;予者,吾也;昼者,白曰也;寝者,睡也。”东家曰:“宰予者,人名也,岂能谬解如是?”师笑曰:“实不相瞒,斯(此)乃予家遗风也。家父好昼寝,家母好昼寝,家叔、家兄皆好昼寝。东翁(东家)即便宰(杀)予(我),予为鬼亦复昼寝也。”  相似文献   

16.
蹶叔三悔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①,取其原为稻~②,而隰为粱~③。其友谓之曰:"粱喜亢~④,稻喜湿,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⑤,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⑥,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⑦。"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他日以舶人于海,要其友与偕~⑧,  相似文献   

17.
林军 《中文自修》2005,(6):50-51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都,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相似文献   

18.
《雁翼新词》是雁翼创作的一部旧体词集。其中"泪"的意象运用独特,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雁翼新词》"泪"的意象凝结了雁翼对于民族苦难的忧虑,对鄙陋的世风的愤恨和对时代悲剧的伤感,也抒发了雁翼对母亲和故土深沉的感恩之情,表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正> 陈风是春秋时代陈国之诗。陈国之地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的西部,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近代研究《诗经》者,几乎公认为国风的大部是民歌,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的。陈风存诗十篇,我们逐篇考察后,认为都是陈国国都的诗歌,并不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民歌。逐篇略述于后。《东门之粉》的第一章:“东门之粉,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据《水经注》可知,宛丘在陈城南道东,即在陈国国都南边的路东侧。现在淮阳县城仍有宛丘遗址,在城南东侧三里处,是  相似文献   

20.
争雁     
明代刘元卿《应谐录》: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行动轻缓的雁,指雌雁)烹宜,翔雁(好动的雁,指雄雁)燔宜。”竟斗而讼于社伯(地方官)。社伯请割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今世儒争异同,何以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