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个标题是对这篇短小精悍的跋文经撮词并变通而成的。文章中.作者着意于天下,着眼于洛阳.着手于园圃,并通过宏、中、微三观思维加以立论——正好同三段论推理的结论不谋而合:大前提是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小前提是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结论是天下之治乱候于园圃之兴废。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也堪称一部妙笔传神的英雄史诗。作者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竞起的历史题材,描绘了一群性格殊异、形象鲜明的乱世英雄,表明了“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贤是与”的政治主张。小说在“拥刘反曹”的观念统帅下,着力刻画了一个以仁义和贤明匡世济民的英雄君主形象——刘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之林中不可多得的仁君贤主的典型,“刘备”无疑是被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这一个,这既是人物自身性格丰富的生动体现,也是作者刻画人物手法多样性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3.
通向中国禅学的钥匙──非思量的思路[香港]梁万如一、禅理的浑一《庄子·天下》篇说过:“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1],它认为整全一体是大道的本然.群者也认为天下大道是一个圆相,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浑一.禅者认为人如果企...  相似文献   

4.
六国论     
尝读战国之传记,不免为六国亡而痛矣。六国各有其长,居天下十七八之域,拥士卒数百万,而亡于山西之秦,其可怪也欤?况秦居于山西之域,土地贫瘠,群山延绵,北有匈奴,南有强楚,自保已不易矣,而竟得以并天下。而观六国之中,三晋扼天下命脉,燕凭天险而自强,齐、  相似文献   

5.
梁少岚 《湖北教育》2004,(14):60-60
学生作是为了发表自己的人生感悟,表达对社会的看法。作于学生来说本该是自然之物,他们有了触发点,并把它们写下来,就是作。  相似文献   

6.
常听到同学们在作时感叹“没啥可写”,作后感叹“写不好作”。这两种感叹引发出两个问题,一是材料的积累,二是对材料的感悟。没有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俗话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讲的就是积累。没有感悟的积累,就像断流的河床,无叶的乔木,枯涩单调,缺少生机。怎样积累和感悟呢?  相似文献   

7.
刘智俊 《新作文》2004,(5):20-20
“勾践灭吴”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故事。假如以此为作话题.我们完全可作如下思考:从勾践的角度正面思考:1.爱民若子,与民同甘共苦,善于团结国民.知道得民心得天下;2.处变不惊.败而不馁.有志事竟成,失败乃成功之母;3.知人善任,有胆有识,深谋远虑;4.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坚忍不投;5.勇于自责.反省自  相似文献   

8.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深深感到:切实地指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只有提高了学生们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学生的作文方能言之有物.且较有新意.颇有见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感悟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词人,也是苏辛之间具有继承与开拓之功的过渡性人物。他的词着力书写主体的自我襟怀。内容可分为忧世之作、人生感悟之作和隐逸之作。艺术风格为清旷飘逸、疏宕明朗和通俗流畅。  相似文献   

10.
论李斯之过     
司马迁作《李斯传》,以“竟并天下”,“竟亡天下”为前后关锁,认为李斯于秦之功过正好两相抵销。但是,考清史实,李斯之过量罪不可恕,而把案亡天下的责任全部倭之于李斯,又欠公允。历史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既不能以一人兴邦,亦不能以一人亡国。  相似文献   

11.
古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小学课本中选录了许多古代诗篇.或写景或叙事.或豪放或婉约.无一不是作者的精辟之作。由于古诗的形式体例、遣词造句等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本身所蕴含的独特意境和优美韵味很难被学生感悟。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感情充满的课文或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渎的作用。”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渎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渎中培养语感,在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情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产生的.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人情。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感情朗凄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感知、感悟。又能反映学生阅读深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彭静 《江苏教育》2006,(3B):10-11
小学生的作。概括地说是所谓“真”.即体验真、感情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的“真”从何而来?来自作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笔以为,只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懂生活,感悟生活,不断获得“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悦,便能达到“欲罢不能”的乐写境界。  相似文献   

14.
语教学要注重人生感悟,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意在引发学生的人生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本就语教学要注重人生感悟的产生前提、实施方法及其作用作了论述,认为语教学应注重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抄袭乎?     
韵小丽 《四川教育》2003,(11):24-25
ZD喜欢阅读,他的阅读量和语言感悟能力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平时的作也时有佳作.在不少的报刊发表过作。  相似文献   

16.
青城后山记     
古云“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青城前山是道家修炼、香火旺盛之地。而要感受这“天下之幽”.则需要游其后山了。假期的后山之旅,着实让我领略了一番藏于道观之后、清幽灵气的青城山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总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内容多,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的局面下如何闯出一条节时、减负而又增效的新思路是万千数学教师长期研究的重大课题。老子有句名言:“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著名数学家笛卡儿也有过如下的论断:“不可以从庞大暖味的事物中,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位于有“九省通衙”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座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集山川之秀.汇入文之灵.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和“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19.
落叶之美     
[简评]赞颂落叶的文章古已有之,这一题材的学生习作也不少见,然而。这篇散文仍算是一篇出彩之作。同是赞颂落叶,作者的感悟和视角都要独特得多:他赞颂黄叶的凋零之美,赞颂落红的奉献之美,赞颂落叶的顺应自然之关。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感悟和视角,使得本文不落俗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崔晓光 《现代语文》2006,(10):119-120
写章需要感悟,所感所悟来源于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感受和用心的积累。把对生活的感悟,写作练笔的心得积累起来,学生便具各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便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作就会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