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闺塾师》运用社会性别与中国历史相结合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五四”史观指导下的脸谱化的旧中国受害女性理论和“压迫——解放”的中国妇女史研究旧有模式,从女性视角出发,重新解读明末清初江南才女们的生活,不仅丰富了关于17世纪江南女性与文化的研究,更为今人重新认识“传统中国”提供了新观念、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闺塾师》基于对"五四"妇女史观的反叛与修正,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上层社会中的"才女"为研究对象,引述大量女性话语,罗列众多社会现实,通过对"缠足"、女性教育、才女文化等问题的深入细致分析,论证了封建社会女性并非都是受害者形象这一全新观点。本书从女性视角出发,发掘历史中女性自己的声音,给予当事人评价社会与处境的权利,为女性研究、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视角。作为新生事物,《闺塾师》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儿童角色游戏的社会性别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咏 《教育导刊》2005,(3):11-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女性主义研究中,与表示男女两性生理差异的"性别"(sex)相对,用"社会性别"(gender)表示社会基于男女两性差异而赋予他(她)们的不同期望、要求和限制.社会性别反映了社会文化对男女差异的理解,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约定.因此,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积淀形成的结果,由此便形成了一定社会的性别文化.社会性别文化是一定社会中的男性或女性在社会文化中所共享的群体特征、行为方式、社会作用及象征意义等.从社会性别文化的角度去考察社会现象,是一种指向性别平等和性别公正的观念和思维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4.
女性社会地位的形成是众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巫术与禁忌对女性社会地位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社会传统中遗留下来的社会控制力量,在两性社会地位初步分化的过程中,巫术与禁忌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现代女性创业研究:一个嵌入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轨和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女性自主创业不但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女性适应社会变迁而做出的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而嵌入干经济社会结构中的社会资本是女性创业的必要资源,一个女性创业者社会资本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动员企业存在和发展所需的关键性资源的能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女性获得社会资本的机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社会资本的两性差别使女性在诸多创业领域不仅是少数,而且处于一种"边缘"地位.因此,如何大力构建社会资本、提升组织网络资源对于女性创业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较为典型的社会转型期——春秋战国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当代的改革开放时期。这三个时期的文化,特别是文学都非常繁荣。研究这三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就参与社会体育的两性比例而言,女性明显低于男性。造成这种弱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女性群体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传统性别文化对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消极影响。文章在分析女性社会体育参与现状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转变社会观念、提高女性自身素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等方面对提高女性社会体育参与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婚姻文化、家庭文化、女性文化、伦文化、娱乐文化五个方面对五四以来社会文化的演变进行了梳理。五四以来社会文化变革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思想观念的激烈斗争、引发的诸多负面现象、社会文化变革的有限程度等。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是否能够促进人人平等、是否能够促进个性解放、是否能够促进人的幸福感的提升是评价社会文化变化的重要量标。  相似文献   

9.
作为传播媒体的一种载体,民间俗语更多地体现了传统社会主流性别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在民间俗语中,有关男女两性的描述很多,无论是关于两性的差异,还是关于夫妻关系,以及对女性的期望,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歧视女性的倾向。而这一倾向,实质上与传统社会主流性别文化对女性的歧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理论是妇女运动发展和女权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关注男性与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和两性不平等问题,并由此深入揭示了这种差异和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根源。社会性别理论的价值追求在于从两性平等开始的社会平等、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这一理论在西方的思想界、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西方,社会性别理论对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已深入到国家各项立法、政策实践和社会管理活动之中。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社会性别理论这一重要的社会观念和分析工具还了解不多,因此,有必要首先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我国法学教育理论视野,逐步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探讨中国女性参政现状及问题出发,试图借用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社会刻板印象,来分析女性参政状况不佳的原因,作者认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对男女两性特征的区分与强化所形成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社会大众的认知形成及其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是阻碍中国女性参政的最大羁绊.最后,从社会和女性自身两个层面对此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又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女性自身不懈的努力下,女性为争取自身解放的运动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一大批作家开始对五四以来新女性投入更多的关注,深刻揭示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思想激烈碰撞之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并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妇女人类学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地位、权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社会性别(Gender)研究传统人类学中的妇女研究包含婚姻家庭、亲属制度、性别角色的研究,女性人类学者米德、本尼迪克特,大多被视为实践者而非理论构建者。70年代以女性主义和文化决定观结合为前提的女性人类学,论析文化多变性与社会因素对性别行为和观念的影响,开始了社会性别(两性差异)的探讨,改变了传统人类学的女性研究,使社会性别成为妇女人类学研究的真正起点和贯穿始终的重要课题。主要包括:社会性别与妇女地位,社会性别与人类起源、进化及社会生物学研究,社会性别与亲属制度,社会性别与劳动力分工,社会性…  相似文献   

14.
金庸小说之所以长时期广受欢迎,其深层次原因,是因为小说符合民众的文化传统及价值判断。这里用实证分析法归纳出金庸小说中所表现的历史观,即民本史观、大民族史现、对皇权专制及人治制度的批判三个方面。这对评价金庸小说的地位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对这些史现在当前社会中的特征、作用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包括俗文学在内的文学是对该时期进行社会研究材料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女性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女性在参政、就业、创业、资源分配等方面仍然存在与男性不平等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有传统文化的影响、政策实施的缺位等客观原因,也有农村女性自身心理因素、智能因素、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主观原因。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女性的社会地位,必须从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打击劳动用工中的性别歧视、加强对农村女性的技能培训、健全农村女性信息平台等方面全方位采取措施,提升农村女性性别自觉性,构建农村女性自由发展的制度、法律和文化环境,构筑两性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五四”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时期是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期。从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政党、现代化意识、现代化人才、爱国主义传统、民主与科学口号以及历史过程转折中介点等宏观方面考察“五四”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可以说明:在中国,20世纪一切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新的事物和新的人,都自“五四”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37个专指男性和女性的新时期指人名词的研究发现,指称男女两性的新指人名词在语言中呈现着不对应现象,其中仅有39对有对应词语,专指女性的词语远远多于专指男性的词语。这表明女性在新时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参与社会的步伐也加快了,但是还没有取得和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8.
金庸小说之所以长期广受欢迎,其深层次原因,是因为小说符合民众的化传统及价值判断。这里用实证分析法扫纳出金庸小说中所表现的历史观,即民本史观,大民族史观,对皇权专制人治制度的批判三个方面,这对评价金庸小说的地位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对这些史观在光前社会中的特征,作用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包括俗学在内的学是对该时期进行进行社会研究材料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习惯法和尔比看凉山彝族传统社会性别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性别视角为我们认识人类自身提供一种新的反思思维。本文以社会习惯法和尔比为切入点,对凉山彝族的传统社会性别特征进行了详尽分析和深刻总结。面对西部大开发环境下亟待发展的彝区,这将为如何解决和正确引导彝区男女两性的和谐平等发展问题,女性作为社会参与主体如何发挥积作用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日本女性用语的由来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出现的女性用语所对应的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并简述了日本男女性用语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语言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反映,此项研究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日本经济文化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