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存在及价值能得到社会的承认,都渴望别人对自己赏识,学困生更是如此。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以多元智能观看待学生,特别是那类学习基础差且有较强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的学困生,应真诚地关爱他们,并通过各种策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通过接触进而学习赏能教育,根据赏能教育"赏识出才能,亮点带全面"的理论,我对于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班主任工作中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帮助他们增强自信针对"学困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读书的料,有的认为自己欠账太多,现在努力已经晚了的心态,我经常为"学困生"打气鼓劲。如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爱因斯坦曾被老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山区小学从教十多年。遇到了很多的学困生,对他们的教育,我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态度的转变和自信心的培养上,教他们想学的知识,让他们课内外没有一点拘谨,能信心十足地与其他人交往,为他们将来投身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实,对待学困生,我也经历了从恨铁不成钢到行行都能出状元的思想转变,这个转变,还要从下面这个小故事说起。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山区小学从教十多年。遇到了很多的学困生,对他们的教育,我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态度的转变和自信心的培养上,教他们想学的知识,让他们课内外没有一点拘谨,能信心十足地与其他人交往,为他们将来投身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实,对待学困生,我也经历了从恨铁不成钢到行行都能出状元的思想转变,这个转变,还要从下面这个小故事说起。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工作关系学生的发展。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关爱学困生的必要性,正确认识学困生,如何尊重、关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既是现实对班主任工作的迫切需求,也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注重内涵发展的新思路,给我们广大教师,特别是学困生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我多年的对学困生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越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艰巨,任重而道远。现在很多家长和教师同有感触——现在的孩子真不好教。而我们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爱祖国、善良、感恩的好孩子。孩子的心灵不应该受到任何的污染,而是非常纯洁、善良的,但我越来越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表现让人担忧。在我今年带班的过程中,有五位学生的表现着实让我有些"头疼",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对待他们的"策略"。经过深入的分析,比较了多种教育方法,还是确认了"心理疏导教育",感觉这种教育方式更能点亮孩子的心灯,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略作整理,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对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张苏莉 《陕西教育》2007,(10):27-27
每当看到班上的学困生有了进步,我的心里特别高兴,与其说我对学困生的鼓励使他们获得了进步,倒不如说学困生的进步鼓舞了我,使我对教育转变学困生更加充满了信心。现就自己的具体做法谈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范瑾华 《宁夏教育》2011,(11):70-70
学困生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欠缺,但只要关心和理解,他们便能进取。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非常尊重学困生的个性,时时留心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从各方面像慈母般关心他们,使自己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好老师,用我的爱培育着一朵朵迟开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朱华萍 《成才之路》2014,(29):99-99
正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困生树起学习自信心是关键。尊重、信任和理解,就能擎起学困生成才的天空。一、尊重对待学困生,我们要做他们的朋友,充分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在现实生活中,给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敢于想、敢于做。面对他们不良的行为,老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切不可把鄙视的目光投向他们。要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明确自己前进的目标,给予他们前进的动  相似文献   

10.
王祥奎 《青海教育》2013,(11):30-30
自信是学生前进的动力,真诚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正确的目标面前,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丧失了自信心的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上缺少动力,像折断了风帆的孤舟,  相似文献   

11.
<正>学困生是老师最头疼的对象,是学生们最瞧不起的群体,作为老师的我也不例外。学困生确实令人头疼,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困生并不可怕。与他们为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多与学困生接触学困生害怕老师,见了老师总是远远避开。他们从不主动和老师接触,也从不主动提问题。他们觉得老师因自己学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学困生。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学困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为提高整体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即优秀生冒尖,中等生争先,后进生过关.而放眼目前的课堂,很多教师对优等生关爱有加,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关注,而对学困生却多有冷落,这不仅导致这部分学生形成了自卑、消极的学习态度,更导致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其他因素的原因,学困生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庞大群体.如果我们忽视对学困生的教育,不仅造成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让英语教学走入死胡同.本文就中学英语教育中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学困生的英语成绩,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教育中,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但不少学生由于方法不正确,到高中时,仍然屡学屡"败",这使得他们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情绪,逐渐抵触对英语的学习。在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些方法来帮助这些学困生转变对英语的态度,提升他们的英语素养。一、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准原因解决问题所谓学困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这  相似文献   

15.
鲁双 《成才之路》2013,(2):75-75
学困生是指思想上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特点,学困生的形成不外乎下列原因:自卑感强。由于成绩、操行没什么出色的表现,他们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形象欠佳,也容易被老师忽视,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自卑感。对于学困生,我首先做到认真观察,找出他们差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而后对症下药。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规律,取得一定成效。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  相似文献   

16.
丁甫东 《教育》2010,(10):57-57
在从教多年的时光中,总有一种现象值得思考,那就是所有的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金榜题名,所以,他们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就倍加关注。每次考试,也往往会急于了解孩子的成绩,一旦成绩不如意,就会心急如焚,恨铁不成钢,轻者会不厌其烦地“教育”一番,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全体学生就包括学困生,决定了教育离不开对学困生的研究与关注。可是,总有少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曲折和波澜而暂时落后,这就需要我们去教育转化他们。如何转化?多年教育教学工作证明:一要找准成因,二要具备"五颗心"。  相似文献   

18.
在中小学班级中,“优等生”往往会赢得老师的格外垂青,“学困生”会受到老师的“横眉冷对”.而学困生的内心深处也都有被关注的强烈渴望,有被赏识的内心需求,而且在他们中间,可能蕴含着未来的“人才”.怎样关注弱势群体,激起“学困生”追求成功的内驱力,促使“学困生”在成长阶段被积极关注,发挥更大的潜能?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与体会与各位同仁来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应试教育的年代,“学困生”带着这个不光彩的称号,经常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可如今教育出现了转轨,已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它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面向全体学生。这无疑对改变学困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素质教育中,他们在可以得到关心、爱护的同时,优点也可以得到进一步赏识。而这些正是他们以前所缺少的。现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话题.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唤醒"学困生""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法帮"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是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现就"学困生"落伍的原因及转化"学困生"的对策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