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利用插图求高效 课文插图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色彩鲜明的插图和赏心悦目的背景图。它丰富了教材,美化了版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插图,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依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排了大量的教学插图。这些插图和正文、阅读材料、读图要求、活动题材等内容相得益彰,从而使教材图文并茂,增加了可读性和说服力。充分发挥插图功能,加强和改进插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多种素质。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试验能力生物学可是一门试验科学,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试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试验能力。新教材在减少内容、压缩篇幅的情况下,增加了实验内容。教材安排学生实验38个、演示实验18个、观察4项,与旧教材相比,平均每课时增加0.46个实验观察内容。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的扉页中明确指出:“书中有大量的插图,它们是教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有些插图形象生动地说明课文的内容,有些插图本身包含了重要的物理知识,应认真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发挥其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体会。 一、借助插图培养观察技能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显然,观察是学生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之一。丰富多采的插图是使学生产生观察兴趣极好的感性材料。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有顺序、有比较地观察,使学生既能从插图中认识事物、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又能提高观察和解  相似文献   

5.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利用教材中的模型、插图和挂图、活的生物体、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挂图和模型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它和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或者难点而绘制的,具有紧密配合教材,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特点.使用模型、挂图和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选编了很多贴近儿童行为、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的文章。同时,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内容需要,编绘了许多幅色彩鲜明的插图和赏心悦目的背景图。这样不仅丰富了教材,美化了版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进行听说读写多项训练,陶冶学生爱美情趣。但教材中不可能处处有插图,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各类教材、插图甚丰 ,尤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最。其图色彩鲜明、线条简洁、寓意明确、内容浅显易懂 ,且符合少儿认知特点。在教材中 ,插图起着突出课文重点或疏通文意、化难为易的目的。因而 ,插图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少儿认识世界 ,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课本中的插图恰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助手” ,如“人教版”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年级《语文》第15课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的图…  相似文献   

8.
统编五年制中学语文教材修订本,增加了三十多幅教学插图。这些插图是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的,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唤起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的感性认识,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本课是看图写话训练。教材中设计了一段文字和五幅连环画插图;文字提示了看、想、写的简单要求,插图表现了发生在小猫身上的故事情境片段。通过训练学生补编故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写话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中具有直观形象的图片、照片、图表、表解等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系统,习惯上称之为"插图"。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的插图,在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能力,值得探讨。 一、观察与识图能力的培养 1.引导观察 观察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客观事物,故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11.
插图是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编者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精心绘制的,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文本的思想和培养审美情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重视教材中配置的插图,通过正确地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表达的深刻含义。本文分析了插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意义,以及插图在教学中运用的效果和具体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选编了很多贴近儿童行为、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的文章。同时,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内容需要,编绘了许多幅色彩鲜明的插图和赏心悦目的背景图。这样不仅丰富了教材,美化了版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进行听说读  相似文献   

13.
李金 《教师》2012,(1):90-91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插图"是特色之一。义务教育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形象具体,且富有童趣。课文插图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是课文文字所无法替代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把握好插图的特点,精心安排,充分运用,有意识地发挥其作用,对语文教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6,(8):42-44
教材插图的功能定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探讨教材插图的功能对学生审美、绘图、理解、迁移、观察、想象和创新等综合能力培养的影响,以此为基点对中图版高中生物教材插图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插图不是教材的附属物,而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材内涵的反映,更有它独特的形象性,是一种形象化了的课程资源。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属于直观教学的一种形式。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具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编入大量的插图,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教材内容的具体化,或是补充说明,或是教材的延伸拓展。这些精心设计的插图,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加了教材的可视性、直观性、思辨性,使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体现了浓厚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画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足见插图在教学中的重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教材根据初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编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也是物理教材与其它教材的最大区别,特别是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涉及的插图更多:第一册插图就多达340多幅。篇幅广:每章首页都配以大的照片,反映该章的主要内容;范围大:几乎每页都有三分之一的版面是插图,每节都有多幅插图与文字配合,形象、生动、直观、简捷、准确地说明问题。下面就充分利用插图这种特殊语言,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形象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配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采的插图,是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极好的感性材料,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有比较地观察,从图中认识事物,发现规律,自己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9.
插图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内容更加深刻的思考和理解,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低年级小学生语文教学,探讨插图在语文教材编排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实现插图教学意义和价值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华惠 《中小学电教》2010,(10):142-142
<正>插图,顾名思义,就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不仅符合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插图的价值是否充分体现了呢?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准确把握插图与课文的关系,尤其是多媒体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