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2013年修正的《公司法》作了进一步完善:探讨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原告资格、前置程序、公司地位以及诉讼费用这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完善建议,以期待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真正发挥其保护中小股东作用。  相似文献   

2.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对公司直接诉讼制度的突破,是法律为了更好地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制度设计。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涉及一定的公益、中小股东维权困难等特殊问题,而代表人诉讼追求公益、通过集团的势能追求诉的利益等功能和理念,可以很好解决这些特殊问题。因此中国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中应该引入代表人诉讼制度。文章对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在中国应该如何操作做了简要论证。  相似文献   

3.
余志稳 《考试周刊》2008,(47):233-234
我国新《公司法》正式引入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目前我国公司中"一股独大"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了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导致了大股东和内部管理者肆无忌惮地掠夺中小股东。在此种情况下,完善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股东代表诉讼和集团诉讼两种诉讼方式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作用及其缺陷,在肯定我国新《公司法》明确提出股东代表诉讼的重大意义下,提出我国应该积极引进集团诉讼,使股东代表诉讼和集团诉讼相结合,完善证券市场民事诉讼机制,从而更好得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5.
股东代表诉讼是与股东直接诉讼相对应的制度,也称作间接诉权。着重关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价值,提出其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行机制,保护公司的利益。分析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价值的实现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有在这些限制要求的范围内操作,才能反过来更好地实现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是股东的共益权.该项法律制度的建立对于切实维护国家权益、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司法所确立的此项法律制度存在着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缺失、被告范围规定过窄等缺陷.为此,需通过合理补偿诉讼费用适当降低股东代表诉讼的案件受理费、合理设立前置程序、科学界定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以及发挥法庭在派生诉讼中的积极职能等,进一步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在我国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有利于减少和消除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利于减少和消除股东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达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平衡与完善。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构成要件的角度,探讨了股东同时所有股份原则,股东持股期间和持股比例,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和前置程序,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等问题。认为股东人格和公司人格应适当分离。  相似文献   

8.
股东平等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近年来,控股股东利用对公司的控制,作出不利于中小股东的决策,使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法律有必要在司法救济方面加强规定,为中小股东在权益受到侵害或正在受侵害时,提起司法救济提供可能。文章从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外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中小股东权益的司法救济与保护的途径——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演变,说明制度选择影响公司经济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较为宽松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抑制公司决策的经营行为和投资开拓行为,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完善股东代表诉讼立法上,应借鉴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立法经验,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宜过于宽松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文章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公司监督机制,但是我国公司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这是我国公司立法的一大缺陷.该文通过对各国有关立法的规定及比较,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作初步探讨,以期完善我国的公司立法.  相似文献   

1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公司因某种原因怠于向公司利益的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赔偿责任,股东基于其股份所有人的地位,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的制度。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公司法上的完善,有赖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制度的完善以及经营判断准则制度的引入。这些规则能够在公司治理中起到日常性的规范作用,并在发生股东代表诉讼时成为裁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大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滥权侵犯公司和中小股东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弥补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其他救济方法的不足,更好的保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引入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与其他国家该制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很多设计是十分合理且舍乎我国国情的.然而,目前的规定在诉前请求程序、原告败诉时的责任分担、诉讼费用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于制约公司管理层滥用其管理权.平衡股东与董事之间的权利.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新公司法》也确立了这一制度.本文论述了派生诉讼的概念、特征和提起派生诉讼的前置条件.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派生诉讼制度的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过于简单及抽象,难以在审判中具体适用。随后出台的司法解释对其中部分内容作了进一步规定,但还是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许多程序和实体问题仍需立法进一步明确。文章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股东代表诉讼各诉讼主体的地位及职责、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效力及赔偿分配三个方面着手,就我国应构建怎样的股东代表讼诉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一直是公司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新《公司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维护股东利益的同时,实质上使此诉讼的利益最终归属于公司。那么如何定位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角色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国外的立法例、分析目前学术界与实务界存在的观点来对此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股东代表诉讼的国际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外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经验及理论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 :各国设立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维护公司利益。笔者通过结合国外经验并联系我国实际 ,提出了我国设立这一制度的现实思考。希望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建构有所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一部分,在规范大股东和董事的行为、维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2005年10月27日修订颁布的《公司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健全了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强化了股东对董事等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内部监督和制衡,对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了防范少数股东滥用代表诉讼,各国立法对提起代表诉讼股东的主体资格、前置程序、诉讼费用担保与计算、提诉股东的权利和责任等作了严格的规定。我国《公司法》对股东代表诉讼的规定尚存缺陷,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陈冰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324-328
当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权利,但我国公司法尚‘未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股东代表诉讼的法理依据人手,在借鉴各国先进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该制度的引进对于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增强公司法律制度的可诉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股东派生诉讼本身也存在着被滥用的风险。先诉请求规则就是针对派生诉讼而设计的过滤装置,其目的在于阻止没有正当理由的诉讼并尽可能地内部消化公司内的纠纷。我国虽然也规定了先诉请求制度,但在请求对象以及审查规则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