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日本出版新闻社出版了《如何制作封面?——书店店主制作的图书封面集》。这本书浓缩了属于图书封面收藏爱好者团体"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的许多故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组有趣的历史数字对比:1996 年,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全年总共引进和输出了5本书;2002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次就引进图书118种,输出图书56种。从5本书到174本书,这不单单是一个数量的飞跃,恰恰是一个出版实体质量上的升华:到了2002年,版  相似文献   

3.
曹庆臻 《出版参考》2014,(15):29-30
正"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推动文化创新、鼓励原创出版和推进走出去战略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从2006年开始,面向社科类、科技类、少儿类三种图书,每两年组织一次评选,每一类共有100种图书入选。笔者策划、编辑的《农民工高等教育需求、供给和认证制度研究》一书,荣获2013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这本书能够入选  相似文献   

4.
浅仓卓弥创作的《四天的奇迹》,由宝岛社出版了单行本图书。这本书问世后反响强烈。评论界认为宝岛社"做的第一本推理小说酷毙了",这本书因此荣获大奖。而让日本出版界最眼馋的,是宝岛社又推出这本书的"文库版"以后,通过书店员工手绘广告展开促销战略,使之成  相似文献   

5.
《脑脊髓血管外科学》从组稿到出版历经8年。责任编辑全程参与图书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并助推本书获批"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图书出版后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彰显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没有打开Publishing Books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谈论出版过程的图书.然而,打开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这是一本类似论文集之类的书,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描述.书中的作者,既有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出版经纪人,又有作者、读者、学者和书评者.可以说,图书出版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本书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些文章,既有对美国出版业的历史进行回顾的,也有对美国出版现状进行描述的,还有对图书出版未来进行展望的.正因为这些文章,丰富多彩,从不同侧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描述,我们才将这本书中译名定为<图书出版面面观>.  相似文献   

7.
日本出版新闻社出版了《如何制作封面?——书店店主制作的图书封面集》。这本书浓缩了属于图书封面收藏爱好者团体“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的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8.
听说要力石一本新的图书策划学的专著将要出版,我为他高兴. 我认识力石缘于2002年我那本《汪国真新作选》的出版,这本书是朋友张宝瑞和要力石一起策划出版的,收入在由他们二位担任总策划的新华出版社"金蔷薇"丛书之中.为这本书,宝瑞、力石还陪我一起去了河北石家庄举办新书发布活动,他们细致独到的策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9.
从《芝麻开门》说起 一本书出版后,出版信息在多长时间内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图书在多长时间内能被更多的读者读到?也就是说,读者知道这本书、获取这本书需要多少时间?最初思考这个问题,是我在2000年创作了长篇小说《芝麻开门》之后.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和国家政策向中西部的倾斜,西部越来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近一段时间以来,出版界敏感地把握住这一热点,推出为数不少的有关“西部”题材的图书。书业有识之士指出,出版界开发“西部”题材图书高潮即将来临。但是,从已出版的西部题材的图书来看,西部的图书市场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西部的出版资源仍有极大的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编辑作为一本书的主要出版人,也是关于这本书所有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优势地位会对图书的营销方法产生巨大影响。今天,有很多书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没有出版,因为一个出版社一年出版200多种图书,各个营销领域,如果要求销售、宣传、促销、广  相似文献   

12.
在每本书的版权记录页与封底上都有一行标明“统一书号”的文字,这就是根据全国图书统一编号为每本书编的书号。统一编号是科学地管理图书的必要条件,它的作用在于提高出版、发行统计工作的质量,便于书店和图书馆分类陈列存放。统一编号由图书分类号、出版社代号、序号三部分组成。如《中国出版史概要》的书号为17088。  相似文献   

13.
判断一本图书能否算作是好书,不用看内容,仅就外观而言就能让人爱不释手,这就是一本好书。精妙的装帧是一本书成为好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然而,装帧设计如果仅仅依赖美术编辑,那么即使有挖空心思的新奇形式,也是远远不可能使一本书成为一本好书的。本文谨以自己参与策划并编辑出版的一套文学图书"‘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为例,对于文字编辑在图书装帧设计中的作用谈一点浅见。作为图书出版的一个环节,书籍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图书出版商手册》一书作者卡普曼,全面论述了出版成功的七个因素,并附有六个研究案例。有心想做出版的人都应当读一下这本书。关键一,编辑程序不可少,没有编辑的投入和指导,一本书就不应该出版。关键二,重视一本书的整体设计和  相似文献   

15.
我说"读书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的兴衰是与一个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在十年浩劫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与两三位作家的作品,对于这几本书也只能众口一词唱赞歌.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的春风开始染绿中国出版阵地,在新闻出版战线上也开始真正实行"百花齐放",报刊的"读书"版也就应运而生,图书评论也逐步引入"百家争鸣"的气氛.  相似文献   

16.
国内出版社大多采用从已出版的中文图书中选择可能适合外国读者阅读的书籍参加各种国际图书博览会,或以向国外出版机构推荐的方式拓展海外图书市场,很少有按国外图书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的。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从"一本书"做起,主动策划"走出去"的选题,积极探索"走出去"的合作模式,打开了图书走入非洲市场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先来看两个关键词: 读客图书:近几年新崛起的民营图书出版机构,3年时间创造了20本书,码洋过亿的销售奇迹,平均单本书销量超过20万册,其中《藏地密码》单本销量就过百万,《侯卫东官场笔记》打响了"官场图书"第一品牌,成为"公务员必读",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册.  相似文献   

18.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1,(28):7
图书进军超市疑惑几重《出版商务周报》报道:以"图书进军超市新商机"为主题的第四期出版新观察论坛上,与会者表示,目前,大多数在超市购书的顾客多是抱着买菜时顺便买本书的心态,所以专业书未必会在大卖场、综合超市、便利店中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认可,经销商应该根据图书门类选  相似文献   

19.
在"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一本书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版现象,以"文学类图书衍生产品"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出版学、经济学、品牌学等相关原理,梳理和界定图书衍生产品以及文学类图书衍生产品的概念,结合实际案例,归纳总结文学类图书衍生产品品牌营销传播的经验,探讨文学类图书衍生产品品牌营销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图书的价值要回归图书本身,这是对的。现在很多人出书,不一定是为了要传播自己的思想或精神,而是为了出书而出书。这样的书看上去装帧得很豪华、很漂亮,但是没有有分量、有价值的内容。对这样的书,我认为就没什么出版意义。出版一本图书是否有意义,要看这本书有没有真正很充实、很内在的思想,有没有值得传播的价值。所谓“开卷有益”,我们必须保证读者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获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