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及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传统的数字校园的应用难以解决用户查阅信息的实时性与用户的移动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基于移动终端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相关技术的分析,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智慧校园接入的终端类型、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共享化和实时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各个高校陆续开展移动App、QQ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移动校园信息化项目建设。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中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广泛应用到高校移动校园建设中。高校通过对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设校园微信移动应用,可以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挖掘更大的用户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价格的大幅跳水,这些终端的使用占有率已经远远高于传统的数字手机.以年轻人为主要群体的大学校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因为便捷、快速,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更愿意使用移动设备来访问学校资源.校园提供更好的移动服务是必然趋势.结合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掌上机电为例,阐述了校园APP的现状、建设意义、建设内容以及展望未来高校APP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4.
智能终端的发展使移动互联网时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高校用户对移动应用的需求更加旺盛,高校移动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一大潮流。一个泛在的、智能的、用户友好的移动校园平台,应该能够在满足校园信息服务移动需求的基础上,让各类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化服务。相关人士表示,综合来看,作为高校传统数字校园的延伸,校园移动应用平台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应用程序出现在诸多领域,移动应用开发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立足于移动开发技术的背景,从现有的移动应用开发现状,对比不同移动平台的开发技术,比较三种主要的移动应用开发方式,以中间件技术的开发模式,对移动应用程序上内容的实现进行了阐述,结合校园学习资源,以三种平台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个终端的移动客户端为例,初步实现了一个简易校园移动学习应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移动校园出现的背景以及移动校园的概念。其次,论述了构成移动校园的基础的移动平台建设所需具备的特性。最后,论述了构成移动校园的上层应用的移动应用建设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亟需基于传统以PC互联网服务为主转向为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主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本文研究了高校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呈现出轻量化、个性化和即时化等新需求,针对这些新需求,提出了基于现有信息系统资产和移动信息门户(移动APP门户和微信公众号)构建面向移动互联网服务的移动应用建设框架以及该框架应用集成思路,最后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移动应用建设实践案例验证移动应用框架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数字校园中的智能移动终端应用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能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之一。由于学生自制能力还处于发展期、智能移动终端软件环境存在不足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应用智能移动终端的效果受到质疑。本文基于此问题分析了智能移动终端在中小学数字校园中的使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操作管控、制度管控、时间管控、软件管控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智能移动终端的管控框架,同时对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管控框架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给出了两个在学校实施的移动智能终端管控案例加以佐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9,(2):33-38
作为"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硬件设备,移动终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适当性已成为信息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研究主题。文章在明确移动终端进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移动终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功能与形式,提出移动终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师生交互方式、内容呈现形式及阅读行为等方面的挑战,建议在移动终端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中心与边缘、"有语"与"无语"、现实与虚拟、"读纸"与"读屏"等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生中智能手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以及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移动学习影响力突显.微课这种新型学习资源受到大学生的欢迎.结合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接受微课进行移动学习的情况,提出了在移动学习中提高微课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终端应用越来越普及。与传统互联网平台相比,移动终端有利于信息集中化管理,其带来的便携性、时效性、个性化是其它工具无法媲美的。针对校园信息服务APP需求,采用移动通信技术和Android开发平台,对应用平台总体框架进行了规划,重点研究了系统实现中涉及的几个关键技术,实现了登陆、注册、招聘信息、活动信息、课程安排、学校新闻、分享等功能,提高了学校信息化管理运行效率与层次,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2015,(10):73-79
MOOC已经在国内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关于MOOC的移动学习方式研究鲜有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使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上网的比例越来越高,探讨移动环境下的课程学习十分必要。文章拟从用户的视角,评价国内外主流开放课程平台的移动终端(APP)应用,选取网易公开课、清华学堂、TED、Coursera四个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开放课程平台,以安卓系统为例,通过手机APP的安装进行评测。文章还采用归纳整合的"MOOC移动终端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维度对比分析,评价了MOOC移动终端的运行和服务质量情况,提出了移动终端平台优化对策,以期为MOOC移动终端应用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基于移动终端的校园移动OA系统设计方案,针对移动终端的非标准化,提出用于移动互联网中间件模式。对移动OA实现平台进行系统架构和功能设计,着重分析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冗余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5,(3):69-75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集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移动校园具有典型的移动互联网特征,但又具有其独特的"私密、社区、共生"的生态特性。文章结合黑龙江大学移动校园的建设案例,针对校园特征与互联网模式的移动校园进行分析,定位了移动校园的功能及用户需求,提出了"应用驱动,开放共赢"的建设理念,并描绘出移动校园的生态链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终端不断涌现,大量丰富的应用给高校的教学、生活提供了便利。面对数字化校园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提出的新需求,以及大量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在校内广泛使用的现状,东北财经大学的信息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在现有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建设高速、便捷、易管理的无线校园网并保证整个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是网络信息管理中心承担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慧校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高校不得不加大移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在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以及智慧校园的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某高校应用各种微信产品构建移动应用平台的实践,提出了应用微信构建多入口移动应用平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手机在校园中的移动应用逐渐有升温的趋势,对于高校移动数字校园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技术发展和民族院校的实际需求角度展开分析,认为移动数字校园建设的时机已到.同时,从移动服务与移动学习两个角度探讨了民族院校移动数字校园建设思路,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8.
数字教育已经成为近几年各高校基础建设的重点。一般来说,数字教育建设包括数字化信息终端、数字校园、数字图书馆、校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几大软、硬件平台建设。其中,数字化信息终端、数字校园作为数字教育的基础设施受到了各校重视,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国内知名移动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福日认为,在以倍速竞争的社会里,只有把握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方向,顺应潮流,才能满足用户对信息化日益增长的种种需求。因此,福日抓住移动计算这一未来计算终端的发展方向,强调产品的移动性、便携性,并围绕这一发展方向,先后推出笔记本、移动PC、“福日GWN”无线宽带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方案。其中,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已习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移动娱乐等,但用户在享受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身份仿冒等安全威胁。由于移动终端的特性,以 UKey 为载体的传统数字证书无法在移动终端得到应用。以移动终端数字证书应用为导向,通过对现有移动终端数字证书存储方式的分析,比较现有存储方式的优缺点,提出基于 TEE+SE 的移动终端数字证书方案,解决了现有蓝牙 KEY 携带不便、服务端私钥模式对用户风险较大,以及密钥分割方法与电子签名法兼容性等问题,并指出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移动终端厂商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基于 TEE+SE 的数字证书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移动终端数字证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96):19-20
文章主要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的技术促进生态型学校的构建。利用各类移动终端,将信息数据应用在日常的教学教育上,为教育宏观决策提供数据基础,从而达到更高效、精准地掌握学生发展情况,增强家校沟通,及时调整学校课堂、课程、德育、环境四大维度的工作方向与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初步实现学习、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符合生态型校园需求,并初步形成校园移动信息化的管理思路与成果资料,为日后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