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点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个目标对应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中的第三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简言之就是情感。于漪老师语文情感教育观如是说:"情感教育是心灵相接触的教育,是一种在感化、陶冶中使学生的素质和品格得以升华的教育,没有了情感,语文教学就会失去灵性、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情感。教材中选择的课文大多都是饱含作者感情的精品佳作,需要学生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是愉悦人的一种审美活动。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在此,本文对情感教学展开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把知识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语文尤为如此。常言道:"文以情动人"。哪一篇课文不饱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以适当的方法,适时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呢?  相似文献   

4.
王薇 《考试周刊》2014,(50):38-38
<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元说:"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显然,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情感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程度。人类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具有丰富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情真意切;欢情、豪情、悲情,情景交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目标,情感教育应贯彻语文教学始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启迪、培养、完善学生情感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就决定了其更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走进体验感悟的新课堂。本文基于语文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进行初探并提出实施"熏陶感染"式教学策略的建议,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合理地想象补白、换位体验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并升华情感。一、深入体验,找准情感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的要点、重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1.定好情感基调。从总体上讲,不同的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是有差别的。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的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在语文教学中生出很多困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然进入学习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的学习。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前展示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倩 《考试周刊》2014,(86):11-12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情感教育就是语文教育的得法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情感"越来越受到学校语文教育的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是必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新课标对情感教育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感特点,阐述其必要性,并探索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学科,它的学习和运用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素。根据心理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消极情感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进行教学,让学生也得到感染,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只有积极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  相似文献   

10.
杨洁 《考试周刊》2013,(7):35-35
<正>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本课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本教学设计是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是以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师生围绕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中适切的单元主题,通过共同的语文学习内容、言语实践情境、自身语文经验进行对话,使学生与语文文本中的语言内容建构全新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语文核心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实践运用,理解语文对于自身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体验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其价值取向表现为:语文教育思维由"演绎"走向"归纳",语文学习内容由"蓝本"走向"文本",语文教学文化由强调"德性"走向尊重"个性"。其核心特质是:知识有宽度,情感有温度,资源有广度,文化有厚度,结果有效度。其基本实践路径是单元主题教学。  相似文献   

12.
信青霞 《现代语文》2005,(10):51-51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感悟.如何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这其实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具体体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刘勰也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说:"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看来,"情趣"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那如何让"情趣"来辉映语文的课堂呢?笔者以为要做好"四点"。  相似文献   

14.
有一句话这样说道:"真正意义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以精神培养精神,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点燃情感,"我很赞同这种说法。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缺失了情感教学,那一定是失败的语文教学。因为不能点燃情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引导学校展开思维,就不能做到以情激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语文课程不仅仅只是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质。因此,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人类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感悟,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人格情感、伦理道德等精神层面的品质。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将人文教育不断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先后15次用上了"体验"这一词眼,如"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写道:"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如"教学建议"中写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多有提及:"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明确告诉人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感以及怎么实施。主要从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后作业中巩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言传身教中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配合",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语文跨学科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一大亮点。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知识不再被分割成不同条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跨学科学习中得以沟通、整合、更新。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情感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下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完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情感教育应是教育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而本文将通过对情感教育意义的分析,提出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成长,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情感体验、生活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