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登一 《大观周刊》2012,(33):30-30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惠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学堂乐歌也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方良 《兰台世界》2012,(19):33-34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受到国外音乐文化的冲击,许多音乐人因此展开了对中国音乐发展"国际化"与"民族性"问题的思索,开始主动引入国外音乐元素并逐步改良传统音乐艺术。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盛行和国乐改进的出现,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独特音乐现象。  相似文献   

3.
沈心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在中国教育界发起的"学堂乐歌运动"让学堂乐歌广为流传。本文主要介绍了沈心工的生平,及其领导的学堂乐歌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并具体分析了沈心工乐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富有民间音乐资源,以歌曲振奋民族精神,特别是在民族危亡重要关头,通过整理挖掘民间歌曲,唤醒民众,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御侮,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贵传统。现代中国社会风雨如磐,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异常重视民间歌曲的价值意义,从启蒙民间到走进民间,研究和运用民间歌曲,形成逐渐系统、完善的民间歌曲理论。中国现代民间歌曲理论研究可以划分三个基本阶段,即承启近代文化发展的学堂乐歌教育歌唱运动时期,在科学、民主思想影响下所出现的"五四"歌谣学、民俗学与乡村教育运动时期,新音乐运动与大众文艺运动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学堂乐歌的开创者沈心工,并非生于音乐世家,但他凭借对音乐的观察、爱好和对音乐教育的独到理解,开创了近代中国学堂乐歌时代,并创作出了近二百首音乐作品。他的代表作《黄河》充分展现了他的音乐创作才华。  相似文献   

6.
谢霜 《兰台世界》2015,(1):156-157
李叔同的《送别》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学堂合唱乐歌,其简洁流畅的审美风格,深邃淡雅的审美意境,字里行间彰显着浓郁的民族特色。《送别》开创了中国合唱音乐史上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今人大概觉得,时不至五四,文化一如故。实际上,这是错觉。如果说,洋务运动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改革限于器物层面,对传统文化的触动不多,那么,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实际已经开始,新思想新文化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学堂乐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相似文献   

8.
"调声"是一种海南地区特有的音乐形式,集歌舞为一体。"调声"源自于海南地区古老的"山歌"。民国以后,在新式学堂乐歌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为"调声"在海南地区广泛传播,成为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  相似文献   

9.
<正>沈心工被国人誉为"学堂乐歌之父",主要源于其自行创作和编写的学堂乐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被学生广为传唱,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所以本文就主要从沈心工的音乐思想的形成、音乐题材的选取和音乐教育的策略等方面来阐述沈心工在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方面作出的贡献。一、风雨兼程的求学之路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于清同治  相似文献   

10.
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从整体看,它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音乐教育史介于音乐史和教育史之间的一门边线性历史学科。它既从属于音乐史,又可视为教育史中的分科史。研究音乐史和音乐教育史中某些共有历史事件时,不难发现音乐史与音乐教育史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1.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字叔同,号弘一.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他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长于诗词、工于书画,集音乐、戏剧、篆刻、金石、教育、哲学、法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1.我国现代音乐的启蒙先驱者.李叔同是作词、作曲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音乐创作的人.他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两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久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曾创办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忧国忧民的乐歌.  相似文献   

12.
李叔同早年执教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事音乐教育活动,并创作了大量学堂乐歌。在创作过程中,李叔同坚持民族化创作原则,从而将学堂乐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近代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追溯中国音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历史,分析中国音乐在日本的传播现状,试图寻求更好推广中国音乐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时报>为研究文本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该报对中国音乐的报道.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加之西方乐迷的音乐审美倾向使中国音乐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创作既可以融入当代国际文化潮流又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新时代音乐.  相似文献   

15.
曹涛 《兰台世界》2015,(5):93-94
在中国,钢琴艺术和其他音乐艺术一样,受转型期的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以及本身规律性制约的影响很大,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变,我国钢琴音乐文化走过了萌生、崛起、壮大的过程,逐渐走入了辉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钢琴艺术和其他音乐艺术一样,受转型期的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以及本身规律性制约的影响很大,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变,我国钢琴音乐文化走过了萌生、崛起、壮大的过程,逐渐走入了辉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忧虑的笔触,描述了中国音乐文化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所呈现的状态与危机,即传统音乐精神和原生态音乐的缺失。同时又分析了中国音乐文化应保留并发扬的东方特有的音乐思维和感悟方式。最后,探讨了中国音乐文化在大众传播媒介下生存的方式与出路。  相似文献   

18.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其不仅仅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典范,更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发明和创举.作为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乐器,钢琴在传人中国之后,又经过不断的沿承和发展,在现代音乐发展的历程上树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音乐历史悠久,伴随其实践而产生的乐学理论极其丰富。同时也反映了音乐文化发展状况的资料,包括乐器、乐律、乐曲、声乐、演奏、音乐理论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诗歌、舞蹈、戏剧等。音乐文化经常伴随着下列活动而进行交流往来,即有关国家的人民的接触交往、商业活动、人民的迁移流动、政府间的政治和外交活动、宗教的传播等。这份珍宝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相似文献   

20.
廖坤 《大观周刊》2011,(52):216-216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屠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冲击逐渐被边缘化,因此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须从多方面努力探索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