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中有一类以表现现代人的欲望渴求为写作重点,其中以张欣、何顿为代表。张欣和何顿的小说都将现代都市中人的欲望作为表现题材。张欣的都市欲望小说会预设光明的结尾,而何顿的小说则对欲望失控的人物进行惩罚。这显示出他们对都市欲望的复杂态度。  相似文献   

2.
从欲望叙事考察以虚幻的时空中的人物活动为叙事中心的架空历史小说,可以发现这类作品通过满足读者的权力欲望、对安全感缺失的焦虑、对物质的欲望追求,表现了现代人的的核心欲望。  相似文献   

3.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早期作品中的杰作。该剧通过描述人物角色对物质和情感双重欲望恣意发展所引起的强烈冲突,表现出欲望诱惑下人性的扭曲以及爱和宽恕的强大力量。当然,该剧深刻的悲剧性同《圣经》对它在多方面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春树作为80后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她的小说中多以表现放纵青春作为她的成长方式,对欲望的追求是她面对成年社会的一种恐惧宣泄,我们通过探讨她小说中的欲望主题来了解春树为代表的残酷青春小说。  相似文献   

5.
美国现代戏剧<榆树下的欲望>,<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和<动物园的故事>是三部表现小人物的生活悲剧,其悲剧性有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三部剧作分别围绕悲剧人物展开了悲剧与命运,悲剧与面具以及悲剧与抗争的三重关系.悲剧人物无法摆脱孤独的宿命,是自我的不可抗拒和战胜,更是社会力量对人性的扭曲和倾轧.  相似文献   

6.
施蛰存的小说长于以心理分析的手法表现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心理,而他的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为主角和以历史情境为背景的双重性质,使其人物心理矛盾性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施蛰存历史小说中人物心理矛盾性的三方面表现,即圣人形象与凡人心理之矛盾,道德理念与人性欲望之矛盾,情欲与死亡之矛盾,从而研究其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7.
探讨小说《缅甸岁月》中人物塑造表现出的自然主义的主题,作品中的人物几乎都被强烈的欲望左右,他们的人性中充满难以抑制的物欲、情欲和复仇欲,从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命运。作者借这些人物的命运预示大英帝国的衰落和灭亡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戏剧《欲望号街车》中的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欲望号街车》中,剧作者田纳西·威廉斯采取一些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手法,以富有诗意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内心,反映了文化碰撞和阶级碰撞,表现了幻想与现实、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以单纯、简约的文体著称于世,对现代小说创作具有深远影响.他的著名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是体现他女性声音与男性眼光的经典名篇.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模式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尖锐冲突,同时运用象征手法间接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感受、心理状态和情感欲望,用动物作为人物的心理象征,增加了小说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0.
正我画人物写生,主张力求将对象表现得朴实自然,着力于神态、情绪的体察与刻画,使其淋漓于纸上。要画好人物画,首先对所要表现的对象须有强烈的感情和表现欲望,才会让笔墨之间有情有意有内容,这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观察、理解对象要细致深入,多体会人的内心活动,始终抓住对象的精神气质、思想情绪和性格方面的东西,才能获得深刻而正确的感受。同时,对人物形貌特征的观察描绘也不能放松,人内心世界的活动往往在  相似文献   

11.
欲望是后现代哲学与文学中的重要命题,是格非小说<欲望的旗帜>中的主题和核心,也是小说中人物自我发展和故事推进转变的原始动力.从现实层面、个体无意识层面和文化无意识层面解读<欲望的旗帜>中的欲望,可以发现正是因为欲望对现实的腐蚀、对超我的解构以及对"父法"的消解,构成了当代文明在现实、人性和文化中的困境,充分体现了"废墟的溃败".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的一些小说对人物的心理分析、精神解剖和性格描写有时表现出某些酷似弗洛伊德心理学的东西,他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即可明显看到这种弗洛伊德的趋向:强调主人公自我人格完善过程中本能欲望与高尚道德、宗教感情的冲突,对主人公性冲动的描写,俄狄浦斯情结式的描写,对主人公及其他人物的一些类似认同、移情、投射、白日梦等行为、表现的描写,都与弗洛伊德的有关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活动背景大班幼儿对新奇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乐于欣赏多种题材和形式的童话故事,在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1.大胆想像故事情节,体验创作的乐趣。2.能够利用动态人物来表现简单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麦克白》中的人物麦克白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就在于个人力量的毁灭。那闪着金光的王冠确实让人着迷,它是个人力量的象征,麦克白就因它而酿成悲剧。他具有百倍的勇气和能力,权力的欲望使他不甘心在别人的影子下生活,但内在的欲望和外在道德的束缚让他痛苦挣扎。在他的整个抗争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他的毁灭是一个巨人的毁灭。  相似文献   

15.
在爱略特的《荒原》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欲望的客体同时也是欲望的主体。本文通过遴选分析部分女性人物的遭遇,从而解读西方战后一代人的精神幻灭及女性在这一时期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艾伟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南方》为分析个案,通过对小说中几个人物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命运轨迹展示,来隐喻一种历史的混沌和怪诞,也正是这样的混沌和怪诞造成了这些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这样的审美叙事方式,不仅表现出小说家试图通过文学的方式重返历史现场的欲望,而且欲意透过历史的迷雾剥示革命文化对人的精神和命运的影响,从而为文学政治的重建做出了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迟桂花》是郁达夫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反映了与《沉沦》等前期作品不同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关系的梳理、故事情节的整合以及女主人公莲的形象内涵等的分析与解读,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欲望社会里人间真情的久违。  相似文献   

18.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重要剧作。文章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欲望号街车》中人物感情的冲突,人物的内心欲望的挣扎,以及人性的泯灭,揭示了威廉斯作品的伦理关怀,进而揭示了田纳西.威廉斯的剧本对构建和谐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善于挖掘人物的心理深度,她的人物几乎都具有很强的心理深度.而《金锁记》应该是张爱玲对人物心理挖掘最深刻、最触目惊心的作品.《金锁记》描写了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的心灵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的心理人格剖析为我们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人物心理人格的状态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与命运。在欲望四处游荡的社会里,本我狂放、自我折磨与劝说、超我缺席与缄默,这是格非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中主要人物心理人格的不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