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露 《江苏教育》2010,(10):45-46
看罢卢老师的《简单结构的设计》的课例反思,很有感触。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教学体验:一堂课只讲理论,没有实践,会把"活"的内容讲"死";放手实践,能把课上"活"。但很多时候,又容易陷入了"只讲就死、动手就活、再活就乱、一乱又讲"的怪圈。要想走出这样的怪圈,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在对话、自主、合作、探究之上的课堂教学理念,从而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正>常有人说:课堂秩序要"活而不乱"。仔细分析,这"活而不乱"其实是个伪命题。课堂教学要追求"活",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活"而不"乱",就显得有些自相矛盾了。因为"活"就意味着"乱","乱"也附带着"活"。只要"活"不要"乱",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活"没有错,避免"乱"也没有错,错就错在把两者对立起来,不仅实践上行不通,也会让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秩序时进退维谷,怎么也难以达到"活而不乱"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正>精心没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得好、"问"得巧,可以让课堂活而有趣、活而有效、活而有理,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目标。一、导入新课,活而有趣"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通常是先讲"资源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致使课堂陷入空洞的说教。如能在上课伊始就设置情境,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知。情境一:温家宝说:"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牛奶。"当时牛奶年产量仅1200万吨,孩子约3.7亿。问题:(1)请计算温总理的牛奶梦能实现吗?  相似文献   

4.
焦会娟 《成才之路》2013,(19):56-56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即不呆板,不被动",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精髓、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讲"活",展现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要变在哪里?实际教学中有两种倾向:一是新的"飘"起来。不顾及语文教学规律,一味追求"新手段""新方法",制定玄而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非驴非马",语文能力培养"隔靴搔痒",教学落不到实处;二是新的"乱"起来。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程序乱,不同文体教学基本方法被改头换面,各种教学处理无所适从。究其原因是对语文教学规律认识不清,教材处理方式不对,我认为在进行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实""新"与"活"。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教学是围绕学生的学习而展开,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反映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要有助于教学从重知识到重智慧的转变.逐渐把教学的重心从知识讲解转向知识的生成,初步有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感觉,一位教育专家把这一过程形象地称为"洗课",明确地说,就是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和"不教什么",要确立学生能学能做的,教师不包办,重点要放在知识的生成和整合上.本文就教学实践谈谈对"洗课"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具体做法.一、要做好试卷分析试卷分析是整个评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讲"是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刚工作的时候我有所忽略,每次测试后为了追求教学节奏上所谓的"连贯"和"趁热打铁",总是在改完试卷后还没有来得及认真分析就仓促地对试卷进行评讲,这样虽然能够较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往往课堂效益很差,常常出现学生前不久刚做过的题目仍然大面积做  相似文献   

8.
液压传动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讲好液压课,要突出如下三个特点理论教学"有声有色",实践教学"有的放矢",课程设计"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9.
<正>同样的课堂,怎样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有激情,我认为不妨让学生开讲。让学生开讲,是学生将"我学"的过程、方法、结果、困惑等清清楚楚地讲出来,让学生听、让教师听,其效果与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大不相同。一、让学生开讲,转变教学理念,翻转教学流程长期以来,讲是教师的专利,听讲或认真听讲是学生应有的姿态。课堂上教师要讲,而一旦讲得太多就容易造成"满堂灌",让听者感到沉闷、乏味,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便弱化了。教学中,如果把讲的权利交给学生,课堂呈现的将是另一种情形。例如,在教学《经济生  相似文献   

10.
名家说招主体参与式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源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要求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发现学习"的理论。这一教学模式实施的好处在于能最大化地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改变目前写作教学的无序、低效状态。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主体参与式作文教学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优化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形态,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热忱地投入到写作中,从怕写到爱写,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写作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中考备考的复习时间里,怎样才能充分整合三年所学,高效做好复习备考工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总的一点是在战略上要"藐视",不怕,不怯,不慌,不乱;在战术上要"重视",有规,有矩,有法,有为. 一、上活一节思想课 说到底,教师从事的是"交心"的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让他们面对艰难不畏惧,面对挑战不却步,就得和学生"交心".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我们备课组对"如何上好单元复习课"进行了探讨,并且每位教师上了一节课进行交流.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有的教师把课程内容重复讲了一遍,大部分时间在"炒冷饭",还有的教师把知识点罗列之后,讲了一道例题就下课了,……为此,笔者思考一个问题——复习课能不能上出一点新意?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不当之处,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是教育与听者的情感交流。下面就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以求教于同行。首先要努力扩大师生之间的相融度,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只有课堂上师生心理相容,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我的做法是:首先,课前了解"学情",接纳学生自学后的建议。如讲"瀑布"一课开始时,我对陌生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杜如周 《考试周刊》2014,(87):140-140
<正>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形势下的有效课堂越来越多地引起教师们的关注,那么历史教师如何能在有限时间内讲"活"历史,把难度大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讲出来,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效率,提高教学效率,是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课题。下面就谈谈我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的。一、课前深入研究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张仕红 《考试周刊》2012,(84):172-173
最近学校组织"高效课堂组内赛课",听了几节课,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有如下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课堂?怎样才能上出一节精彩的课?经过深思,反省、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要想上一节高效率的精彩的课,就要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做足工夫:如教学的设计、教师的语言、示范,以及评价等;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一节课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参与,就成功了一大半。  相似文献   

16.
查晓玲 《江苏教育》2012,(Z3):13-16
【设计理念】这是一节"竞赛课"。说实话,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一定要精彩,一定要圆熟,一定要吸引评委眼球,一定要获奖……可是,一连串的"一定"却把我自己给"定"住了,思路怎么也打不开,备课一度陷入僵局。怎么办?回到原点。这节课,我究竟想上成什么样?长期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让我对"识字"教学有颇多心得。我一直觉得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是"就字论字",就课本上那些生字,老师就这么教,学生就这么学,看似天经地义。其实,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都不是零起  相似文献   

17.
卢令 《江苏教育》2010,(10):43-43
尽管这学期有意识地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但还是有位同学给我写了张纸条:上课老师讲得太多,做得太少。通用技术不常动手,怎能学好技术?光说不做,岂能记住?我回答"老师有很多怕,最怕上课声太大"。实事求是地讲,我更愿意采用讲授式教学。中间穿插几次学生活动,只要符合《课标》,突出重点,一节课也就过去了。我也比较擅长讲授理论。  相似文献   

18.
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真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由"关注学生知识的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活动",拒绝"纯理性"的数学课堂,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对此,笔者就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动手实践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和怎样让动手实践学习活动更有效谈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越仔细,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也能更多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表现得也更充分,因此应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一、多方面激发,培养观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变"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观察时才会用心,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所以在平时教学活  相似文献   

20.
试题讲评课是一种延伸了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复习课,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可惜的是有的教师对试题讲评课不够重视,在讲评课上或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答案从头到尾念一遍,或是把讲评课当成"批评课",对学生发火、渲泻不良情感,这样的做法对教学极为有害.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就必须加强对讲评课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