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激流皮划艇运动在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正式加入奥运竞技大家庭,我国于1999年正式开展激流回旋项目。目前世界上法国、德国、斯洛伐克等国家的水平较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获得两个参赛资格,其中男子双划获得第十一名、女子皮艇获得第十八名,皮划艇激流回旋设男子单人皮艇、男子单人划艇、男子双人划艇、女子单人皮艇4个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2.
石严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62-363
梳理2003-2011年间历届皮划艇世锦赛男子单人皮艇3个项目的比赛成绩,对比赛成绩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欧洲占据男子皮艇项目绝对优势,亚洲水平较低;200m项目成绩逐年提高,500m项目保持不变,1 000m项目成绩有下滑趋势;200m项目与其他距离的相关性不大,但500m与1 000m项目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单人艇项目优秀运动员的多人艇实力也较强。对指导我国男子皮艇项目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严石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5):472-473
对伦敦奥运会皮划艇项目单人艇决赛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欧洲国家仍然在该项目中处于垄断地位,男子单人皮艇200 m竞争最激烈。通过与中国队的比较分析,对发展中国皮划艇项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特征的科学化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以前,我国运动员在皮划艇激流回旋4个奥运项目(男子单人皮艇、男子单人划艇、男子双人划艇和女子单人皮艇)上的成绩,均未进入过世界前15名。通过几年的努力,在2008年的两站世界杯比赛中,获得男子双人划艇和女子单人皮艇两枚银牌,取得历史性突破。但北京奥运会上,国家皮划艇激流队最终仅获得双划第10、单划第11、女子皮艇第13、男子皮艇第21的成绩。与前期的快速进步相比,此次奥运会的失利看似偶然,但却反映出我们仍未真正把握激流回旋项目的本质规律,对其特点的认识过于简单和片面,同时也说明,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中国皮划艇1991年选拔队81名男女运动员体质测试的19项形态指标及其27项派生指标的数据;并与80年代国内外皮艇划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我国皮划艇运动员的一般形态和部分专项形态特征,基本上接近或达到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形态特征标准.但男子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脂、身高和女子皮艇运动员的肩臂长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6.
自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皮艇项目夺冠之后,皮划艇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好,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皮划艇运动员的训练更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即对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各个年龄阶段的训练任务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皮划艇运动包括皮艇和划艇项目,近十几年来,我国皮划艇运动在某些项目上得到较快发展,竞技水平迅速提高,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蝉联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相比较而言,皮艇较为落后。目前国内对皮艇运动的科研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存在很多空白领域,满足不了我国皮艇运动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需要。国外皮艇运动的开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了解和认识国外皮艇运动的科研前沿和热点领域,有助于提升国内皮艇运动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把握皮艇运动的特征和规律,为我国皮艇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育材提供指导。从这期开始,我们将连续刊出前中国皮划艇队科研组成员、曾获中国皮划艇协会颁发的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科技贡献个人荣誉称号的裘艺博士的专题文章,对国外皮艇运动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作系列介绍。皮艇运动员的形态、机能和健康特征一方面是训练导致的专项适应性改造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依据。形态特征是皮艇运动员机能的重要载体,同时皮艇运动员长期的专项训练会导致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的变化,对机能指标的监测和评定已成为训练监控及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另外健康特征对耐力项目运动员的竞...  相似文献   

8.
在功率自行车上测得的中国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与在皮划艇测功仪上测得的最大吸氧量基本相同.男子皮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41L/min和55.59mL/min/kg,男子划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50L/min和56.62mL/min/kg,女子皮艇运功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3.15L/min和45.60mL/min/kg.同其他周期性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氧吸量相比,皮划艇运动员每分吸氧量较高,而以体重计算的最大吸氧量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全运会男子皮艇比赛资料的分析发现:国内男子皮艇运动有着向奖牌集中、强队垄断金牌、兼项队员更多的趋势;同时具有项目整体水平发展不一、多人艇较单人艇成绩提高幅度要大的特点;男子皮艇运动员在1000m项目上个体能力提高较慢、运动员之间能力差距较大。结合访谈调研分析发现要提高国内男子皮艇运动的水平需要在单人艇1000m项目上进行突破,并对速度结构和兼项等训练理念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酸阈在皮划艇项目有氧能力监控中的应用方法。方法:以13名国家皮划艇队1000m组男子皮艇(7人)和划艇运动员(6人)为研究对象,在皮划艇航道水面上分别完成4级递增负荷的1000m划船测试,记录成绩、心率、乳酸、风速和水温,以4mmol/L乳酸对应的船速(m/s)为乳酸阈速度,同时测试晨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和血尿素,以上述方法对国家皮划艇队伦敦奥运年训练周期进行了6次系统监控。结果:乳酸阈速度与皮划艇专项成绩密切相关(男子皮艇r=-0.889,P=0.018;男子划艇r=-0.951,P=0.004),在对不同测试日风速、水温进行校正及机能状态的比较后,发现不同训练周期,皮划艇运动员乳酸阈速度呈现明显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训练敏感性。结论:乳酸阈速度适于监控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变化,但需要对测试条件和实验对象的机能状态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伦敦奥运会激流回旋男子单人皮艇、女子单人皮艇、男子单人划艇和男子双人划艇决赛的国家、最终成绩、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与体重等有关信息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激流回旋世界格局依然是欧洲主导,但分布较广;世界优秀运动员年龄及形态数据为国内选材提供了参考;男子双人划艇竞争最为激烈,其次是男子单人皮艇。  相似文献   

12.
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分析法的基础上分析介绍了静水皮划艇项目的专项运动特征、速度结构的表现形式,相应的战术在大赛中的制胜作用、国内外在皮划艇比赛中速度结构的实践运用,目的是总结皮划艇比赛中的竞速规律、速度结构模式和能量代谢特点,提出皮艇战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从形态学、生理学、器材、训练学和监控诊断5个方面对静水皮划艇自1936年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以来75年的比赛成绩发展进行了分析。更高、更强壮的运动员的招募带来了皮划艇运动员生理能力的提高,对专项供能特点认识的深入促进了对有氧能力的重视,器材的不断发展使得运动员专项运动的效率不断提高,训练量的减少和训练结构的优化提高了运动员能力适应的有效性,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监控诊断的进步增进了对专项特征的了解和训练科学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体质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苗族的独木龙舟是举世无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人类学"田野工作"(field-work)方法,对黔东南地区清水江及其支流巴拉河流域的37个苗族村寨独木龙舟竞渡的选手进行了体质形态的调查测试.结合体育人类学理论,进行了苗族独木龙舟竞渡选手与全国成年人、青少年以及国际标准竞技小龙舟运动员的体质分析;对苗族独木龙舟竞渡选手与贵州世居苗、侗、土家、布依等民族的体质形态进行比较,对其体质人类学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表明苗族独木龙舟作为一项旨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延续力的传统习俗,并无体育意识和健身动机,其运动形式可以视为体育萌芽,实质上,更应当作为一项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待.  相似文献   

15.
统计国内外赛艇项目当前的最好成绩,分析各自的特点,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认为国内外赛艇项目女子轻量级差距最小,男子公开级差距最大,为国内赛艇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是我国在1999年新引进的奥运会竞技运动项目,经过短短的7年多时间的摸索和奋斗,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让世界激流界惊讶的进步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我们对于该项目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还是比较有限.笔者有幸作为国家队教练员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国家激流队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对国家队和四川队以及在国外的见到的优秀世界级运动员的训练的总结与分析,总结出皮划艇激流回旋是以依靠自身体能和借助水能控制船为目的的,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智能性技巧类竞速项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上250m单人艇多级负荷法对广东省汕尾市青少年男子皮艇进行了乳酸测试,运用绘图法找到了运动员大致的个体乳酸阈,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此方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of elite canoe slalom athletes based on the class they paddle in and the strategies they use in competition. Canoe and kayak footage was recorded using three cameras and analysed using lapsed-time time–motion analysis.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on the ten fastest competition runs for men's kayak and canoes and women's kayak for the 22-gate semi-final/final course at the 2005 canoe slalom world championship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ategories of paddlers revealed that despite canoe paddlers taking significantly (P ≤ 0.05) fewer strokes than kayak paddlers, the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slower than men's single kayak paddlers with respect to their run times and only significantly slower between 4 of 22 gates. Results revealed also that paddlers using different turn strategies (spin vs. pivot) had significantly (P ≤ 0.05) different split times for the gat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ecution of the manoeuvre. For a paddler this means that their individual strategy could be analy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s to determine if alternate strategies would be beneficial to thei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查阅了国内外大量体操文献,从功能意义、比赛目的、组织形式、参赛队员等几个方面对世界大众体操节与我国的仙桃国际体操节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在推广普及体操运动方面与西方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推广目的不明确,比赛的组织形式上尚不成熟,比赛时间不固定等方面,从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体操分支发展中的不平衡,体操项目的推广措施及手段方面存在源头性的错误,使我国体操尽快摆脱“重竞技轻大众”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