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通过对全运会男子皮艇比赛资料的分析发现:国内男子皮艇运动有着向奖牌集中、强队垄断金牌、兼项队员更多的趋势;同时具有项目整体水平发展不一、多人艇较单人艇成绩提高幅度要大的特点;男子皮艇运动员在1000m项目上个体能力提高较慢、运动员之间能力差距较大。结合访谈调研分析发现要提高国内男子皮艇运动的水平需要在单人艇1000m项目上进行突破,并对速度结构和兼项等训练理念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严石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5):472-473
对伦敦奥运会皮划艇项目单人艇决赛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欧洲国家仍然在该项目中处于垄断地位,男子单人皮艇200 m竞争最激烈。通过与中国队的比较分析,对发展中国皮划艇项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参加亚运会与全国皮划艇春季冠军赛的皮艇运动员划桨技术和竞速结构的不同,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优秀运动员的划桨技术和竞技能力;研究方法:通过SONY摄像机对2010年全国皮划艇春季冠军赛和广州亚运会的200 m皮艇项目中参加男子单人皮艇(MK1-200 m)的运动员进行全程跟踪与定焦定点拍摄,运用德国SIMI运动分析系统对MK1比赛中亚洲优秀代表队的划桨技术和竞速结构做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MK1-200 m皮艇项目中,参加亚运会与冠军赛的运动员在一桨划距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时间、艇速和桨频指标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员的划距与桨频呈现出高度负相关,处理好桨频与划距的关系是运动员提高艇速的关键;两组运动员的出水角呈显著性差异,尤其是B组的出水角过小,划桨周期的时间较长,桨频降低从而使艇速下降,因此认为,桨的出水角不能过低。  相似文献   

4.
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特征的科学化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以前,我国运动员在皮划艇激流回旋4个奥运项目(男子单人皮艇、男子单人划艇、男子双人划艇和女子单人皮艇)上的成绩,均未进入过世界前15名。通过几年的努力,在2008年的两站世界杯比赛中,获得男子双人划艇和女子单人皮艇两枚银牌,取得历史性突破。但北京奥运会上,国家皮划艇激流队最终仅获得双划第10、单划第11、女子皮艇第13、男子皮艇第21的成绩。与前期的快速进步相比,此次奥运会的失利看似偶然,但却反映出我们仍未真正把握激流回旋项目的本质规律,对其特点的认识过于简单和片面,同时也说明,  相似文献   

5.
陶玉晶  张强 《体育学刊》2011,18(2):112-116
通过对第9~11届全运会速度滑冰比赛成绩的比较分析,探究我国速度滑冰各个项目运动成绩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短距离全能男女500 m和1 000 m项目的成绩成阶梯式提高,提高幅度明显。大全能男女500 m、男女1 500 m、女子3 000 m和女子5 000 m项目的整体成绩逐步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够明显。大全能男子5 000 m、10 000 m项目的整体成绩下降,而且下降幅度明显;但是两个项目第1名的成绩都有明显提高。女子500 m是我国的绝对优势项目,男子500 m和女子1 000 m是次优势项目,其他项目为弱势项目,整体差距很大,而且有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建议在2010年冬奥会之后,要将训练和科研的重点转移到男女大全能项目上,以促进我国速度滑冰整体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皮划艇乃皮艇及划艇之称谓。皮艇由选手双手握一根桨叶,桨两端为成90度角的叶片,靠左右翻动划水前进;划艇也是一根桨叶,但选手要半跪在船一侧,划水前进。本届亚运皮划艇共设立13项,其中男子10项:500米单人皮艇,500米双人皮艇,500米四人皮艇,500米单人划艇,500米双人划艇,1000米单人皮艇,1000米双人皮划,1000米四人皮艇,1000米单人划艇,1000米双人划艇。女子3项:500米单人皮艇,500米双人皮艇,500米四人皮艇。这金光闪闪的13枚金牌可比卡巴迪、藤球实惠多了,谁都想揩把油。但据“内部消息”,中国皮划艇队在北京亚运会上的金牌指标为11枚。设立这么一项我国颇有实力的  相似文献   

7.
对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使用的两种4人皮艇的阻力性能,在拖曳水池作了试验研究,对阻力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女子4人皮艇500 m比赛未能取得奖牌的原因、成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验表明:皮艇的阻力性能有别于常规的商用船型和高速艇,有其特殊的一面;两种艇的阻力性能也有较大的差别,艇的阻力主要成分是摩擦阻力,造成艇阻力性能差异主要是剩余阻力。其阻力性能的好坏对运动成绩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比赛用艇的选用来讲,艇的阻力性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伦敦奥运会激流回旋男子单人皮艇、女子单人皮艇、男子单人划艇和男子双人划艇决赛的国家、最终成绩、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与体重等有关信息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激流回旋世界格局依然是欧洲主导,但分布较广;世界优秀运动员年龄及形态数据为国内选材提供了参考;男子双人划艇竞争最为激烈,其次是男子单人皮艇。  相似文献   

9.
运用SIMI Motion 7.50运动分析系统,对2010年皮划艇(静水)春季冠军赛(上海)决赛阶段的男子单人皮艇200m(MK1-200m)决赛A、B、c组第4道3位选手的平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优秀男子皮艇选手起航阶段的平衡特征.结果表明:选手出发前左右肩关节的晃动明显,幅度大,稳定性差,左右髋关节晃动程度低,稳定性好.晃动主要集中在上半身,选手在出发前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靠肩关节、手臂的配合来完成的.选手在出发前的平衡情况直接影响到选手的最终比赛成绩,良好的出发前平衡状态有利于参赛选手的比赛发挥,建议针对肩关节以及整个上半身做平衡的专门训练,提高选手协凋配合能力,改善起航阶段平衡状况,提高比赛成绩,创出佳绩.  相似文献   

10.
李晓浦  魏文仪  裘艺 《体育科学》2006,26(11):62-66,74
采用双机同步二维摄像法对参加2005年全运会预选赛的12名男子优秀运动员在500m单人艇比赛时的途中划过程进行了现场拍摄,并且运用自行研发并与摄像方法相适应的皮艇运动专项解析软件对所拍的图像资料进行解析。运用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途中划的划桨技术,拟揭示国内单人皮艇500m优秀运动员途中划的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以期从理论和解析数据两方面探究提高途中划划桨效果的皮艇技术的改进方向。结论:双机同步二维摄像方法和专项分析系统使用效果良好;根据拉桨过程中桨获得推进力的主要来源,整个拉桨阶段可分为入水升力推进时相、阻力推进时相和出水升力推进时相;拉桨时艇速的变化特征是分析划桨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随速度的提高,后拉划距减小;最大艇速出现时刻前移和速度下降率增大,阻力作用于艇和桨的相对时间延长;在出水升力推进时相,减小划桨的水平速度,加大垂直速度,加大出水角,将更有利于提高艇速和划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皮划艇项目最好成绩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皮划艇项目当前的最好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与世界一流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女子皮艇差距整体差距较小,男子划艇和男子皮艇个别项目差距较小,为国内皮划艇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优秀运动员皮艇K1-500 m加速阶段的速度构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对2005年全国皮划艇春季冠军赛中参加单人皮艇500m决赛的36名优秀男、女运动员的启航加速阶段进行跟踪扫描录像分析。结果显示:启航加速能力男子A(前1~9名)、B(前10~18名)2组无统计学意义,女子A、B组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启航阶段男子A组的拉桨效果优于B组;女子A组桨频高于B组,B组启航时间和总成绩高度正相关;其余3组无统计相关意义。提示,启航阶段以提高每桨的划水效果获取艇速增加的技术更符合现代优秀运动员体能结构经济有效分配模式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世界优秀女子四人皮艇队运动员划桨的动作结构,采用试验测试法,对“好运北京”女子皮艇500m决赛中的前3名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发现德国队桨叶水下和空中时间分配比较合理,匈牙利队桨频比较高,中国队动作结构尽管比较匀称,但还有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的世界地位和国内短道速滑联赛成绩进行分析。全国短道速滑联赛中男女运动员的整体实力呈现短距离成绩整体好于长距离;男女运动员在长距离项目上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特别是女子1500m和接力成绩的提高最为明显;2004-2009年度注册在训运动员整体比例呈现基础训练人员(三线运动员)逐年增多,而一线运动员却在逐年减少的怪现象,输送到一线队伍的运动员太少,投入和产出比太大,虽然我国形成了很好的基层训练网络,但是国家却没有相应的得到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后备运动员储备呈现不合理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数据统计及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女子七项全能总成绩中影响最大的单项成绩是100m栏,其次是铅球和跳远,然后是200m,相对影响较小的是800m和跳高,而总分与各类项目的关联中,速度类项目与总分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投掷类项目而对于耐力类和跳跃类项目尤其是跳跃类项目相比较而言关联度最低。基于灰色建模理论的灰色预测法,建立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供理论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 and 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MICT) utilizing a canoeing ergometer on endurance determinants, as well as aerobic and anaerobic performances among flat-water canoeists. Fourteen well-trained male flat-water canoeists were divided into an HIIT group or an MICT group. All subjects performed a continuous graded exercise test (GXT) and three fixed-distance (200, 500, and 1000?m) performance tests on a canoeing ergometer to determine canoeing economy, peak oxygen uptake (VO2peak), and power at VO2peak, and to calculate the critical velocity (CV) and anaerobic work capac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programmes. The training programme involved training on a canoeing ergometer three times per week for four weeks. HIIT consisted of seven 2 min canoeing bouts at an intensity of 90% VO2peak separated by 1 min of rest. The MICT group was trained at an intensity of 65% VO2peak continuously for 20 min. After four weeks of training, performance in the 200-m distance test and the power at VO2peak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HIIT group; performance in the 500?m and 1000?m distances and CV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MICT group. However, all variabl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It is concluded that HIIT for four weeks is an effective training strategy for improvement of short-distance canoeing performance. In contrast, MICT improves middle-distance canoeing performances and aerobic capacity.  相似文献   

17.
竞赛规则决定了项目的专项特征。通过对现代五项实施国际新规则后成绩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变异系数、偏相关性分析,讨论了该项目的成绩结构特征及我国发展策略。研究结果显示:除击剑呈正态分布外,其余子项成绩均呈左偏分布;各子项成绩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马术、击剑、激光跑、游泳;各子项对总成绩的相关性排序为马术和激光跑高于游泳和击剑;激光跑成绩呈逐年上升态势,马术成绩略有波动;男子击剑与激光跑之间,女子游泳与马术之间不存在成绩相关性;激光跑的绝对速度与该子项成绩关系密切。针对当前我国男、女运动员的优势和劣势子项相反,男子以激光跑见长,女子则在游泳中显现优势的特点,提出了丰富击剑与马术训练内容、游泳与激光跑协同发展、女子激光跑借鉴男子成功经验、创设"五合一"训练条件的中国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短道速滑个人项目两届冬奥会及冬奥会与世锦赛体力分配策略规律差异。方法:收集整理索契、平昌冬奥会,以及2014—2017年世锦赛短道速滑个人项目相关数据,分析单圈用时、肯德尔相关系数。结果:(1)冬奥会各单项单圈用时不同程度地少于世锦赛,平昌不同程度地少于索契;(2)除2016世锦赛500 m,其他赛事均全程具有显著相关(P<0.05);(3)除索契冬奥会女子1 000 m,其他赛事均较早出现显著相关(P<0.05),平昌冬奥会男子与女子均在第7、8圈为高相关(r≥0.70);(4)平昌冬奥会1 500 m男子第12、13圈,女子第13圈为高相关(r≥0.70),两者均从第9圈开始出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500 m出发位置尤为重要,高速滑行中稳固站位能力需求突出,冬奥会中对全程维持速度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冬奥会1 000 m与1 500 m比赛争夺有利位置战术的实施位置较以往更为靠后。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资料研究、调查访问和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选取最佳教学训练指标组合成高校女生800m跑教学的优选方案。对成绩有显著性影响的4个因素分别是1200m跑、200m跑、60m后蹬跑和50m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