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前贤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但是我认为,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学法指导的第一要义。一、让学生“会问”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传  相似文献   

2.
近日自修课下班辅导,一学生随意地问:“老师,你会写甲骨文吗?”“那可不会!”尽管回答理直气壮,但心气虚的发慌。联系每每遇到学生“老师,我问一个课本以外的问题”时的尴尬,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的我,再度切身体会到——历史教师不是那么好当的.特别是新课程、新学生形势下的历史教师。那么怎样才能化难为易,笔者认为关键还在教师本身,在于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学识技能。  相似文献   

3.
读写赏析会     
“读写赏析会”这个活动的发起人是我 ,原因很简单 :我们都爱读《读写天地》。“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开会 ,“赏析会主持人”这个宝座 ,是无人敢坐的。“怕羞、怕砸”这四字决定了本期不得不由老师亲自出马 ,为我们做个示范———第一期顺利结束。第二期由语文课代表登台主持 ,虽然也算顺利 ,但不太理想———声音太小 ,听话困难。但这并没影响我们开“会”的兴趣。第三期主持人是毛遂自荐的 ,老师不在 ,无拘无束 ,取得了一次“学生大捷”———可惜的是老师没看到。不要紧 ,机会多着呢 !第四期主持人大胆创新 ,他为赏析会“挂”上了一幅对…  相似文献   

4.
情景再现上课时,我精心设计的一个情境——喷香水,让大家印象深刻。我问学生,能否闻到香味,学生当然回答“能”。我马上话锋一转,问学生: “假如你失去了嗅觉会怎样?”并要求学生立即用英语回答,目的是操练句型。由于有了情境,学生有了情感,这种交流和互动获得了比较高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爱”有千般花样。这是我认识桂老师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没见面之前,我只知道,身为小学教师的她用三个朴素的问题打动了教育部长。那三个问题,仿佛是在问你,仿佛是在问我,更仿佛是在问她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非常幸运地,我得到了桂老师本人对这三个问题所给出的美丽答案...  相似文献   

6.
金惠红 《上海教育》2006,(5B):54-54
情景再现 上课时,我精心设计的一个情境——喷香水,让大家印象深刻。我问学生,能否闻到香味,学生当然回答“能”。我马上话锋一转,问学生:“假如你失去了嗅觉会怎样?”并要求学生立即用英语回答,目的是操练句型。由于有了情境,学生有了情感,这种交流和互动获得了比较高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多问一句     
我在教《坐井观天》一课时,课文有这么一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一位学生举手朗读:“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他的结巴逗得学生哄堂大笑。这时,旁边的一位同学说:“他上课经常捣蛋。”我愣了一下,问那位故作结巴的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念?”那位学生说:“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青蛙长时间呆在井底,没有人与它讲话,久而久之,它连话也说不好了。”回答得多么好啊!幸亏我多问了学生一句,不然就会毁灭这个独到的新思维,也可能会伤害这位学生的创造之心。多问一句@成素贞$山东省邹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相似文献   

8.
我的地盘     
某学生翻墙进校园,被校长逮个正着。校长问学生:“为什么要翻墙而不走大门?”学生指指外套说:“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校长说:“那么高的墙你怎么翻过去的啊?”学生指指裤子说:“李宁——一切皆有可能。”校长又问:“翻墙的感觉如何?”学生指指鞋子说:“特步——飞一般的感觉。”校长看学生在外套里面穿了一件混混装,气愤地说:“你里面穿的是什么!”学生哼了一声说:“穿什么就是什么(森马)!”校长决定要给学生记大过处分。学生急忙问为什么,老叔指了指地面说:“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我的地盘!23041$安徽省合肥市濉溪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证实大学时一位教授对我们讲的“中国孩子缺乏主见、挑战和创新”的可靠性。为师之初的一堂班会课上,我印了一篇文章给学生赏析,并说明这是世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习作。要求学生从文  相似文献   

10.
一个胎儿问上帝:“他们告诉我明 天你将要把我送到地球,不过为什么我 在那儿会那么小和无助呢?”上帝说: “在所有的天使之中,我已经选中了一 个给你。她将会等待你和照顾你。” “不过,”胎儿问了,“请告诉 我——在天堂我除了歌唱和微笑之外 什么都不做。这些是我快乐所需要 的!”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问学生长大后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基本上都是考大学,极少数会嘻嘻哈哈地答说“活着”。如果再认真问一次:“你长大了做什么?”大部分学生就会显得茫然。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教学须让学生学“问”、会“问”,其目的、意义和价值等无须在此费口舌。而如何让学生学“问”、会“问”,则想借此一隅多说几句。一、学生不学“问”、不会“问”。这不是学生的错。学生不学“问”、不会“问”的主要成因是学生难有机会“问”、不敢随意“问”。长期没机会“问”、不敢“问”势必造成学生不想“问”、不会“问”的结果。让学生想“问”又敢“问”,  相似文献   

13.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又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如果是第一次面对美女,且美女问我她究竟哪里漂亮,我或许会欣然答之甚至手舞足蹈;可如果连续来上几十位美女,个个作如是问,那我…  相似文献   

14.
“习作例文”,顾名思义,是学生在习作中作为“例”的文章.它比较接近学生的认知实际和知识水平.《我爱故乡的杨梅》就是一篇文路清晰,语言细腻,适于学生仿写的例文.教学时,我采用“五问自读法”,按照感知——理解——巩固——吸收——运用”的流程,指导学生学习,效果较好.一、抓主干,巧概括,弄清文章“写了什么”新课伊始,我即要求学生浏览全文,想想例文主要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课中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一、多问1.要敢于表现自我———“敢问”。“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阅读课中,学生提问时往往容易产生“我提的问题行吗”、“我提的问题太浅,同学们会笑我吗?老师会批评我吗”等顾虑。这时,学生就要在老师的鼓励下,敢于提问,敢于自我表现,积极参与到阅读课的探究活动中去。2.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乐问”。学生要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把那些知与不知、深知与浅知之间的问题带到阅读课中,增加探求这些问题的兴趣;对老师设置的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上午,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里。你一定要问我: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告诉你吧,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老师让我主持下午的中队会。你们不知道我有多高兴呀!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一位外国专家在我校听了一天的数学课,后来他就诧异地问我: “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这一问,引起了我的思考:儿童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就没有问题了呢?  相似文献   

18.
经费有限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倒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5度呢?”学生甲惶恐地回答:“不是我弄歪的。”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你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相似文献   

19.
<正>第十一章“锅出溜”期末复习这段时间,刘宝学习好,不紧张。我就不同了,一想起我爸的“杀威棒”,立刻压力山大。其实,我学习也不是很差,属于中等。但不管我成绩咋样,只要我妈一磨叨我没考好,我爸十有八九会把我收拾一顿。在学习这方面,刘宝帮了我很大的忙——每次复习时,在学校发现问题我问老师,在家的话我就会跑去问刘宝。刘宝对我说过,不懂就问不丢人,不懂装懂才丢人呢!我问刘宝习题时,他总是很有耐心,好像他成了老师,我成了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是R射线的发现者。一天深夜,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然在做试验,便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那位学生回答道:“我正在工作。”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做什么呢?”学生说:“我白天也工作。”卢瑟福又问:“早晨你也在工作吗?”学生肯定地回答:“我从早到晚都没有离开实验室。”学生满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奖,谁知,卢瑟福又问:“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反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