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建立大顺农民政权,明王朝宣告覆灭.当农民起义取得节节胜利之时,以洪承畴、吴三桂等为代表的明将—一汉族官僚、地主分子却利用当时变幻莫测的动荡世局,与清军相勾结,对农民起义军进行疯狂的镇压.清廷眼看明王朝大势已去,便将对付明朝的力量转而对付农民起义军,并联合明朝的汉族官僚、地方中的投机分子.形成一股势如破竹追剿农民起义军的强大势力,一起镇压农民起义军.清朝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的征剿和对各族人民的残酷镇压,使各民族的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于是形成了以农民起义军为领导的包括广大农民、城市平民、手工业者、部分地主和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在内的联合抗清运动,大江南北烽烟弥漫.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前期表现为东西战争,后期表现为南北战争,这一重要特征在以往的农战史研究中重视不够。一、农民起义之为东西战争与南北战争略论在封建社会前期秦、汉、隋、唐诸朝,农民起义爆发地点及初期活动地区全在关东,起义成员也多为东关人,基本表现为东西战争。在封建社会后期宋,元、明、清诸朝,农民起义爆发地点及活动地区全在南北方,起义成员也多是北人或南人,基本表现为南北战争。起义具有强烈的方向性,起义与镇压起义的阵营划分往往主要不按阶级而按地域,致使地域特点超过阶级特点。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博览了大量的中国古书,在实践中形成了两个明显特点。 一、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书中之义 在中国大量的古籍中,对历次农民起义及其领袖人物大都持否定态度。毛泽东却相反地给了很高的评价。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就曾明确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秦朝的陈胜、吴广到“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永福是中法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抗法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不容动摇。虽然刘永福接受了越清政府的“册封”,但仍保持了农民起义军的英雄本色。而刘永福回国后,则把本来可以进行下去的抗法事业断送了,这则是由于他不折不扣的忠君思想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金朝后期行枢密院官制比较简单最高长官为行枢密院事,僚属有行枢密院经历官、行枢密院都事、行枢密院参议官。行枢密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军事征战方面平定地方武装叛乱和西北少数民族叛乱、镇压农民起义、伐宋、抗击蒙古进攻等。行枢密院官制和职能都显示出其极强的军事性。  相似文献   

6.
东汉政权是在镇压了农民起义的血泊中建立起来的。这个以豪族大地主为支柱的反动政权,一开始就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农民阶级和地上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各地不断发生。面对着这种形势,东汉统治者除了继续采用暴力手段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外,还竭力从精神方面寻找统治人民的武器。东汉的第一代皇帝光武帝刘秀就说过:“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这样,经过西汉中期孔孟之徒董仲舒加工炮制的假借神意,欺骗人民的谶纬学,就被东汉的统治者视为至宝,奉为儒家思想的正宗,大力推行。刘秀的孙子章帝即位后,为了进一步排除异端,统一思想,加强对农民的思想统治,又亲自在白虎观召集一批儒生,论定五经,写成《白虎通》,进一步把儒家经学同阴阳五行和谶纬学糅合在  相似文献   

7.
两晋之际虽说没有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但由北而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连锁反应式的各族人民起义,实际上波及全国。张昌在荆楚地区的起义,以其巨大的号召力,广泛的影响,彪炳史册,如《晋书·五行志》所谓“百姓从之如归”,《抱朴子外篇·自叙》所谓“六州之地,柯振叶靡”一类的记载,文献中举不胜举。张昌本是义阳蛮人,平氏县吏。他的起义,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广泛的影响,除了一般的原因即西晋王朝对荆楚各族百姓残酷的压迫剥削,强征“壬午兵”去镇压巴(?)李氏起义外,还与他本人无意有意地因袭了并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以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刘永福入越抗法斗争中相关的“入越”、“受封”、“归国”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入越”是正确的,是属于农民起义军在斗争低潮时期的战略转移;“受封”也是无可厚非的;“归国”是错误的,是悲剧,损害了黑旗军的抗法事业,刘永福也成为清政府卖国妥协、镇压人民反动政策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论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起义的领袖变为封建皇帝的人物。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什么会变为封建皇帝?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对这个问题作一番仔细的分析和研究,这对进一步理解我国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对于认识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的原因,会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0.
宗教信仰是世界各民族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宗教信徒中农民最多,信仰最深、最广。宗教在农民起义中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和中期 ,史学界对隋末李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其是否是农民起义领袖方面 ,对李密评价不够客观。 2 0世纪中晚期 ,学者们侧重于李密在瓦岗军中的作用及其失败之因的研究 ,对李密的评价渐趋客观。  相似文献   

12.
《水西悲歌》是一部反映贵州重大历史事件的长篇小说。它符合吴三桂捏造水西反叛、镇压水西遭到水西部族坚强抵抗的历史真实;塑造了众多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3.
乘机发展以图大计李渊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北周时,其祖父李虎死后封为唐国公,其后李渊的父亲李昞和李渊自己都相继袭封。隋代北周后,李渊被补为千牛备身(皇帝的亲身护卫),由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又是李渊的姨母,更有利于他在政治上的发展。李渊先后做过谯州、陇州、岐州刺史。又先后为荥阳、楼烦郡守。隋炀帝进攻高丽时,他为之督运军粮。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玄感起兵以后,又任弘化留守,并受命节度关右诸郡兵。大业十一年,又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镇压了毋端儿、敬盘陀等起义军。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初,李渊作了太原留守。就在这一年,李渊起兵反隋了。当时,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正在遍地燃烧。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中原屡战屡胜,逼近东都。豫章(江西南昌)的林士弘也屡败隋军,豪杰争相应之。其地北自九  相似文献   

14.
宋江是混进梁山起义队伍里的内奸。基于地主阶级的本性,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他敬信天命,忠君不二,攫功取利,奴性十足。自上梁山后,他弄权术,耍阴谋,大搞投降叛卖活动,笼络人心,篡夺领导权;改旗换号,篡改农民起义军的革命路线,放走被俘的朝廷败将,为以后投降留下后路,排挤、压制革命派,瓦解农民起义队伍,网罗世袭贵族地主,组成一支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骨干队伍。他由鼓吹,准备招安而等待、乞求招安,后来便受招安投降,“终于是奴才”。投降派就是奴才。宋江的三次受诏,赤裸裸地暴露出了投降派的奴才本性。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南京与北京并称为“两京”。因为处于同一王朝,建城时间相距较近,又有先后承袭的关系,故在布局上有不少相似之点。但由于建城时历史地理背景的不同,也有若干差异之点,现试作比较研究如下。 一、“两京”建城时历史地理背景的比较 (一)关于建城的指导思想的比较 在元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物中,最能听取并采纳儒生意见的便是朱元璋。早在他攻取金陵(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前的数年间,就曾  相似文献   

16.
拿破仑(1769—1821年)是欧洲近代政治舞台上风靡一世的帝王,他的成败,在法国以及世界许多地区长期造成不同的社会反响。历来中外史家论述这个历史人物时,总是从法国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方面着眼,侧重剖析拿破仑制定法典,在一些国家、地区强制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对外征服,打击全欧洲的封建势力,对内毫不留情地镇压保皇党的复辟活动,同时,对雅各宾派也不心慈手软,达到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优秀成果,人们一再不厌其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当前,我们学习和研究儒法斗争史,评价法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也必须坚持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分析、认识法家革新路线与奴隶、农民革命的关系。历史的长河呼啸奔腾而去,在中国漫长的奴隶和封建社会中,正是无数次奴隶和农民起义,奴隶和农民对奴隶主、地主阶级的革命战争,打击当时的统治阶级,在不同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才使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在这种奴隶与奴隶主、农民与地主的激烈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只能从当时劳动群众三大革命实践中产生出来。法家思想也是当时社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8.
李启讷,陕西华阴县人.道光己酉科拔贡。咸丰六年援例引见咸丰帝,蒙恩赏文举人,五品顶戴。同治十二年,任山西雁平兵备道。李启讷所处的时代,是地主阶级编练地方武装团练兴盛之时,也是清廷通过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利用团练组织镇压人民反抗之时。而他是山东巡抚、追赠总督、太子少保李惠之子,却反对团练。他曾在《忧愤疾书》中开宗明义写道:“团练之设,名为弭乱,实为乱阶。”同治中陕、甘、青回民起义,清廷派左宗棠总兵西讨。他不满左宗棠对回民采取的镇压手段,说此是“不问曲直,不分皂白,以剿办捻、发(军)之故智,剿洗回民”。左宗棠入关,委派李启讷协办华阴团练。他上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史上,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不仅是政治、思想的斗争,而且还表现为军事的斗争。楚汉战争就是这样。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粉碎了赵高、胡亥奴隶主复辟政权,也推动了儒法斗争。项羽和刘邦之间所进行的楚汉战争,就是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推动下儒法两条路线的搏斗。斗争的结果是楚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是一九七四年十月写成的,原来的题目是《秦末农民起义与西汉法家政治》。王张江姚“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需要,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继续兜售林彪的唯心史观,肆无忌惮地美化封建帝王将相,把他们说成历史的主宰,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底,在他们控制的《红旗》杂志上,以罗思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