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新课程标准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要求,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技能和良好习惯,促进终身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对学生进行良好运动习惯训练,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终身体育素质的养成和全民体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教育阶段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教育不是单一而独立的课程,是融合在各个学科之中的,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中的养成教育则是目前教育领域中的必然趋势,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体育内容与德育方面的养成观点相融合,通过各种运动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中的养成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一、制定常规,严明纪律设置体育教育常规是保证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曹海洋 《教师》2008,(24):91-91
当今时代,终身体育将贯穿人生命的始终。中小学体育是人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其教育质量不仅对少年儿童未来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即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兴趣→爱好→习惯”的过程。对于体育教学而言,要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要传播运动技术,还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26):145-146
高中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高峰阶段,以往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已不适应于高中生。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针对教学中的难点进行突破,本文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关注个体差异,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养成终身从事体育的习惯和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只有学生完全动起来,才能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身心健康,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要使学生在体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A5):122-123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进步,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健康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教师更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此则要求教师顺应新教学趋势,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目标,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在实际课堂中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养成积极运动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比掌握多少运动技能显得更为重要.体育理论课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应重视体育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8.
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兴趣、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宗旨,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在高中篮球课教学中实行三人篮球运动,不但可以实现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同时使学生在激烈的对抗中展现自我、获得满足,而且能顺利完成新课标教育教学目的并可  相似文献   

9.
章创 《快乐阅读》2011,(8):85-87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也就是将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0.
苑伟波 《新疆教育》2012,(11):181-181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也就是将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要重视对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重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重视体育课堂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基本理念。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教学实践来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首先从转变学生思想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在不断的运动中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进而潜移默化地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拥有健康体魄、终身体育意识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深感受到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场所。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一、树立典型榜样,强化正面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现实地位.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是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把终身体育教育摆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小学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不断深化道德品质教育,狠抓小学体育常规。小学体育常规是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对于培养小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小学体育教学总体上有了质的飞跃,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更加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教、一个动作怎么做,忽略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塑造,对于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比较匮乏。小学体育要让学生从体育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和老师要和谐致美,以美育人,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制度、提高了体育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理念将“体育”和“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要求学校的体育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健康保驾护航.学生运动习惯的养威,成为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教师要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运动习惯养成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运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快乐,为他们形成终身健康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体能、传授运动技能、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兴趣的主阵地,我们体育教师要多思考、勤探索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9.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搞好高中体育课教学工作,有利于素质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对提高高中生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高中体育课教学当中的技能的学习,将有助于促进高中生身体形态和各个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发展,有效提高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水平,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20.
终身体育是个人在一生中有意识的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健美操是深受大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在健美操教学中非常适合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可为大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及健美操运动中的终身体育优势,针对在健美操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