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伯昭先生(1899-1976年)别号沐园,四川巴县人。大学文学学士,我国近代古钱收藏大师。上世纪40年代任中国泉学社副社长,献身我国古钱文化事业,从事收藏研究、考证、办学社、出杂志、发表评论,著有《古泉价目表》、《泉拓四十》。1956年首任文化部古钱币鉴定专家,1957年把生平收藏的15427枚古钱币全部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为推动我国古钱币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文化部表彰。  相似文献   

2.
当历代古钱精品、珍品中的多数为前辈收藏家、博物馆所拥有之后,现代收藏者将部分集藏重心转向铸造精、书法美的古钱币。一些在同类钱中铸工精良、钱体厚重,却达不到样钱、母钱标准的古钱币,被称为“头炉钱”(指同版别的初铸钱币),这里特指同类钱中品质优秀的古钱。“头炉钱”一词在古钱币收藏  相似文献   

3.
大多收藏古钱币的泉家都知道,凡是"应"字打头的古钱无一不珍。如应运、应感、应天、应圣、应历等,"应圣元宝"就是中国古钱币中最负盛名的珍钱之一,  相似文献   

4.
早年,收藏古钱币是本人的业余爱好,至今已集藏有古铜钱千余枚。近来双休日有暇,便忙于按古钱谱顺序进行分朝归类,便发现所收藏之古铜钱中宋钱最多,普通品为多,虽版别繁杂,但样钱、母钱、雕母等上品钱却无缘见到。失望之余,却于收藏柜角发现一包早年所收的古铜钱,大多为明、清铜钱。其中见一枚铜质"西王赏功"大钱较为突出显眼,便挑出来进行查对鉴赏(见图)。  相似文献   

5.
吴昆 《收藏界》2015,(2):106
收藏字画可以领略千年华夏的绝世美景、人文风流;收藏瓷器可以欣赏中国古代的巧夺天工、匠心独运;而收藏钱币则可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兴衰存亡。我自小喜爱各类古钱币,尤其喜爱古钱在手上的厚重感,仿佛手上的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一般,所以每到一处,都要到当地的古钱市场上去淘上一番,这次去南京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闫於庆 《收藏界》2015,(4):72-73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曾经有幸买到过一批古钱窖藏品。这批窖藏古钱品相很好,锈色精美而锈蚀不重,几位泉友看过后都认为是罐装出土货。其年代跨度上至明代天启,下至清代雍正,其中仅脍炙人口的"跑马崇祯"就有40余枚。这批窖藏成为我古钱收藏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个时期古钱收藏远远不如现今这么兴盛,其交易仅在庞大的集邮市场边缘占一个小小的角落。喜好古钱的泉友也不多,互相见过几次也就脸熟了,聚在一起多数是探讨有关古钱币的知识和展示各自收藏的古币。那时货币也不是古  相似文献   

7.
张振龙 《收藏》2001,(12):42-42
近年来,先是一些科技信息类小报,相互效仿,大肆宣扬“收藏古钱,轻松发财”,靠出售高价信息资料大赚了一把;后来一些公开发行的正规报刊也玩起这套把戏来,要么给那些玩信息的广而告之,要么干脆直接炒作,小赚一笔。这样以来还没有富裕起来的许多人,面对经济大潮或缺少资本,或缺少胆略,当看到此类信息时,不禁为之一震,很快陷入了“收藏古钱,轻松发财”的怪圈。如:有则信息称:“30%以上的家庭皆遗留着不同品种的古钱币,它有着极高的身价,从几百元到数万元,所以收集古钱币是一条生财之道”。接着进一步阐明:“我公司收集上到商周,下至清末民初的钱币,正背图案近3000枚。  相似文献   

8.
刘盛全 《收藏界》2011,(2):70-70
大凡收藏古钱币者,都一心向往集得"皇宋"九叠篆小平铜币一枚。因为将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万种古钱中,"皇宋"九叠篆仅为孤例,亦是历代泉藏家眼中的稀世珍品。"皇宋通宝"钱,是北宋第四代皇帝赵祯于公元1039年,也就是宝元二年开始铸造的钱币。  相似文献   

9.
西夏《贞观宝钱》传世很少,古钱爱好者很难看到真品,只能在有关古钱的书刊上看到其拓片,故属珍罕品。笔者早年收藏到一枚西夏小平《贞观宝钱》,今刊出供古钱币爱好者观赏。该钱外缘直径为25毫米,穿为每边长7毫米的正方形,厚0.8毫米,重4.7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钱币浩如烟海。随着古钱爱好者的不断增多,古钱币收藏队伍日益扩大,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古钱币收藏,少走弯路?笔者以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古钱币的收集。收集古钱币首先应注重学习历史、冶铸、书法、雕刻、绘画、民俗等与古钱币有关的知识,多读一些钱币专著、文章,多向行家请教,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以更好地指导收藏。实物收集应从普通品开始,普通古钱币真品相对较多,价格低廉,通过多接触普品加深  相似文献   

11.
爱好收藏古钱币的人,难免从市场上收到几枚赝品,尽管付出真金白银时也是小心翼翼。钱财上受了损失是小事,面子上也下不来。原本自认古钱辨伪识真的水平挺高,醒悟之后却令自己都感到啼笑皆非。买到假货的苦辣酸甜可谓一言难尽。说罢了走麦城,也谈谈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这三枚古币都是我几年前先后廉价收藏的。回想回想拣漏的喜悦,冲淡冲淡购假的懊恼。  相似文献   

12.
本人除收藏中国历代古钱币之外,还对我们的邻国——日本古钱币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近日在一堆中国古钱币中觅到一枚颇为与众不同的钱币——"乾元大宝"。此币直径20.5毫米,重2.3克,光背,属小平小型。通体红斑绿锈,开门见山之物。千万不要小看此枚古钱币,其外形虽小,却有着一个赫赫有名的身份——日本皇朝十二钱之一。  相似文献   

13.
蘸人勇 《收藏界》2011,(11):78-78
我所编著出版的六本古钱币收藏鉴定书籍中,《中国古钱集藏指南》印数最多,前后数次加印。达10多万册.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收藏热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写这部书的目的,就是想为爱好古币而不具备这方面知识的初人道者。提供一个简便的捷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表述,  相似文献   

14.
旧著回眸     
我所编著出版的六本古钱币收藏鉴定书籍中,《中国古钱集藏指南》印数最多,前后数次加印,达10多万册,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收藏热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写这部书的目的,就是想为爱好古币而不具备这方面知识的初入道者,提供一个简便的捷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表述。  相似文献   

15.
邹桂山 《收藏界》2011,(9):81-81
方老伯今年九十五岁高龄,有儿不孝,一人独居,从不对人言其家世,识者谓其本某名钱币大家之后裔,性爱古钱币。晚年藏有少量极精品,从不出示人。我因系近邻,有时曾照顾其起居,常得到其古钱知识方面的教诲。方老有数枚名古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集币热不断升温,尤其是古钱币升值很快。很多新手纷至沓来,都想在古钱收藏领域有所建树。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相当一部分初入币市的投资者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他们盲目出手,在集币市场上专挑售价高的珍稀品种收藏,对古钱普品则不屑一顾,由于这些新手心高眼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7.
王建国 《收藏界》2011,(5):91-91
早期辽钱,出土及传世均极为稀少,历来为古钱币收藏界所珍视。如"通行泉货"、"天赞通宝"、"天显通宝"、"会同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等。其中,"会同通宝"为孤品,成交价55万元。笔者经十余年苦苦寻求,现已集得其中的四枚,即:"天显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今借《收藏界》宝地予以展示,与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共赏。  相似文献   

18.
王建国 《收藏界》2010,(3):75-76
珍罕的“大齐通宝”在古钱币收藏界中赫赫有名,如雷贯耳。但对于一般占钱币爱好者甚至是资深的古钱币收藏家与学者来说,也只能是面对古钱谱上的黑白拓片望梅止渴,  相似文献   

19.
樊中其 《收藏界》2012,(6):76-76
笔者热爱中国古钱币文化艺术,在古钱币收藏研究的同时,也收藏一些珍贵的古代吉语大花钱。有:"福禄寿"吉语大花钱、"长命富贵"八卦钱、"龟鹤齐寿"大花钱等等。  相似文献   

20.
党顺民 《收藏》2010,(7):160-163
中国嘉德2009年秋拍钱币专场4584号拍品,是一枚清代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咸丰通宝·大清壹百”铜质大钱,其成交价为人民币196万元,创出了中国历代古钱币的拍卖天价。这对于当今泉界关注中国古钱币收藏热点的市场动态,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和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