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夔词被后人称为"白石体",具有"不惟清空,又且骚雅"的艺术特色。其"清空"的审美风格在词中主要表现为意象的清冷及意境的清旷;其"骚雅"的审美风格在词中则主要表现为咏物词皆有所寄托及用事的委婉含蓄。姜夔的"清空骚雅"为宋代词体风格注入新的美学思想,不仅迥异于前人,更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楚辞学史的角度,先论述了唐代楚辞学中落的主要原因,又分别阐述并肯定了刘知儿以史论骚、柳宗元以哲论骚和李白、杜甫以诗论骚,都是楚辞学史上颇具开拓性的工作,诚为宋代以词论骚、元代以曲论骚的先导.  相似文献   

3.
"本色"与"骚雅",是宋人关于词体审美的一对重要形态.北宋人讲究词的"本色",南宋人强调词要"骚雅".这既是时代风气使然,又是宋词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它既反映出中国文学审美内涵的丰富性和审美品味的多样性,又反映出中国文化传统流变与承传的恒定性.  相似文献   

4.
南渡之初鲖阳居士提出“骚雅”的批评标准。南宋灭亡以后,张炎著《词源》,确立“骚雅”为宋词的审美理想,并且指出南宋词坛实际上存在的两种“骚雅”:无意为词,借助汉魏古诗的手法的稼轩词;注重发挥词的特质,在本色入乐的前提下发挥风月、咏物言志的白石词。江湖词派中的遗民词人借助白石的骚雅句法来润色清真词的意趣不高,又借鉴清真词的典丽、梦窗词的字面、梅溪词的句法来改造白石词的尽兴率意。给“骚雅”的词法融入“骚雅”人品,从而完成了对骚雅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骚雅"、"清空"、"意趣"是张炎对词的主要审美理想,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骚雅"是张炎对词审美最核心、最基本的要求,"清空"是"骚雅"最佳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笔法,也是一种境界."意趣"是继"骚雅"、"清空"后更高的艺术追求,是"骚雅"、"清空"的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8.
姜夔作为南宋格律词派的杰出代表,其词音律和谐精密,词句雅正工丽,词风清空峭拔。“清空”、“骚雅”是历来批评姜夔艺术风格之定论。从姜词色彩词语运用这一角度可以分析其清空骚雅的艺术特质,从姜夔生活的时代及身世背景等可以探究造成其词清空骚雅的艺术成因。  相似文献   

9.
李定广先生回护旧说,认为拙文<正诠>释"博徒"、"四异"为"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并认为刘勰在<楚辞>的评价上"存在深刻的矛盾".笔者立足于<辩骚篇>文本的精细解读,反省自己,参酌时贤,据理商榷,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论定"博徒"、"四异"仍是"褒词".刘勰将"博徒"与"英杰"对喻<楚辞>,正好体现了<楚辞>"四同"、"四异"思想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此乃刘勰理想的创作原则与境界.故刘勰力荐<楚辞>为后世诗赋创作之典范.<辨骚篇>"博徒"、"四异"终究是"褒词".  相似文献   

10.
李定广先生回护旧说,认为《〈辨骚篇〉"博徒"四异"正诠》释"博徒"、"四异"为"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并认为刘勰在《楚辞》的评价上"存在深刻的矛盾".但只要精细解读,参酌时贤,"博徒"、"四异"仍是"褒词".刘勰将"博徒"与"英杰"对喻《楚辞》,正好体现了《楚辞》"四同"、"四异"思想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此乃刘勰所理想的创作原则与境界.故刘勰力荐《楚辞》为后世诗赋创作之典范.《辨骚篇》"博徒"、"四异"终究是"褒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