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盆鲜花,会使我们的房间增添不少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我们疲惫的身心顿时感到轻松、舒展;峭壁上的劲松能给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九寨沟的山光水色,会使我们流连往返……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的学生大都是充满理想的活泼少年,渴望美、追求美成为这一代人的时髦。但什么叫美?美在哪里?就很难说得清楚了,加之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所以总觉得自己周围的事物都那么平凡,没有什么美的光彩。其实美好的东西并不都是炫人眼目的,许多事物的美就藏在平凡的外表…  相似文献   

2.
李家槐 《中学生电脑》2006,(11):I0014-I0015
时下有一种误解,觉得数学学起来枯燥无味,图形难画,推理难写,公式难记。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同学们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细细品味,会发现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其中有符号、公式和定理的概括简捷美;命题的准确清晰美;概念、定义的确凿深刻美;推理、运算的和谐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统一美。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的一种形态,科学美已经在美学界站稳脚跟,数学科学的基础性及其特点使数学赢得了科学的“皇后”之地位。因此科学美的基础和它的主要内容乃数学美。如果在我们的课堂内外。让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美。充分感受数学美,那数学的魅力就会使学生着迷,学生当然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成剑  熊倩 《中国德育》2007,2(1):43-44
一、“立美课堂”的理念“立美课堂”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概念。其一,提出“立美”“立美课堂”是否有制造概念的嫌疑?其二,“立美课堂”是否会“虚化”课堂,淡化课堂应有的教学功能,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但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新的概念,不仅仅是词语的变化和发展,更重要是思想的活跃和深化。新概念的提出,往  相似文献   

5.
顾颉 《四川教育》2001,(2):66-67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古诗即是其中的瑰宝。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愈加璀璨夺目,显示出永恒不朽的生命力。古诗似一卷史书,使我们了解历史;如一位明师,为我们开启智慧;更像一位丹青妙手,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可以说,古诗具有智育、德育、美育等多种功能,本文将着重讨论其美育价值以及古诗的教学美。  相似文献   

6.
卢玲 《广西教育》2007,(10A):48-4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可以愉悦人的身心;美,能发展和提高孩子的智力;美,能创造生活。美以它生动、具体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们的心灵。因而,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培养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以孩子们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的词以其独特、鲜明的语言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她的词语言雅致、简洁,尽显含蓄之美:清新、自然,尽显生活之美;生动、传神,尽显创造之美;和谐、明快,尽显音乐之美,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主要表现在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相似美和奇异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数学美”?法国数学家是这样分类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中心对称图形,外观很美,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素材.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数学美,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主动去运用数学呢?我们也常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趣事、史话,提高学生的兴趣,但都是暂时的,不能产生长久的效应.只有把数学美寓于课堂教学设计中,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于是,我们选择“中心对称图形”进行了尝试,学生和老师都找到了一些感受,愉快地度过了一节课.  相似文献   

10.
裁判亮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文,大抵是思想深邃,情感丰赡,语言精美,结构谨严。读之,如饮甘霖,心旌为之摇荡;品之,如饮茗茶,其味邈远流长,余味不绝。面对一篇篇美文,匆匆浏览,走马观花,未免有负作者之匠心;如果能潜下心来,细细品读,慢慢咀嚼,感受美,发现美,品味美,探究美,进而创造美,那么作为美文的价值就能够得以充分体现,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美文须美读,美读可按如下三步完成。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该诗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方式来构思全诗;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被夸大了,展现出的是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通过外在的形象美去探寻内在的情感美,这些有助于我们自身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承志在他有着浓郁少数民族风情和虔诚的宗教意味的文本中,瞬间之美、异端之美和牺牲之美在命定的悲剧中被着力地渲染和推崇,他以其稍纵即逝的瞬间之美抗拒着我们的愚钝警醒着我们的麻木,以其激烈的异端之美拒斥着现世的庸常和污浊,以其激昂的牺牲之美抗拒着时代的冷漠和生存的盲目与苟活。这无疑构成了一种精神召唤,一种文化抵抗,使之成为八九十年代启蒙话语中的一面美的旗帜。  相似文献   

13.
卓霞 《考试周刊》2010,(56):251-252
美。对于一般人来说,不但不是陌生的,反而是非常熟悉、十分亲近的。或许可以说,一谈起美,就会唤起我们一串串美好的回忆.就会使我们沉浸在那亲身体验过的美感所带来的愉悦之中。但美究竟是指什么呢?或许我们能举出难以胜数的一连串的实例、各种美所带来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14.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除了形式上的艺术美外,还有内容上的道德美。道德美从外在的形成看,是由于音乐中包含的道德因素与艺术形式的结合;而从内在的根源看,则是因为道德作为一种追求“善”的社会规范,在具有道德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道德美与艺术美是音乐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者一般是统一的,但有时也会出现冲突。应当发掘和体会音乐艺术中的道德美,利用其价值,为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与美同行     
有人说,美是灵魂丰富的标志。 与美同行,我们会自然地变得高尚。 也有人说,美不是一种需要,只是一种快乐。 由此,与美同行,愉悦会时时萦回在我们心头。  相似文献   

16.
湖光山色,蓝天碧水是自然风景美,悦耳的音乐、优美的图画、抒情的诗文是艺术美。打开数学史的画卷,我们立刻会发现许多数学家同时也精通美学,而有许多美学家也同时钟情数学。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总结后,会发现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也有其独特的美。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那里就有美。”现代数学家则这样评价数学美:“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17.
把数学美与舞蹈美有机地融于数学教学中,令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探求欲,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数学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学中的数学美与舞蹈美的融合,也会成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发现美、创新美的重要内部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吕毅 《双语学习》2007,(8M):145-145
徐志摩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徐诗内容斑驳陆离,思想复杂;语言浅显,感情奔放;形式多变,追求艺术技巧。徐氏早已“云游”而去,但他的诗魂永不灭,形式美、音乐美、意境美三者统一,构成了他的诗歌艺术观。  相似文献   

19.
罗湘  吴冬 《四川教育》2007,(11):16-16
"对于我们的眼睛,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意大利雕塑家罗丹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拥有一颗发现美、感知美的心灵。教育者只有自己拥有较高的审美修养,才能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审美修养呢?  相似文献   

20.
谈健美操教师形象美和教态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健美操教师形象美和教态美的分析,使我们对形象美和教态美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明确教师的形象美和教态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