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感谢钓鱼     
当我得知自己被评为《中国钓鱼》杂志优秀作者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2.
感谢读者     
《钓鱼》杂志创刊已整整3个月了,作为一名编辑,我感慨万千,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误的沮丧。在这段时间里,编辑部收到大量或赞扬、或批评、或指正的文章,我们实在感动不已!《钓鱼》杂志主要秉承原《钓鱼专刊》专业人办专业刊的传统,一贯以技术文章及信息量大、快为优势。《钓鱼》杂志的编辑基本上都是钓鱼高手,甚至是钓鱼大师。但“钓鱼专家”并非编辑专家。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希望出现正,就不可能出现反。《钓鱼》杂志有时候偶尔会出现一些表达或语言文字上的差错,作为编辑,深感歉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这样一段话:“只要做事,就免不了有失…  相似文献   

3.
海石 《钓鱼》2004,(8):48-48
钓鱼,现时兴拜钓王或钓鱼名人为师。然,我之老师却是《钓鱼》。  相似文献   

4.
垂钓情思     
张景孔 《中国钓鱼》2004,(12):41-41
《中国钓鱼》第113期刘双平的《冬钓天变前》和第137期孙增明《气温骤降后也好钓鱼》两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也受益颇深。2003年秋末冬初几次垂钓奇遇再次印证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5.
尚立和 《钓鱼》2005,(18):30-31
河南钓友王现峰先生发表在《钓鱼》2005年14期《论标尾》的文章,笔者认真地拜读了多遍。王先生是位很有修养的人,该文坚持《俺也说说鱼标尾》的观点(见《钓鱼》2005年第7期以下简称《俺也说标》)而没有对笔者针对《说标尾》的不同观点而写的《配重与标尾自重之我见》(以下简称《我见》,见《钓鱼》2005年第11期)一文表示赞成或进行批驳,而是“感谢”笔者的异议,“真心感谢”,笔者认真读了我的拙文,只是不动声色地叙述新设计的实验及实验结果,正是这个实验结果,让笔者思绪万千,激发并坚定了笔者写此文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期待钓鱼人     
《钓鱼》2007,(1S):1-1
当您拿到这本杂志时,应该是2007年的1月初。摩挲着这本散发着清新书香的《钓鱼》,您不妨用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新年计划有钓鱼吗?我该如何才能成为更专业的钓友?《钓鱼》或许能给您一个答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湖北罗田  瞿高兴 《钓鱼》2013,(24):12-13
《钓鱼》二十岁了,说来有点惭愧,与她相识却很晚。大约是在2008年,我参加老鬼钓鱼论坛的征文活动,我的《笑在最后》一文获得了品韵奖,随后被全文刊登在当年《钓鱼》杂志第18期上,尤记得当时我到处寻找那本样刊,虽未如愿,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钓鱼》2007,(3)
祝贺《钓鱼》改版成功!拿到2007年的第一期《钓鱼》杂志,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看到今年的《钓鱼》杂志,觉得贵刊在版面安排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内文的质量也有所提高,整体效果更加流畅,给人以赏心悦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严秋松 《钓鱼》2004,(24):45-45
《钓鱼》杂志编辑们:你们好!首先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我喜欢钓鱼,更喜欢《钓鱼》杂志,不仅因为我是江苏人喜欢江苏出的杂志,更因为这本杂志的确是一本好杂志,内容全面,可读性强,每月两期,每月在一本杂志仔细看完后正好等来第二本,过瘾。  相似文献   

10.
蒋青 《钓鱼》2006,(10):20-20
有两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一篇是《软竿难敌大鱼》(《钓鱼》2004年精选本78页),另一篇是《悬坠钓鲤上钩率高》(《钓鱼》2006年第6期18页),其中基本观点与本人有些相似,本应该很是高兴才对,但不知怎的,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是,感到有一股“抬杠”的气味,令我如刺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1.
陈中春 《钓鱼》2006,(21):29-30
《钓鱼》2006年18期刊登了辽宁钓友徐国刚.以《是温差还是另有原因》为题,对笔者2006年第13期发表在《钓鱼》上的《温差是影响钓绩的第一因察》一文,提出了不同看法和意见,这里我想借杂志这个学习平台.向徐钓友作些必要的解释.并与之商榷。徐在《是温差还是另有原因》文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认为.好不好钓鱼与温差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我  相似文献   

12.
尚立和 《钓鱼》2007,(7S):19-20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的山东钓友马建华老师的文章《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我仔细拜读了多遍,也认真学习了该文提到的山东钓友衣善新老师发表在《钓鱼》2006年第3、4、5、6期上的《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系列文章;我对两位钓友都很敬佩,他们勇于探索钓鱼技术,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对马钓友文章的《编者按》的观点和态度深表敬意:在争辩中求共识,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真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08,(17):26-27
福州张铨先生发表在《钓鱼》杂志2008年4月上期的《认识灵钝好钓鱼》(以下称《认识》)文章,是继《为何口动漂的主要漂相是下顿——兼评盲区论错误原因之一》(以下简称《之一》见《钓鱼》2007年17期),《子线及钩饵状态决定钓组灵敏度——兼评盲区论错误原因之二》(见《钓鱼》2007第18期)两篇文章后又一篇否定盲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钓鱼》第113期刘双平的《冬钓天变前》和第137期孙增明《气温骤降后也好钓鱼》两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也受益颇深。2003年秋末冬初几次垂钓奇遇再次印证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钓鱼》2007,(1)
钓鱼最快乐!看到《钓鱼》杂志第18期的文章《钓鱼十乐》,真是感慨,其实钓鱼哪止十乐,应该是无限乐!  相似文献   

16.
文龙 《钓鱼》2004,(20):42-42
失眠半夜,早上很早就醒来,懒散地翻了一下《钓鱼》杂志,看到第15期上马建华先生的《也谈对两个实验现象的思考》一文,顿时唾意全消!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强烈要求编辑老师把我的这段评论文宇发表,让钓友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钓鱼》2006年第二期卷首语,指名道姓要我谈谈哈尔滨市太阳岛松花江支流,从禁止钓鱼到允许钓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期待钓鱼人     
《钓鱼》2007,(1)
当您拿到这本杂志时,应该是2007年的月初。摩挲着这本散发着清新书香的《钓鱼》,您不妨用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新年计划有钓鱼吗?我该如何才能成为更专业的钓友?《钓鱼》或许能给您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9.
王书生 《钓鱼》2006,(13):30-31
读了《钓鱼》杂志2006年第2期和第9期上两篇关于温差影响钓鱼的文章,对两位钓友细心钻研和不厌其烦地用温度计测量昼气温、夜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水底温水表温的态度深表钦佩。但同时我对温差影响钓鱼的现象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温差影响钓鱼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水温无常才是造成鱼不咬钩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致歉     
读到《中国钓鱼》2001年第二期上《关于高压线下酿悲剧》的文章后,我感到非常震惊,再想起去年自己在电线下钓鱼而触电的情景。更是让我毛骨悚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