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故宫博物院东侧文华殿后,即文渊阁所在,这里原庋藏第一部缮毕的《四库全书这》。虽然阁中书籍已于五十多年前运到台湾,但此地仍有与《四库全书》密切相关的遗迹值得踏访。文渊阁内共三层,第三层中间设方形书槅,槅壁镌有乾隆帝题咏诗,南北向各一首。北向御制诗为: 立政惟人义岂磨,股肱喜起勒几歌。古今制异难沿袭,襄赞职同在协和。经史历编无不备,缥缃独弆有堪多。双松书屋东皋隐,弗出对敭又以何。题职官分纪乙未仲春月上澣御制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纂修的一部庞大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由于卷帙浩繁,最终清廷组织人员缮写了七套分置各地,即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也称为北四阁和江南三阁。现在七阁藏书中仅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和文澜阁,四阁中又以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经历最为坎坷,其间出现的众多护书英雄至今令人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3.
姚广孝《独庵外集续稿》为辽宁省图书馆独家收藏,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其中有36首诗为《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所无存。这对姚广孝的研究及《全明诗》的编纂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制作单位: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书同文电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内容简介:《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一套包罗中国历代典籍、规模最庞大的百科全书。由经、史、子、集四部组成,蕴藏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惊人智慧和悟性,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做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四库全书》先后抄了七套,分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及文澜阁本,另有翰林院底本一份。其中,文渊阁《四库全书》是由清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公元一七七二年二月)开始,至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公…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充分吸收了《四库全书总目》的精华,是重要的古典目录学著作。学界一般认为其体例简明,几乎无瑕可指,实际其文字也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其文渊阁、文津阁两钞本、《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所收书,可订正其经部易、书、诗、礼四类的各种讹误。  相似文献   

6.
王智汪 《历史档案》2008,(2):130-133
《四库全书》编纂成书后,分抄七部,藏于七阁,即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盛京(今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以及镇江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和杭州的文澜阁。此七阁《四库全书》,历经种种劫乱,今存世者四:曰文渊、曰文溯、曰文津、曰文澜1。本文即对文溯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纂修的一部庞大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由于卷帙浩繁,最终清廷组织人员缮写了七套分置各地,即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也称为北四阁和江南三阁.现在七阁藏书中仅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和文澜阁,四阁中又以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经历最为坎坷,其间出现的众多护书英雄至今令人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一宁 《津图学刊》1993,(1):96-96
北四阁是指紫禁城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在决定建阁之前曾派专人赴宁波了解二百年前建立的范氏天一阁建筑情况,并“烫成准样,开明丈尺”,以便取材。北四阁是仿天一阁建造的。文津、文源、文渊建成于乾隆39年至41年间,文溯建成于乾隆47年。乾隆46年12月,第一份《四库全书》告成,先贮于文渊阁。  相似文献   

9.
文宗阁名议     
七部《四库全书》,分别度藏于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及镇江文宗阁。由于文宗阁名无水旁,后人猜测纷纷。或说,宗本作淙,水旁是漏写了;或说文宗阁在金山上,金山四面是水,故无水旁。其实宗字有其特定含义,这得从文宗阁的由来说起。  相似文献   

10.
段伟  周祎 《北京档案》2022,(4):54-56
<正>乾隆三十九年(1774),样式雷奉敕仿宁波天一阁营造皇家藏书楼四库七阁,其中圆明园文源阁于乾隆四十年(1775)落成。文源阁内先后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工具图书入藏。咸丰十年(1860),文源阁及其庋藏图书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浩劫中被焚殆尽。文源阁从建成到被焚仅存世85年,其废墟遗存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记忆遗产。  相似文献   

11.
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清抄本《文宗阁四库全书装函清册》,四册,不分卷,经史子集各一。无页码,无栏线,无版心。该书曾经金镶玉修复,如今经部之册有封面,上写"文宗阁四库全书装函清册经史一二",史部之册无封面,子部之册有封面,上写"文宗阁四库全书装函清册子集三四",集部之册无封面。据此推测,此清册原装为两册,金镶玉修复后因厚而按经史子集各一册装订。各册均无封底,末叶是修复之纸。经部首叶有莫友芝藏书印,各册之首钤有"南通冯氏景岫楼藏书"之印。景岫楼,南通冯雄(1900—1968)的藏书楼。冯雄,字翰飞,号疆斋。藏书万卷,重视南通地方文献,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有记。抄本内无有关底本的记载,亦无抄书人的记载。所记为函数及书名,有的一函内不止一种书,但无卷数。与《四库全书总目》核对,知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宏伟的文化工程,分“经史子集”四类,刊抄典籍达3400种以上。历时8年完成初稿后,乾隆皇帝就考虑到了如何妥善存放的问题,于是开始修建专门的藏书楼。先后建成了北京皇宫内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奉天故宫的文溯阁,被称为内廷四阁,建在深宫别院,便于乾隆随时随地调阅。“四阁”的名称大有文章,均与水有关,以文喻水,将浩瀚的文化典籍比作江河之水。水由“源”流出,汇合百川而成“渊”,若寻源必找渡口,这就是“津”;再由“津”而“溯”流而上,即可找到“源”。存放于内阁的《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13.
李刚 《历史档案》2023,(3):134-144
<正>土尔扈特东归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土尔扈特东归后,清政府对其进行妥善安置的同时,分别在热河(今河北承德)及新疆伊犁两地建立御制碑《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以志纪念。这两通御制碑文,虽然都记载了土尔扈特东归及安置事宜,但其内容各有侧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它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文献资料。"南三阁"《四库全书》历经太平天国战争,仅文澜阁《四库全书》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源于浙江士人发起的补钞。也正因补钞,文澜阁《四库全书》具有现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四库全书》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麒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7):142-146
通过对《四库全书》本《艺文类聚》与该书现存其他版本进行校勘与研究,发现《四库全书》本之底本为原藏内府之明万历十五年王元贞刻本。底本进呈之时已经过校勘加工,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在誊录过程中,均再次经过校订与复核。两相比较,文渊阁本校订颇为精细,非敷衍了事者,而文津阁本多臆改,文渊阁本优于文津阁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原文渊阁本《日知录》抽毁稿与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影印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文渊阁《四库全书》中的《日知录》以及康熙34年吴江潘氏遂初堂刻本《日知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日知录》一书所受到的抽毁和删改的状况。有助于对《四库全书》和《日知录》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阅读乾隆五十八年《直隶遵化州志》,是书艺文志存明戚继光《葺汤泉记》、《重修三屯营城记》、《景忠山死事祠奠文》等文三篇及诗《景忠山景忠庙》、《宿石门驿闻马嘶》二首。其中《景忠山景忠庙》一首不见载于戚继光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戚氏诗向称"亦伉健,近燕赵之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十五·集部·别集类存目五》),兹抄录如下,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8.
唐人韦皋《大像记》,是其所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一文的省称。该文曾先后三次镌刻于碑:最早镌刻的是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在嘉州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上的韦皋"摩崖碑",接着是位于凌云寺门镌刻于明宪宗成化17年(1481年)的魏瀚"立石碑",  相似文献   

19.
公主岭市有一块清朝时期的问心碑,立于当时怀德县署所在地、现为怀德镇政府大院问心碑亭内。这通石碑是清光绪三年(1877)怀德县首座县署落成时,由首任知县张云祥在大堂正前方影壁处所立。碑文曰:"问心。光绪三年改设县署。问心无愧古人所难,余何敢以此自命?盖因数十年来遇事则返心自问,颇有所得,兹值堂成铭以自勉。西蜀锦官城张云祥撰书。"《问心碑》正面上首刻有"克勤克俭"。背面上首刻有"谨守清廉"。《问心碑》是张云祥克己奉公、一心为  相似文献   

20.
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宋别集类共收书396种,经与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核对,发现有236种书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辑佚书抄录的不同。这里所讲的辑佚书,即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失传之书,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注"永乐大典本"。一《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永乐年间修纂的一部综合性大型类书。全书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