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仍有不少学生不会给文章正确划分段落。原因何在呢?我认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分段训练中教师“框”得太“死”。在课堂上教师“死引”,非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自己既定的“框”架之中,课后要学生“死”记,考前让学生“死”背。训练的结果,学生或记得某课文分为三段,某课文分为五段,但不知其所以然,仍然不懂应该怎样分段。这样的办法不但没有开拓学生的思维,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2.
意义段的划分及其段意概括──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分段1.抓过渡段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段。学生不能正确划分段落,问题往往出在过渡段上。即该划在上文的过渡段划在了下文,而把该划在下文的过渡段又划在了上文,因而分段有误。我在指导学生分段时明确告诉学生:文中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从四年级起,要求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当前,在阅读教学和考查中,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普遍受到了重视,这是很可喜的。但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都感到分段、概括段意很难。因此,得满分的只有几个“尖子”,大多数学生得分很少,有的甚至得零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时,走了过场,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近,发现有些四年级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做法很好。 (一)上专题指导课,讲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方法。在专题指导课上,有的老师给学生讲划分段落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曾听了五年级不同班级的两堂课,上的都是《凡卡》第一课时,教师的授课方法截然不同。一位教师带着学生学习生字词,要求学生按老师的提示划分段落,并回答思考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给课文分3段,也逐一回答了思考题。另一位教师则不然,要求学生联系课文自学生字词,不懂的查字典,思考分段,然后学生自学课文。通过自学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很多,有的联系句子解释字词,有的根据一段话体会句子含义;有的分析一个自然段的层次;还有的质疑问难……课堂气氛很  相似文献   

5.
分段是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的有效方法,因此,正确地划分段落,概括好文章的段意,就能对文章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分段概括段意上,不能要求整齐划一,教师应当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即勇于求异。因为分段、概括段意不同于解数学题,答案有时也不止一个。由于各人的立足点不同,划分段落的答案也不一致,何况,我们老师对一篇文章的分段也争论不休、各抒己见呢?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一场雪》这一文时,提了这个问题:“你认为本文分几段合适呢?”问题提出后,班上立即沸腾起来,一位男同学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认为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是下雪的经过,第二段写下雪后的美景,  相似文献   

6.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形式,教师引导得法,就能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怎样引导呢?现以课文分段为例来谈谈: 讨论前,教师先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1.用三句话表达对分段的看法。第一句话说明分段的依据;第二句话用小标题的形式说明将全文分几段;第三句话再具体说明段落起止。一个学生用这样三句话发表了他对《捞铁牛》一课分段的看法:“我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我把课文分  相似文献   

7.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形式。教师引导得法,就能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怎样引导呢,现以给课文分段为例来谈谈: 讨论前,教师先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一、用三句话表达对分段的看法。第一句话说明分段的依据;第二句话用小标题的形式说明将全文分为哪几段;第三句话再具体说出段落起止。一个学生用这样三句话发表他对《捞铁牛》一课分段的看法:“我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相似文献   

8.
段是文章中结构相对独立,内容相对完整的一个部分,又称段落、逻辑段和意义段。段大于句而小于篇,是句篇间的桥梁。段的教学,可以降低理解篇章和作文的难度,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人们常说:“分段无定规”。意思是同一篇文章按不同的方法,可以作不同的段的划分。所以,要分段,先要确定方法,小学语文课文中记叙文的分段方法常用的有如下五种:1.按地点分段。有些文章记叙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几个地方,这样的文章就可按不同的地点(空间)进行分段。用按地点的方法分段,一要知道文章中写了哪些地点;二要知道这些地点中哪些是主要…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听课教师在教室后面挤满了往日空闲的所有空间。授课教师正在引导学生为《草船借箭》一文分段。在学生读书、思考之后,教师让学生说出分段结果,有的学生说分三段,有的学生说分四段,教师又经过一番讲解,最后小结到:这篇课文分成四段更好。第一段讲周瑜限 3天让诸葛亮交出 10万枝箭,第二段讲诸葛亮找鲁肃做借箭前的准备,第三段讲诸葛亮向曹操借箭的经过,第四段讲诸葛亮如期交箭。这期间,有一个女同学一直把手举得高高的,还一纵一纵,她就是刚才坚持分三段的学生之一。老师叫她起来问:“你是不是明白为什么分…  相似文献   

10.
七册第六、七两组教材,共安排了6篇课文,一个“读写例话”和两个基础训练。第六组的训练重点侧重在阅读理解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继续运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第七组的训练重点侧重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从读学写,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 教学这两组课文,要紧紧扣住重点训练项目,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读和写的基本功训练。 一、突出重点指导读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方法。划分段落的方法有纵向分段法和横向分段法。纵向分段法一般有两种方法: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横向分段法一般也有两种:1.按空间位置转换分段。2.按事物性质归类分段。这种按事物性质归类分段的方法,主要着眼于段的意思,以及自然段之间意思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段落教学,一直在阅读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三年级认识自然段开始,持续四年,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几乎成了阅读教学的必须。课堂之上,不但逢文必分段(银多情况下,分段之后仍不罢手。往往是段里再分层、层里再找重点句,句里再找关键词),而且要一段一段的理解,一段一段地概括段落大意;直到人人都能把这些“标准”的段落大意熟读成诵才肯罢手。教师用心之良苦,学生付出之巨大,不可备述。然而此番辛劳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实际的教学效果常常令人汗颜。  相似文献   

12.
第三课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复习要求了解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懂得分段和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能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写作特点,正确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联系课文《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文章的段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太阳》、《飞夺泸定  相似文献   

13.
实践表明:以段为语文教学的一级单位,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读段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对段的训练要求可分为三个方面:理解自然段,练习分段,练习概括段意。训练方法可分为三步:进行自然段的训练,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4.
小学三年级应以“段”作为训练的重点。进行这项训练,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懂得一句话一句话联起来就是一段话。要求学生将课文一句一句断得开,能从一句话一句话的意思,领会一段话的内容。其次,要让学生将课文一段一段分得开。通过领会一段一段的意思后,再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第三,要学生懂得在一段话里,意思是一层一层地讲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分成几个意义段,每个意义段的内容又是一层一层讲的,可以分为几个小段。这一步训练的要求高一些,要在以上两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这是三年级下期的重点训练,是为以后四、五年级篇的训练作好准备的。进行分段训练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分辨内容的主次,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分段的过程实际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结构也不复杂,而且多数都是记叙文,一般都根据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教这些课文,可采取下述一些办法来进行段的训练。一、用段落提纲提示的办法进行分段训练。语文第六册部分课文的课后作业题里,有关于段落提纲、段落大意或小标题的段的训练材料。如第16课  相似文献   

15.
阅读     
阅读第一课时复习要点本课时复习给文章分段.划分段落,一定要有依据,不能猜段,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按时间顺序分段,2.按地点变换分段,也叫按空间位置的变化分段;3.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也就是按事物的内容性质分段。5.按“总分...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3课)这篇课文时,课堂内进行下面分段讨论: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划归第一段,还是划归第二段?讨论结果是两种划分都有理由,都正确。按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的提示,应作为第一段,按段与段的联系应分到第二段。于是学生迷惑了,学生犯难了。教学大纲对四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学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或许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或许是对大纲领会不  相似文献   

17.
段落是行文中自然形成的文章内部的大小单位.正确分段不但使文字易读,而且使文字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我们作文一定要学会合理地分段.有的同学作文不善于正确分段.他们往往把不同层次,意思不同的话放在一块儿说,一大片,内容复杂,叫人读来感到冗长吃力;或者把同一层次、意思相同的话分成几段说,断断续续,支离破碎,叫人读来抓不住中心.  相似文献   

18.
篇章是指文章的组织结构,也就是文章布局谋篇的问题。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篇章教学的具体要求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和编写段落大意,能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和安排材料。三年级要加强段的训练。其实,段是组成篇的基础,段和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研究段和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固然是篇的训练;把一篇文章分成几个逻辑段,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也属于篇的训练。因为不通读全文,没有把握住整篇文章叙述的条理,也就不可能恰当地分段。严格地说,段的训练只限于了解自然段中的句与句的联系,如何写好一段话。三年级以段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朱瑛 《辽宁教育》2011,(5):32-33
【背景描述】大凡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一个记忆:语文课堂,分段、概括段意是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给语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学习每篇课文必做的功课。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被分成“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分段讲读、理解内容”、“总结课文、完成作业”三个步骤进行。分段、  相似文献   

20.
给文章分段需要有理解、分析、归纳及综合等多种思维的参与,是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经常性的活动。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认知心理的逐渐成熟,大纲规定了三年级以分段、概括段意为阅读训练重点的任务。抓住这个重点,在平时和复习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这个任务,是学生提高阅读整体水平的基本途径。 从大面积上看,学生分段的能力在三年级虽然得到训练,但是学生拿到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能独立地在较短的时间里准确地给以划分段落的还不多。学生有的简单地以为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段,混淆了自然段与意义段的界限;有的机械地把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截开,分成“老三段”。 我们知道,分段是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思路的表达程序,循着作者的思路,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阅读思维过程。因而,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又回归整体,是分段所应遵循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