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表现自我”文学思潮的历史考察郭正元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对人道主义的彰杨,文学上强烈地表现了一股追求“表现自我”的思潮。这作为对林彪、“四人帮”极“左”文艺思想的反拨,也许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可是,存在的东西,未必都是应该赞美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象征主义诗歌植根于唯灵主义思潮,并受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影响。所谓现象世界、本体世界和自我不过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唯一的实在是“自我”。无论是表现现象世界还是表现本体世界,最终都是表现自我。象征主义诗歌这一思想轨迹延伸到现代主义文学其它流派中,形成了现代主义文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而自我的生存状态、生存感受、生存命运、是象征主义诗歌乃至整个现代主义文学最基本的主题。抓住象征主义诗歌的精神实质后,就比较好把握它的美学主张与诗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主张和诗艺大致可以概括为象征、恶美和神秘美。先说“象征”。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是象征主义诗艺的根本,是它赖以区别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的标志。而“象征”作为一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则是古往今来各种艺术所共有的。这种关系犹如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和浪漫主义的“抒情”  相似文献   

3.
在修辞论美学视野中,“象征”系统内的各种象征子概念都是相关的,但又是有界定的: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是一种时代性很强的与其他人类活动相并存的人类社会意识活动;象征主义文学是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的直接结果:象征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大类型之一,象征主义文学包含于内;象征手法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象征性是一种与文本共生的“体匿而性存,无痕而有味”的文本性质,它不局限于象征型文学,也不是一种非物质性的独立实体。  相似文献   

4.
爱伦.坡怪诞小说中的“自我”与弗洛伊德的“theego”以及容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具有某种契合,从而在解构、颠覆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自我(self)”观上表现出了“先现代派”的特征,并使他成为象征主义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5.
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歌理论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大师瓦莱里的影响,但他在自己象征主义诗论的建构中将中西方的“象征”理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现了在“物我两忘”中追求“宇宙意识”的审美理想,他的诗歌理论虽然缺少“现实意义”,但其对于诗歌美学理论的建设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音乐的文学性因素是通过音乐的体裁与形式、题材与内容、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在文学思潮影响下所形成的特殊音乐历史风格而体现出来的,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形成了歌剧、歌曲等;音乐的文学性内容形成了叙事曲、交响诗等;音乐中文学因素的表现又形成了特殊的音乐手法如叙事、描写等;而音乐的时代风格的演变与形成又无不受文学思潮的影响,如浪漫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诗歌等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们对象征主义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这很大程度上是对“象征”一词概念的误解造成的。应该重新理解“象征主义”的定义,并结合其他现代文学流派来思考“如何理解象征主义”这一问题。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作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象征主义文学在叙事、表现等方面的诸多艺术特色,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8.
《野草》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 ,取决于如下四点 :一是内心深刻自我解剖的“独语” ;二是现实环境的禁锢与压抑 ;三是外国文学的影响和“拿来” ;四是散文诗创作的规律和内在要求。其象征主义手法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美学风格 ,表现为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结合 ,与哲理探索的结合。《野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象征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象征主义作为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对美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关于象征主义的研究中,象征主义艺术欣赏者的研究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文章以象征主义艺术的欣赏者为切入点,对象征主义艺术欣赏者所需的素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史之风十分浓郁。众多齐鲁学人以治史作为自己的名山事业,其经世精神突出表现在对现实政治的维护上,他们深谙利用史学来维护门第的奥妙。“直书”与“曲笔”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治史方法,表现得尤为鲜明,而曲笔之风一时更炽。这一时期,齐鲁史学家几乎都是文学家,受文学思潮的影响,史文语尚华丽,浮词艳语连篇,不能很好地表达史义,这是传统史学“尚文”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向极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象征主义是发生发展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思潮,李金发是第一个有意识地把西方象征主义思想引入中国新诗领域的诗人,他的诗歌体现了中国二十年代象征主义诗作的共性,而对李金发及象征派的诗作在学术认识上一直存有很大分歧,贬多褒少.象征主义诗潮的产生是与特定的时代,历史因素相联的,对其认识不能简单的加以肯定或否定.本文力图从李金发诗作入手来客观的评判以其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潮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思潮的“特性”,即是指只有在“文学思潮”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显现的东西。只有当各种因素的“共同倾向性”呈现出容易被人们感知的“群体”样态时,“思潮”的生命过程才算开始。“共同倾向性”,既表现为“共时性”的各个完整系统之中的各环节或部分,又表现为“历时性”衍化而成的“家族相似”式的纵向现象异变中。“文学思潮”的“群体性”,既可以是某一特定时期以平行方式排列的集束“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现象以跨时空(指不同文化时段)排列呈现为纵向性的“现象”群体。文学思潮的“扩张性”特点,意味着它总体上不是内敛,而是外扩并具有强大的辐射性。由“点”到“面”的变化过程亦就是由单个的“思”之于群体“潮”的生成过程。“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最先呈现了某种趋向,潜含了外扩的潜能及被多角度接受的可能性。它首先体现为对存有“小异”的“同质”因素的“吸附”,其次表现为对在对抗中日益弱化的因素的“招降”或“改编”,同时也相应产生对“传统”因素的“改造”。“整合性”是文学思潮“扩张性”特征的重要内涵,也是“扩张性”功能外化的主要策略。“整合”中的“呼应性”和“矛盾性”(对抗性).可谓文学思潮扩展历程中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主义是80年代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文学思潮,其表现形态丰富复杂。在小说创作中主要有象征主义、荒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次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4.
艾略特作为象征主义诗歌最有影响的代表,他以自己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与欧美传统学之间形成了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他与象征主义运动的其他作家一样,公开反对浪漫主义在诗歌创作中直抒胸臆的创作方法,主张诗歌要靠“直觉”表现“内心”。他同时又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包括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相区别,主张将批评的重点投向社会化领域。在学的表现形式上,他提出并坚持自己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伤方法。《荒原》是他上述诗歌理论主张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5.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法国形成,之后,通过中日诗人的努力,象征主义传入中日两国。但日本象征主义受到的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单线影响,而中国的象征主义则受到了日本象征主义诗歌影响为主的同时还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本文采取平行研究的方法,从中日两国象征主义诗歌形成路径的角度去分析两国象征主义诗歌在形成过程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主体体验对于文学创作具有能动作用和原点意义。从“法国体验”这一角度人手,可以历史地还原出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的关系。富于异域色彩的早期象征主义诗歌,既有文化交流、影响的烙印,又有创作主体接受、过滤、自我调适的痕迹,而且,后者往往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艾青诗歌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通过象征意象体系来表达对社会宇宙的暗示,表达其光明创世的心理历程;二是在形式上,艾青学习象征主义“审丑”的反传统意象取材,采用“陌生化”的象征主义的语言表现方式,创造出“多义性”的诗歌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象征主义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主义思潮在“五四”时期传入中国,为中国作家开辟了新的视域,但作为一种畀质的文学思潮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历时与共时结合,吸收与反拨多元融合的复杂态势。本文着重以鲁迅、戴望舒为例,谈谈他们在各自的创作中对象征主义的艺术融合,从而代表了中国现代作家对象征诗艺的运用已经超越了单纯借鉴和模仿的层面,向更为圆熟的艺术创造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学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基础上发展到近代,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方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仍对文坛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出现了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文学,形成一股新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学潮流。与此同时,在欧美文坛上,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在它产生不久,即对我国有过影响。“五四”以来,它们中的一些流派陆续被介绍到中国,由于中国的社会条件和西方不同,中国正在进行挽救民族危亡…  相似文献   

20.
梁宗岱象征主义诗学是他在借鉴、吸收西方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中国化改造的产物。它在形式层面追求纯诗化,在内容层面追求意义化,在意境层面追求象征化。梁宗岱象征主义诗学在一定程度提升了中国新诗的美学品质,促进了新诗的纯正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