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红楼梦>中所谓"女性",并非单指生理意义上的"女性",而是理想、美好事物的象征;所谓"女性崇拜",也就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向往.相应地,对"男性"的嫌弃也就表现了对污浊现实的不满.小说从精神意蕴到人物安排,处处流露出浓厚的"女性崇拜"意识.这是作者生活经验和价值标准的下意识外化,是作者表明离经叛道立场的最直接方式,代表了曹雪芹心目中对所谓"正经"观念的悖离.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由于具有"以性特征为表征"以及"被男权意识所异化,认同男权"的倾向,因而缺乏时代感,使得当代女性精神缺席。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优秀而产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发表了15部长篇小说中、4个短篇小说集.哈代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哈代的最有名的五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即<远离尘嚣>中的芭思希芭、<还乡>中的游苔莎、<卡斯特桥市长>中的露赛妲、<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的淑,从她们的生存环境、性格特征、悲惨命运等方面揭示出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张抗抗是一位成熟睿智的女性作家,其女性话题散文集<柔弱与柔韧>既有张抗抗散文所惯有的理性思辩色彩,又体现出了鲜明突出的女性意识,从反思女性命运、记述女性人物、体验女性生活三个方面入手,评析了女性意识在其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立足于张爱玲的前期小说(以<传奇>为主),并以鲁迅的言论、作品相观照,分析、阐释张爱玲对中国女性生存意识的思考与认知.作为现代知识女性、一个自食其力的女人,张爱玲用苍凉冷峻的笔调,刻画与摹写了在未经彻底变革的男权社会,女性以"谋爱来谋生"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苍白、麻木、空洞的灵魂以及她们解放自身的障碍.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多部作品具体、系统的分析,指出张爱玲的写作既是对女性屈服与沦落的质疑,更是对她们"争取做一个真正的人"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紫色>与<祝福>两位女主人公迥然相异的命运说明,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自我反思过程是女性在反抗压迫,寻求自我价值中的关键因素;女性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与自我意识的成熟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女性解放的成败与否.另外,对宗教信仰的正确认识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池莉的小说<生活秀>和由此改编的同名电影<生活秀>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当代女性命运的关注,但主要由于切入视角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前者是女性意识的自我表达,我们称之为"女人秀";后者则是一种强势的男性视角下的女性的话语和意识的被淹没和解构,我们称之为"秀女人".从比较中我们可以洞见女性话语在当今社会的尴尬地位,并能发现女性在当代境遇中被遮蔽的更深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对果戈理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三个女性形象--"女性集体"、"黑发姑娘"和"金发女郎"给予考察,分析其基于男性成见的小说叙事所赋予的女性形象特质--"不确定性"、"无名性"、"被动性"、"失语"和"智性缺席"等,对女性形象实行操作和控制的小说叙事策略,其目的在于建构男性主导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9.
随着女性文学研究的深入,女性文学学科意识悄然而生,"女性文学"作为一门课程开始走进了部分高校.文章从更新观念、整理挖掘资料、女性视角、文化影响等方面来思考,探讨古代文学教学中女性意识的凸显.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初开始,以詹姆斯&#183;乔伊斯、弗吉尼亚&#183;沃尔夫、威廉&#183;福克纳以及普鲁斯特等为代表的小说家,在创作中撤出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特别是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而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的流动。这种创作手法即被称为意识流。按照公认的说法,威廉&#183;詹姆斯有关意识流的阐述、柏格森的绵延说,以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文学意识流理论的三个主要来源。本文则试图在对柏格森的绵延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寻这一理论渊源如何对意识流这种创作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围绕女性生活及其婚姻这一主线,阿袁串行起婚姻围城内外的一副罗生门和众生相。对婚姻关系的掌控和操纵、对婚姻资源的争夺和取舍,致使婚姻这一客体事实上成为权力争斗的场域:其中既反映了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女性群体之于婚姻的价值选择,也折射出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生态与群体价值观对女性个人生存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展示了清倌人、坤伶而女学生相衔接的社交形象系列.作为一般社会的映像:彳亍辗转于女性解放道上的中国世俗女子,其主体暧昧;通俗小说家的叙述主体也进退维艰,其想象也新旧杂陈.进退失据,正是中国一般社会女子解放的实在处境,在精英叙述之外,张恨水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看 ,只有母亲是女性的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大众传媒中塑造的母亲形象的类型及其所包含的情感评价、价值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分析近年来大众传媒特别是影视传播中呈现的母亲形象的典型个案 ,以揭示女性生存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15.
《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研究》是第一部研究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学术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贴近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教育实际,资料翔实,图并茂,是今日新疆少数民族女性充分自由地享受教育权利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采自河南和山西的标本,对浅褐新襀Neoperla flavescens Chu,1929(襀科:新襀属)雌虫进行了鉴定,并记述其内生殖器结构、外部形态特征、翅脉、腹末端等,同时讨论了种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形态差异。观察标本保存在河南科技学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老舍清醒地认识到 ,在下层市民中 ,女性的命运尤为悲惨 ,社会丝毫不给她们自立的机会 ,而贫穷与困顿一步步扭曲了正常的人性 :它荡涤了人的廉耻之心 ,它稀释了家的温暖亲情。女儿们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觉的物 ,被作为商品卖出去 ,这注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她们的悲剧命运是世袭的 ,在家族中一代传一代 ,任何个人的挣扎都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现了许多许多女性形象,这其中有男作家笔下的子君、繁漪、静女女士,还有女作家笔下的莎菲、贞贞、亚倩等,她们丰富了中国文学人物长廊。但用比较学的观点,我们就不难发现,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侠小说和古典艳情小说与西方骑士小说和罗曼司大致相当,中国女性武侠则与西方“女吉诃德小说”调侃的对象文本相似。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澄清当前的“雅”“俗”之争,还有助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文本生产和样式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个经久不衰的阐释本,20世纪我国对新编历史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类型、理念多姿多彩,形成多元共存的发展格局。在当代历史剧创作中,突现女性意识和探索意识是两个很重要的艺术现象,它们反映了戏剧现代明与社会进步的参差进程,以及历史化高度发达后的符号化趋势,而如何做到思想探求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其新的艺术规范为世人接受,则是戏剧家们需要进一步努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