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是一个歌唱演员,1989年开始从师齐良迟先生学习齐派绘画艺术。为什么我在知天命之年还会选择学习齐派绘画艺术?其中缘由还得从我的母亲说起。我的母亲杨秀珍是白石老人的入室弟子,她1937年在北平国立艺专学习时即在白石老人指导下习画。毕业后,又入室齐门,成为了白石老人的入室弟子。那时,母亲每周在师大女附  相似文献   

2.
画里郁风     
正黄苗子先生在写齐白石逸话的《巨匠的光环》中说,1951年的一天,他和夫人郁风去拜访白石老人,郁风拿出炭条画纸画了一幅老人作画的神情。老人十分喜欢,却又知道郁风没有把画送给他的意思,于是拿起毛笔在画上题了几个字:"郁风女士艺精,为白石画像甚似,然非白石所有,予记之。"苗子先生说:"老人晚年较少说话,幽默感却常表现在题记中。"郁风的那幅素描画得真神妙,炭条  相似文献   

3.
1927年农历五月初,时年65岁的白石老人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这位客人与其他求画者不同,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老人从未画过的《发财图》。 齐白石有些为难,脱口便说道:“这发财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见白石老人无法猜到自己  相似文献   

4.
石霜是我父亲白石老人的学生,也是我的挚友。约莫在我二十岁时,画家陈小溪同石霜到跨车胡同十五号拜见白石老人,白石老人看过石霜的习作后连声说"要得,要得!"在后来的日子里,石霜向白石老人行了拜师礼,正式成为白石老人的弟子。从那时起,石霜便常向老师求教,或观老师作画。此后石霜作画日有长进,白石老人常画的寿桃、荷花、柿子、菊花、虾蟹、蚱蜢,都形神毕  相似文献   

5.
该作品是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蛙声如何画?据说老人整整想了两夜,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就在"泉"上做文章。于是老人没有画蛙,而是  相似文献   

6.
陈梦霞 《快乐阅读》2011,(18):187-187
我最喜欢在课余时间画画了。我喜欢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更喜欢用我的画笔涂抹我那无忧无虑的课余生活,因为画画带给我很多的快乐。说起画画,对我来说还有一段"艰苦的旅程"。记得刚学画画的那会,我连拿画笔都力不从心。不是画歪了直线,就是画扁了圆圈。一幅画下来,就是一通涂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白石老人的两个孩子良迟、良已都在上小学。由于学校不大好,这两个小家伙"不学习,尽打架",于是白石老人想给他们转学。通过朋友帮忙,孩子们如齐老所愿,转到弘达学院附小上学。为了表示感谢,白石老人给附小主任画了一幅虾,由良迟带去。主任拿到后很满意,展示给老师们欣赏。不想良已那个班的班主任周淑云动心了。于是  相似文献   

8.
孩子说画:我最喜欢用五彩缤纷的颜色画画,画美丽的童话故事,画可爱的动物精灵,画我看到的听到的一切美丽的故事.画画是我的"快乐游戏",我喜欢在这游戏世界里异想天开. 家长感言:童童活泼开朗,喜欢画画、跳舞、讲故事.从3岁开始就喜欢涂鸦,喜欢讲她画里的故事,特别喜欢在绘画游戏中创造自己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9.
沟通的白板     
我正在搞清洁。母亲带着侄儿来玩。“姑妈,怎么这白板上画着这么多弯曲的鸡肠啊?”7岁的侄儿问我。我说:“那是你表哥写的英语,他告诉姑妈,他出去打羽毛球,叫我不用担心。”“我想在白板上画画,好吗?”侄儿又问我。我说:“好啊,姑姑最喜欢看你画画了。”侄儿就在白板上专心地画  相似文献   

10.
正我喜欢画画。小时候,爷爷常常用粉笔画画。有时画在地砖上,有时画在水泥墙上。爷爷画的马非常逼真,看着看着就像跑起来一样。这样常常看爷爷画画,渐渐地,我喜欢上了画画。每次我画画的时候,都感到特别高兴!有时候我照着书上的大公鸡画,有时候照着硬皮本封面上的图案画……每次画完,我就让妈妈看看,妈妈每次看完都夸我画得真像。  相似文献   

11.
大师的天真     
齐白石早年以卖画为生,为了便于计算,在门上贴着润格:“白石画虾,十元一只。”有一位求画者很有意思,给了白石老人三十五元钱,想看看大师如何作画。结果,白石老人画了三只虾,清润透明,栩栩如生,只是,另外的半只虾藏匿在水草中,只留下一条小小的虾尾巴--妙趣横生,令人莞尔。多么聪明又可爱的老人,这幅画也表达了画外有画的意境。原来“小气”的大画家齐白石,有着一颗未泯的天真的童心。想必求画人捧着这幅画,一定忍不住笑了。  相似文献   

12.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的恩师齐良迟先生已经仙逝十年了,回忆起在恩师身边的日子,我真是思绪万千。老师的音容笑貌不断浮现在眼前,而老师在案前挥毫泼墨的画面,仿佛就在昨日更加历历在目。齐良迟老师和我的启蒙老师傅石霜先生,一位是白石后人,一位是白石弟子(傅石霜老师早在三十年代同画家陈小溪先生到跨车胡同十五号拜见白石老人,当时白石老人看过傅石霜  相似文献   

13.
姆妍 《初中生》2012,(Z1):18
正"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这是一个94岁高龄的老人在他画的漫画《养生之道》中题写的诗句。当时,有人向  相似文献   

14.
正我儿时就喜欢东涂西抹。那时没有范本,我便拿香烟图片照着临画。七岁时,我进入嘉定第四国民小学读书。上学后,我接触到笔和砚,看到教科书上的插图,很感兴趣,于是就用毛笔临习。我画画完全是自发的,对于所学课程,只有画画一直爱好不变。我母亲的祖父爱好书画,家里有些收藏,母亲亦擅长刺绣,这或许成为我爱好画画的根源。12岁时,我转学到离家一里多路的学校就读。上下学会路过一位名曰沈书林的老画家的画室,我经常隔着玻璃窗看他画画。虽然他的画极其庸俗,但我却看得津津有味。那时候,  相似文献   

15.
古良琴 《班主任》2001,(2):25-26
白石老人画虾,白纸上往往不见水的踪影,但整张纸的"空白"却使人产生是水的感觉;虾已突出,水则虚生.  相似文献   

16.
绘画,对我而言也许是一种天性,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它。那时,只要有个纸头,就要画上点东西。小时候家里穷,哪有什么纸张供我画画呀!母亲为维持生计给服装厂做外加工活,盛扣子的小纸盒就成了我画画的宝贝疙瘩。虽然父亲总在家里写文章,有稿纸,但一张都不许我们用,因为那是公家的。  相似文献   

17.
看过齐白石的两幅画。其一是他84岁时画的《偷桃图》,画面上画一只猴子左臂抱着桃,右手遮在额上回首观望。他题:“既偷走,又回望,必有畏惧,倘是人血所生,必有道义廉耻。白石老人画并题廿二字。”另一幅是《献寿图》,也画一只猴子抱桃,与上一幅中的完全一样。看来,白石老人有一个底稿,但在猴子回望处,增加一株桃树而已。老人题了长跋,其中说:“猴子,我信你是献寿去了……”然后把去年题在《偷桃图》的文字又写了一遍,但后面加了一句话:“与今题大悖而异。”为什么去年说猴子“偷桃”,而今年又说他“献寿”呢?自己说:“皆因老年人易生恻隐之心也。”猴子抱桃形象相同,但一是偷桃,一是献寿,内涵和境界就大相径庭了。这相同的画而产生不同的境界和思想,靠的是题跋。白石老人的童心、才思、情怀、胸襟、趣味,就在这题跋中显示出来了。如果今天的画家画这幅画,肯定题“猴桃图”。当然,齐白石如果不在画上题字,也就是“猴桃图”而已。  相似文献   

18.
快乐是生命开出的一朵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时候,我梦想成为一个画家,一有空闲就开始画画。父亲见我如此痴迷画画,便领我去拜访一位老画家。老画家看了我的画后,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学画画呢?"  相似文献   

19.
雷泳熙  谭琼 《红领巾》2008,(2):32-33
你见过有人在头上画画吗?嘿嘿,很少见吧。告诉你,我见过。我妈妈就在我的头上画画,而且她画的画还是有生命的。不信,每天中午只要你推开我家的门,就会看见我妈妈正拿着一只水粉笔在我头上很专注地画画呢。想知道妈妈为什么要在我头上画画吗?呵呵,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0.
贫生卖画     
正从前,有一个会画画的人,但他的画画技术并不高明。他家很贫穷,靠他卖画来维持生计。他画画的速度超过常人,这儿画一笔,那儿画一笔,在这短短的一天之内就画了很多幅。画完之后,他还常常对别人说:"看我画得多快,这么算,一年下来我可以挣多少钱呀!"第二天,他很早很早就起床了,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坐在市场上等着别人来买画。他左顾右盼,连一个来看画的人都没有。他就这样坐了一天,连一幅画也没有卖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